单选题对于含水层,用()来计算自重应力A重度B密度C比重D浮重度

单选题
对于含水层,用()来计算自重应力
A

重度

B

密度

C

比重

D

浮重度


参考解析

解析: 暂无解析

相关考题:

潜水位下降将导致()。 A、原潜水位以上地层中的自重应力增大B、原潜水位以下隔水层以上含水层中的自重应力增大C、原潜水位以下隔水层以上含水层中的自重应力减小D、原潜水位以上地层中的自重应力减小

土中自重应力与附加应力值随深度的增加变化是()。 A、土自重应力和附加应力均减小B、土自重应力和附加应力均增加C、土自重应力增加而附加应力减小D、土自重应力减小而附加应力增加

在基底附加压力的计算公式中,对于新填土场地,基底处土的自重应力应从老天然地面起算。()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基底附加压力的计算公式中,对于新填土场地,基底处土的自重应力应该从填土面算起。()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地下水位的升降对土中自重应力有影响B、地下水位的下降会使土中自重应力增大C、当地层中有不透水层存在时,不透水层中的静水压力为零D、当地层中存在有承压水层时,该层的自重应力计算方法与潜水层相同,即该层土的重度取有效重度来计算

计算地基最终沉降量、确定地基沉降计算深度时,采用的最一般的方法是( )。A.应力比,即附加应力:自重应力=1:0. 2B.应力比,即附加应力:自重应力=1:0. 1D.zn =b(2.5 -0.4lnb)

某建筑地基从自然地面算起,自上而下分别为:粉土,厚度5m,黏土,厚度2m,粉砂,厚度20m,各层土的天然重度均为20kN/m3,基础埋深3m,勘察发现有一层地下水,埋深3m,含水层为粉土,黏土为隔水层。问下列用于地基沉降计算的自重应力选项,哪些是正确的?(  )A、10m深度处的自重应力为200kPaB、7m深度处的自重应力为100kPaC、4m深度处的自重应力为70kPaD、3m深度处的自重应力为60kpa

闸基沉降量通常采用()计算,每层厚度不宜超过2m,附加应力用角点法计算,通常算至附加应力与自重应力之比为0.1-0.2深度处。

由太沙基公式可以看出,抽水时,含水层水位下降,会使颗粒间的孔隙水压力(),由于上覆地层自重不变,为保持平衡,有效应力必然会()。

地下水对自重应力是否有影响?水位以下自重应力计算利用什么重度?

重力坝在水压力及其它荷载作用下,主要依靠坝体自重产生的抗滑力来满足()要求;同时依靠坝体自重产生的压应力来抵消由于水压力所引起的拉应力以满足()要求。

分层总和法中,计算深度由附加应力和自重应力的比值确定。

自重应力计算时不透水层界面上应如何计算?

土的自重应力分布有何特点?地下水位的升降对自重应力有何影响?如何计算?

对于含水层,用()来计算自重应力A、重度B、密度C、比重D、浮重度

计算自重应力时,地下水位以下土的重度应取()。

用分层总和法计算地基沉降时,对于软土,确定压缩层厚度的依据是()A、附加应力为自重应力的10%B、附加应力为有效应力的10%C、附加应力为总应力的10%D、附加应力趋近于零

下面有关自重应力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在求地下水位以下的自重应力时,应取其有效重度计算B、自重应力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C、地下水位以下的同一土的自重应力按直线变化,或按折线变化D、土的自重应力分布曲线是一条折线,拐点在土层交界处和地下水位处

问答题地下水对自重应力是否有影响?水位以下自重应力计算利用什么重度?

单选题关于土的自重应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2013年真题]A土的自重应力只发生在竖直方向上,在水平方向上没有自重应力B均质饱和地基的自重应力为γsath,其中γsat为饱和重度,h为计算位置到地表的距离C表面水平的半无限空间弹性地基,土的自重应力计算与土的模量没有关系D表面水平的半无限空间弹性地基,自重应力过大也会导致地基土的破坏

填空题采用分层总和法计算最终沉降,分层厚度一般不宜(),一般取地基附加应力等于自重应力的()深度处作为沉降计算深度的限值;若在该深度以下为高压缩性土,则应取地基附加应力等于自重应力的()深度处作为沉降计算深度的限值。

判断题分层总和法中,计算深度由附加应力和自重应力的比值确定。A对B错

填空题闸基沉降量通常采用()计算,每层厚度不宜超过2m,附加应力用角点法计算,通常算至附加应力与自重应力之比为0.1-0.2深度处。

问答题自重应力计算时不透水层界面上应如何计算?

单选题用分层总和法计算地基沉降时,对于软土,确定压缩层厚度的依据是()A附加应力为自重应力的10%B附加应力为有效应力的10%C附加应力为总应力的10%D附加应力趋近于零

填空题对于有界含水层的求解,一般把边界的影响用()的影响来代替。

问答题土的自重应力分布有何特点?地下水位的升降对自重应力有何影响?如何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