判断题学者周锡瑞在《辛亥革命在两湖》一书中指出,辛亥革命是一场有利于底层社会的革命。A对B错

判断题
学者周锡瑞在《辛亥革命在两湖》一书中指出,辛亥革命是一场有利于底层社会的革命。
A

B


参考解析

解析: 暂无解析

相关考题:

简析辛亥革命后有利于中国经济发展的社会条件?

—百年前爆发的辛亥革命,结束了中国长达两千年之久的君主专制制度,是近代中国比较 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它在政治上、思想上给中国人民带来了不可低估的解放 作用。下列关于辛亥革命的表述中,正确的是( )。 A.辛亥革命是一场深刻的思想启蒙运动,它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B.在辛亥革命中,平民阶层对革命的参与改变了其生存条件,从而构建了新的社会结构C.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专制统治,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D.辛亥革命在亚洲打响了民主的第一枪,对近代亚洲各国被压迫民族的解放运动,产生 了比较广泛的影响

美国学者周锡瑞指出,辛亥革命后,“任官举职,权柄恒不自上。往往司长所辟除者,地方人民辄投函或径渴司长,要求更易,甚至已易数人不能决”。这种现象反映了辛亥革命后()A、民国政府行政效率较低下B、民众民主共和意识得到提高C、公众对政治生活关注增强D、地方政府争权夺利斗争激烈

某学者认为:辛亥革命还只是在微弱的共和思想光环下的王朝更替。关键不在于辛亥革命采取的理论体系,而是应该重新估价中国社会生活的实际发展速度。根据现在的研究,明治维新前日本社会的前资本主义发展水平以及国民的识字率都高于中国。该观点强调的是:()A、三民主义思想存在缺陷B、辛亥革命前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程度不高C、革命实际没有推动社会重大进步D、辛亥革命没有推翻封建制度

毛泽东在谈到辛亥革命时指出,辛亥革命有它胜利的地方,也有它失败的地方,"辛亥革命把皇帝赶跑,这不是胜利了吗?说它失败,是说辛亥革命只把一个皇帝赶跑。"毛泽东这里所说的"只把一个皇帝赶跑"是指()A、没有推翻帝制B、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没有完成C、孙中山没有继续革命D、袁世凯窃夺了胜利果实

辛亥革命不仅是一场政治变革运动,而且也是一场思想启蒙运动。

《风波》描写的是在江南水乡所发生的一场风波,其时代背景是()。A、张勋复辟B、辛亥革命C、土地革命D、北伐战争

学者周锡瑞在《辛亥革命在两湖》一书中指出,辛亥革命是一场有利于底层社会的革命。

在评价辛亥革命时,毛泽东指出,辛亥革命“有它胜利的地方,也有它失败的地方。”毛泽东得出这一结论的根据是()A、辛亥革命沉重打击了外国侵略势力B、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C、辛亥革命改变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性质D、辛亥革命是一次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革命

2011年,某大学举行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座谈会,同学各抒己见,你觉得不正确的是()A、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B、辛亥革命促进民族资本主义发展C、辛亥革命使老百姓开始有了民主观念D、辛亥革命移风易俗,使社会习俗有了改变

近代以来,辛亥革命在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具有某种标志性的意义,其对中华文明的贡献是多方面的,人们对它的认识也因角度的不同出现多种说法。美国学者费正清在《剑桥中国晚清史》中对辛亥革命的界定提到两种说法。第一种将辛亥革命理解为1911年秋至1912年春发生的一系列事件;第二种把辛亥革命理解为20世纪社会革命中的1900—1913年阶段。 请回答:第一种说法主要是从哪一方面审视辛亥革命?列举相关史实加以说明。

在学习了辛亥革命的相关内容后,有四位同学表达了各自对这场革命的看法。其中哪些同学的观点符合辛亥革命的实际情况() ①辛亥革命后人们开始意识到自己不再是君主的奴仆,而是国家的主人 ②辛亥革命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 ③辛亥革命后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使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和自由权利 ④辛亥革命是中国社会近代化进程中显著的里程碑 ⑤辛亥革命结束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A、②③④⑤B、①②③⑤C、①②③④D、①②④⑤

2011年是辛亥革命一百周年。辛亥革命时期的仁人志士们为改变中华民族命运进行了艰辛探索和不屈斗争,创造了可歌可泣的伟大业绩,也铸就了弥足珍贵的辛亥革命精神。这说明辛亥革命精神()A、植根于中华优秀文化之中B、在社会实践中孕育形成C、是社会进步的根本动力D、是维系中华民族团结的重要纽带

有学者认为辛亥革命是20世纪中国的“光荣革命”,是一场失败了的“光荣革命”。该观点主要着眼于辛亥革命()。A、以温和的方式推翻了旧政权B、使中国开始走上民主共和之路C、建立了亚洲第一个民主共和国D、没有从根本上使中国社会转型

近代以来,辛亥革命在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具有某种标志性的意义,其对中华文明的贡献是多方面的,人们对它的认识也因角度的不同出现多种说法。美国学者费正清在《剑桥中国晚清史》中对辛亥革命的界定提到两种说法。第一种将辛亥革命理解为1911年秋至1912年春发生的一系列事件;第二种把辛亥革命理解为20世纪社会革命中的1900—1913年阶段。 请回答:结合社会思想和社会生活方面的变革对第二种说法加以说明。

近代以来,辛亥革命在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具有某种标志性的意义,其对中华文明的贡献是多方面的,人们对它的认识也因角度的不同出现多种说法。美国学者费正清在《剑桥中国晚清史》中对辛亥革命的界定提到两种说法。第一种将辛亥革命理解为1911年秋至1912年春发生的一系列事件;第二种把辛亥革命理解为20世纪社会革命中的1900—1913年阶段。 请回答:运用上述视角认识五四运动的影响。

有学者认为:从洋务运动到戊戌变法,是革新道路的量变,辛亥革命是个飞跃。这里讲的“飞跃”是指辛亥革命改变了中国的()A、社会性质B、封建统治C、革命任务D、君主统治

辛亥革命是20世纪中国的一场历史性巨变

毛泽东在谈到辛亥革命时指出,辛亥革命有它胜利的地方,也有它失败的地方,“辛亥革命把皇帝赶跑,这不是胜利了吗?说它失败,是说辛亥革命只把一个皇帝赶跑。”毛泽东这里所说“只把一个皇帝赶跑”是指()。A、没有推翻帝制B、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没有完成C、孙中山没有继续革命D、袁世凯窃夺了胜利果实

辛亥革命后,各省咨议局改为省议会,各省都督改称省长,中央资政院改为国会,中国实际上在实行没有君主的立宪政治。从这个意义上说,辛亥革命并没有失败,中国毕竟因为这场革命打开了通往现代社会的大门。该观点认为辛亥革命并没有失败的主要原因是()A、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B、辛亥革命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C、辛亥革命开启了民主法治的大门D、辛亥革命使得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士绅和近代知识分子是当时社会群体中最有影响、最有活力的群体。他们的向背,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统治秩序的安危。可以说,辛亥革命就是知识分子包括士绅叛离和反对清王朝的一场政治运动。”(沈渭滨《辛亥革命前的中国》)下列事件中对当时知识分子的“活力”没有起促进作用的是()A、义和团动动B、戊戌变法C、新文化运动D、辛亥革命

单选题《风波》描写的是在江南水乡所发生的一场风波,其时代背景是()。A张勋复辟B辛亥革命C土地革命D北伐战争

多选题在评价辛亥革命时,毛泽东指出,辛亥革命“有它胜利的地方,也有它失败的地方。”毛泽东得出这一结论的根据是()A辛亥革命沉重打击了外国侵略势力B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C辛亥革命改变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性质D辛亥革命是一次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革命

单选题辛亥革命后,各省咨议局改为省议会,各省都督改称省长,中央资政院改为国会,中国实际上在实行没有君主的立宪政治。从这个意义上说,辛亥革命并没有失败,中国毕竟因为这场革命打开了通往现代社会的大门。该观点认为辛亥革命并没有失败的主要原因是()A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B辛亥革命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C辛亥革命开启了民主法治的大门D辛亥革命使得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单选题毛泽东指出:“国民革命需要一个大的农村变动,辛亥革命没有这个变动,所以失败了”。对此你的理解是()A辛亥革命主要发生在城市B辛亥革命缺乏彻底的土地革命纲领C辛亥革命没有农民的参与D辛亥革命需要农民阶级的领导

多选题对辛亥革命的描述正确的有()A辛亥革命是一次资产阶级民主革命B辛亥革命使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权利C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D辛亥革命结束了中国的封建制度

判断题1915年9月,参加过辛亥革命的陈独秀倡导的新文化运动,在思想文化领域发动了一场比辛亥革命时期更为猛烈的反封建运动。A对B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