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选题患者男性,23岁,车祸后致特重型颅脑损伤2小时入院,急诊行外科手术治疗后,生命体征趋于平稳,拟行管饲肠内营养支持和药物,下列何项错误()A管饲前应确认鼻胃管留置成功B管饲时患者应取斜坡位,避免反流、误吸C管饲前应除外患者胃潴留情况D每次管饲时间间隔应不少于1小时E管饲时应注意注入物温度、浓度和速度

单选题
患者男性,23岁,车祸后致特重型颅脑损伤2小时入院,急诊行外科手术治疗后,生命体征趋于平稳,拟行管饲肠内营养支持和药物,下列何项错误()
A

管饲前应确认鼻胃管留置成功

B

管饲时患者应取斜坡位,避免反流、误吸

C

管饲前应除外患者胃潴留情况

D

每次管饲时间间隔应不少于1小时

E

管饲时应注意注入物温度、浓度和速度


参考解析

解析: 每次鼻饲时间间隔应不少于2小时,余选项均正确,故答案为D。

相关考题:

患者,男性,32岁。因车祸致颅脑损伤,检查时发现患者呼吸突然停止。为提高复苏质量,下述治疗措施正确的是A.持续高流量给氧B.及早进行呼吸功能支持C.立即胃肠内营养支持D.大量输液,恢复有效血容量E.离开现场呼叫

患者男性,33岁,特重型颅脑损伤后,拟使用制酸药预防应激性溃疡,拟行胃液pH监测,要求胃液pH为A、>2B、>3C、>4D、>5E、>6

患者,男性,37岁。因车祸伤后昏迷入院,诊断为重型颅脑损伤、脑疝,临床上可用于降低颅内压的方法有A、过度通气B、利尿剂和液体限制C、适当抬高头部D、局部低温E、以上均可

患者男性,23岁,车祸后致特重型颅脑损伤2小时入院,急诊行外科手术治疗后,生命体征趋于平稳,拟行管饲肠内营养支持和药物,下列何项错误A、管饲前应确认鼻胃管留置成功B、管饲时患者应取斜坡位,避免反流、误吸C、管饲前应除外患者胃潴留情况D、每次管饲时间间隔应不少于1小时E、管饲时应注意注入物温度、浓度和速度

脑挫裂伤的治疗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轻型损伤需住院治疗,包括卧床、伤后 24 小时内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变化B.中型损伤需住院治疗,包括卧床、伤后 24 小时内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变化C.重型损伤需住院治疗,包括卧床、伤后 12 小时内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变化D.中型损伤需住院治疗,包括卧床、伤后 12 小时内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变化E.中型损伤需住院治疗,包括卧床、伤后 36 小时内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变化

患者男,35岁,因车祸外伤急诊入院。患者入院时处于低容量休克状态,脉搏120次/min,呼吸35次/min,血压70/40mmHg。既往营养状况良好。体格检查发现患者左下肢骨折,骨盆骨折,严重颅脑损伤。CT检查闭合性脑挫伤、脾破裂、腹腔积血。经过积极输血、抗休克处理后,血压升至100/50mmHg。患者急诊行剖腹探查+脾切除术。术中发现胰腺挫伤,行胰周、腹腔引流术。关于患者营养途径的建立,描述正确的是A、术中行胃造口B、术中患者条件允许时行空肠造口术C、术中患者生命体征不稳定,术中暂时不行空肠造口,术后内镜下行PEG+PEJD、术中患者生命体征不稳定,术中暂时不行空肠造口,术后内镜下行PEGE、放置鼻胃管F、患者不适合建立肠内营养途径关于给予患者营养支持,描述正确的是A、患者既往营养状况良好,1周内暂不考虑营养支持B、患者为危重患者,待内稳态、呼吸和循环功能稳定后,即以30kcal/kg给予营养支持C、患者为危重患者,待内稳态、呼吸和循环功能稳定后,即以15~20kcal/kg给予营养支持D、待病情许可后,尽早开始肠内营养支持E、维持血糖水平10.0~11.1mmol/LF、控制血糖水平1周后患者并发急性肾功能衰竭,行持续血液净化治疗,对患者有利的措施包括A、使用低糖滤过液B、使用高糖滤过液C、增加蛋白质供应量D、减少蛋白供应量E、严格限制钾、镁、磷的供给F、增加非蛋白热量中脂肪的比例G、选择长链脂肪乳剂

患者女,23岁,因车祸急诊入院。患者入院时处于昏迷状态,脉搏130次/min,呼吸35次/min,血压110/70mmHg。查体发现患者左下肢骨折,骨盆骨折,严重颅脑损伤。CT检查闭合性脑挫伤。患者1周内最合理的营养方式是A、经外周静脉给予肠外营养B、经锁骨下静脉给予肠外营养C、经外周中心静脉(PICC)给予肠外营养支持D、经鼻胃管给予肠内营养支持E、肠内营养和肠外营养结合10d后,患者病情稳定,但体重下降10kg,此时最常用的营养途径是A、经外周静脉给予肠外营养B、经鼻胃管给予肠内营养支持C、恢复口服饮食D、经过PEG给予肠内营养E、鼻肠管给予肠内营养此营养途径最严重的并发症是A、鼻窦炎B、误吸C、淤胆D、感染E、肠瘘

患者,男性,25岁。车祸致颅脑损伤。拟行冬眠降温疗法,不正确的护理是A、单人房间,室温18~20℃B、降低温度以每小时下降1℃为宜C、密切观察生命体征、意识及瞳孔变化D、物理降温后给予冬眠药物E、维持直肠内温度在32~34℃

男性,27岁,因大面积烧伤急诊入院治疗。患者最初的营养支持方式是A.高热量、高维生素饮食B.以肠外营养为主C.以肠内营养为主D.空肠造口E.鼻饲要素膳

男性,25岁,因“汽油火焰烧伤躯干、四肢伴疼痛3天入院”,诊断为“汽油火焰烧伤60%,深Ⅱ度”,查体:神志清楚,精神差,化验检查:血清白蛋白24g/L,谷丙转氨酶225IU/L,血钠145mmol/L。入院后拟对患者进行营养支持,首选()A、肠内营养B、肠外营养C、全胃肠外营养D、肠内+肠外营养E、以上均可

患者男性,37岁,营养状况良好。因"车祸致昏迷10余小时"入院。诊断:①重型颅脑损伤;②双肺挫伤。行硬膜下血肿清除术、去骨瓣减压术,术后患者仍处于昏迷状态,GCS8分。术后第2天患者血流动力学稳定,腹部平软,肠鸣音未闻及。根据患者当前情况,关于营养支持的观点正确的是()A、胃肠道具有一定功能B、通过周围静脉补充氨基酸C、可试用肠内营养D、暂时不需要营养支持E、肠鸣音恢复后使用肠内营养F、使用中心静脉全合一营养G、早期营养支持有助于改善临床结局

患者男性,37岁,营养状况良好。因"车祸致昏迷10余小时"入院。诊断:①重型颅脑损伤;②双肺挫伤。行硬膜下血肿清除术、去骨瓣减压术,术后患者仍处于昏迷状态,GCS8分。术后第2天患者血流动力学稳定,腹部平软,肠鸣音未闻及。该患者术后情况满意,预计进行2周左右的肠内营养支持,适宜的营养支持途径为()(提示:根据患者的胃肠道状况,计划给予肠内营养支持。)A、经胃造口胃管喂养B、鼻肠管C、空肠造口D、鼻胃管E、少量口服流质饮食F、经胃造口空肠喂养

患者男性,37岁,营养状况良好。因"车祸致昏迷10余小时"入院。诊断:①重型颅脑损伤;②双肺挫伤。行硬膜下血肿清除术、去骨瓣减压术,术后患者仍处于昏迷状态,GCS8分。术后第2天患者血流动力学稳定,腹部平软,肠鸣音未闻及。此时,肠内营养支持可以()(提示:经上述处理,4小时后再检查胃残余量50ml。)()A、重新开始使用B、继续监测胃残余量至10ml再使用C、改为液体制剂D、使用肠内营养输注泵E、继续监测胃残余量F、改为静脉营养G、由低速度开始H、逐渐增加速度

患者男性,37岁,因车祸伤后昏迷入院,诊断为重型颅脑损伤、脑疝,临床上不用于降低颅内压的方法有()A、过渡通气B、利尿剂液体限制C、适当抬高头部D、局部低温E、正压通气

下列关于男性后尿道损伤的治疗,描述正确的是()A、损伤后应积极监测患者生命体征B、损伤如不严重可试行插导尿管C、尿道损伤早期可行耻骨上膀胱穿刺造瘘术D、后尿道损伤后应积极防休克、抗感染治疗E、儿童尿道损伤如不特别严重,可急诊行尿道会师术

患者,男性,27岁,车祸后急诊入院。患者第3、4腰椎骨折,神志清楚,生命体征正常,需要收入骨科手术治疗。搬运患者时,护士甲应托住患者的部位是()。A、头部B、头及颈肩部C、腰部D、臀部E、双足

单选题患者男性,37岁,营养状况良好。因"车祸致昏迷10余小时"入院。诊断:①重型颅脑损伤;②双肺挫伤。行硬膜下血肿清除术、去骨瓣减压术,术后患者仍处于昏迷状态,GCS8分。术后第2天患者血流动力学稳定,腹部平软,肠鸣音未闻及。该患者术后情况满意,预计进行2周左右的肠内营养支持,适宜的营养支持途径为()(提示:根据患者的胃肠道状况,计划给予肠内营养支持。)A经胃造口胃管喂养B鼻肠管C空肠造口D鼻胃管E少量口服流质饮食F经胃造口空肠喂养

单选题患者男性,37岁,营养状况良好。因"车祸致昏迷10余小时"入院。诊断:①重型颅脑损伤;②双肺挫伤。行硬膜下血肿清除术、去骨瓣减压术,术后患者仍处于昏迷状态,GCS8分。术后第2天患者血流动力学稳定,腹部平软,肠鸣音未闻及。经肠内营养支持,体重无减轻,清蛋白41.7g/L,现病程1个月,意识无好转,病情平稳,拟转往康复医院,适宜的营养途径()(提示:经有效措施后,患者对肠内营养耐受良好,第5天肠内营养可以达到全量。)A经皮内镜下胃造口术(PEG)B内镜留置鼻肠管C手术空肠造口D管径小的鼻胃管E少量口服流质饮食F定期更换鼻胃管

单选题男性,37岁,车祸后致创伤性休克,胸部闭合型损伤,双侧多发肋骨骨折,双侧血气胸,双肺挫伤入院。无腹部损伤,既往无消化系统疾病史。入院后经扩容抗休克,胸腔闭式引流等处理,患者生命体征趋于平稳,呼吸困难缓解。有关患者继发性胃肠功能障碍机制何项错误()A肠黏膜缺血缺氧B氧自由基损伤C炎性介质损伤D缺血再灌注损伤E肠道原发性损伤

多选题患者男,35岁,因车祸外伤急诊入院。患者入院时处于低容量休克状态,脉搏120次/min,呼吸35次/min,血压70/40mmHg。既往营养状况良好。体格检查发现患者左下肢骨折,骨盆骨折,严重颅脑损伤。CT检查闭合性脑挫伤、脾破裂、腹腔积血。经过积极输血、抗休克处理后,血压升至100/50mmHg。患者急诊行剖腹探查+脾切除术。术中发现胰腺挫伤,行胰周、腹腔引流术。关于给予患者营养支持,描述正确的是().A患者既往营养状况良好,1周内暂不考虑营养支持B患者为危重患者,待内稳态、呼吸和循环功能稳定后,即以30kcal/kg给予营养支持C患者为危重患者,待内稳态、呼吸和循环功能稳定后,即以15~20kcal/kg给予营养支持D待病情许可后,尽早开始肠内营养支持E维持血糖水平10.0~11.1mmol/LF控制血糖水平8.3mmol/L

多选题患者男,35岁,因车祸外伤急诊入院。患者入院时处于低容量休克状态,脉搏120次/min,呼吸35次/min,血压70/40mmHg。既往营养状况良好。体格检查发现患者左下肢骨折,骨盆骨折,严重颅脑损伤。CT检查闭合性脑挫伤、脾破裂、腹腔积血。经过积极输血、抗休克处理后,血压升至100/50mmHg。患者急诊行剖腹探查+脾切除术。术中发现胰腺挫伤,行胰周、腹腔引流术。关于患者营养途径的建立,描述正确的是().A术中行胃造口B术中患者条件允许时行空肠造口术C术中患者生命体征不稳定,术中暂时不行空肠造口,术后内镜下行PEG+PEJD术中患者生命体征不稳定,术中暂时不行空肠造口,术后内镜下行PEGE放置鼻胃管F患者不适合建立肠内营养途径

单选题关于该患者的肠内营养支持,正确的原则是(  )。A血清淀粉酶恢复正常后即可以实施肠内营养B在该患者病程中都不能肠内营养C早期以肠内营养为主D肠功能恢复后尽早实施肠内营养E生命体征平稳后方可实施肠内营养

多选题患者男性,37岁,营养状况良好。因"车祸致昏迷10余小时"入院。诊断:①重型颅脑损伤;②双肺挫伤。行硬膜下血肿清除术、去骨瓣减压术,术后患者仍处于昏迷状态,GCS8分。术后第2天患者血流动力学稳定,腹部平软,肠鸣音未闻及。此时,肠内营养支持可以()(提示:经上述处理,4小时后再检查胃残余量50ml。)()A重新开始使用B继续监测胃残余量至10ml再使用C改为液体制剂D使用肠内营养输注泵E继续监测胃残余量F改为静脉营养G由低速度开始H逐渐增加速度

单选题患者男性,37岁,因车祸伤后昏迷入院,诊断为重型颅脑损伤、脑疝,临床上可用于降低颅内压的方法有()。A过度通气B利尿剂和液体限制C适当抬高头部D局部低温E以上均可

单选题男性,37岁,车祸后致创伤性休克,胸部闭合型损伤,双侧多发肋骨骨折,双侧血气胸,双肺挫伤入院。无腹部损伤,既往无消化系统疾病史。入院后经扩容抗休克,胸腔闭式引流等处理,患者生命体征趋于平稳,呼吸困难缓解。入院后第3天,患者出现腹胀,无腹痛,无发热,肠鸣音消失,目前临床诊断()A隐匿性胃肠穿孔可能B腹腔出血C胃肠功能障碍D胃潴留E以上都不是

单选题男性,37岁,车祸后致创伤性休克,胸部闭合型损伤,双侧多发肋骨骨折,双侧血气胸,双肺挫伤入院。无腹部损伤,既往无消化系统疾病史。入院后经扩容抗休克,胸腔闭式引流等处理,患者生命体征趋于平稳,呼吸困难缓解。对患者进行肠黏膜屏障通透性监测,下列描述错误的是()A肠黏膜通透性增高是创伤后肠黏膜屏障功能受损的重要表现B肠黏膜通透性增高常发生在肠黏膜形态学明显改变后C目前可用于测定肠黏膜通透性的分子探针主要包括:糖分子探针、同位素探针和聚乙二醇类分子探针D采用两种不同分子探针同时检测可以更准确评估肠黏膜屏障通透性E目前最常采用的是乳果糖和甘露醇(L/M)分子探针

单选题男性,37岁,车祸后致创伤性休克,胸部闭合型损伤,双侧多发肋骨骨折,双侧血气胸,双肺挫伤入院。无腹部损伤,既往无消化系统疾病史。入院后经扩容抗休克,胸腔闭式引流等处理,患者生命体征趋于平稳,呼吸困难缓解。胃肠功能障碍监测和诊断指标为()A黏膜内pH(pHi)测定B肠道细菌易位、血浆内毒素测定C胃肠动力监测D肠黏膜屏障通透性测定E以上都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