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题试解释从F2、Cl2、Br2和I2依次熔沸点增高的原因。

问答题
试解释从F2、Cl2、Br2和I2依次熔沸点增高的原因。

参考解析

解析: 暂无解析

相关考题:

已知E0(F2/F-)=2.087V,E0(Cl2/Cl-)=1.36V,E0(Br2/Br-)=1.07V,E0(I2/I-)=0.535V,E0(Fe3+/Fe2+)=0.77V,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卤元素离子中,除I-外均不能被Fe3+氧化;B、卤离子中,Br-,I-均能被Fe3+氧化;C、卤离子中,除F-外均能被Fe3+氧化;D、Cl2能氧化Fe3+。

下列电对中,还原电势最大的是()。 A、F2/F-B、I2/I-C、Br2/Br-D、Cl2/Cl-

为什么常温下F2和Cl2为气体,Br2为液体,而I2为固体?

Cl2、Br2中毒可以进行人工呼吸

常温下F2,Cl2为气体,Br2为液体,I2为固体,这是因为()

卤素单质水解反应进行的程度由Cl2到I2依次减弱。

卤化氢中HF分子的极性特强,熔、沸点特高,但其水溶液的酸性却最小,试分析其原因

卤亲单质的熔、沸点由高到低的顺序是()。A、I2>Br2>C12>F2B、Cl2>I2>Br2>F2C、F2>C12>Br2>I2D、C12>F2>Br2>I2

按通常规定,标准生成焓为零的物质为()A、Cl2(l)B、Br2(g)C、N2(g)D、I2(g)

溶液中含有I-和Br-,当加入氯水时,()离子先和Cl2反应。已知φθCl2/Cl-=1.36V、φθBr2/Br-=1.07V、φθI2/I-=0.54V。

卤族元素单质的氧化性顺序为I>Br2>Cl2>F2 。

已知φθI2/I-=0.54V,φθCl2/Cl-=1.36V,φθBr2/Br-=1.09V若将氯水加到含有Br-和I-的溶液中,所发生的反应是()。A、首先析出I2B、逸出氯气C、Br2先析出D、不发生反应E、I2和Br-同析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卤素有相似的化学性质,原因是它们的最外层电子层都有7个电子B、氧化性F2>CL2>Br2>I2,原因是随着电子层数的递增非金属性减弱C、随核电荷数的增加非金属性逐渐减弱D、通常情况下卤素原子半径随氟、氯、溴、碘依次减少

把足量的氯气通入碘化钾和溴化钾的混合液中,然后蒸干灼烧,残留物是()A、KClB、I2和KClC、Br2和KCLD、I2

预测下列各组物质中熔、沸点高低变化规律。 ⑴F2,Cl2,Br2,I2 ⑵Na2S,SF6,H2S ⑶NH3,PH3,H2 ⑷NH3,NF3

常温下F2、Cl2是气体、Br2是液体而I2是固体,这是由于,而H2O具有比H2S更高的沸点则是由于H2O中存在着()。

在与烯烃的加成反应中,卤素的反应活性顺序为()。A、Cl2〉F2〉Br2〉I2B、F2〉Cl2〉Br2〉I2C、I2〉Br2〉Cl2〉F2D、Br2〉I2〉F2〉Cl2

随原子序数的增大,ⅦA单质的熔沸点依次(),这是因为()

用“>”或“<”符号填写下列空格。 热稳定性: (1)H2S()HF (2)NH3()SiH4 单质熔点: (3)Br2()I2 (4)Hg()Na 微粒氧化性: (5)Cl2()S (6)Ag+()Al3+

用分子间力说明以下事实:常温下F2、Cl2是气体,Br2是液体而I2是固体。

下列物质性质的变化规律与分子间作用力有关的是( )A、HF、HCl、HBr、HI的热稳定性依次减弱B、金刚石的硬度大于硅,其熔、沸点也高于硅C、NaF、NaCl、NaBr、NaI的熔点依次降低D、F2、Cl2、Br2、I2的熔、沸点逐渐升高

卤素单质的颜色为:F2(),Cl2(),Br2(),I2()

氟的电子亲合能比氯小,但F2却比Cl2活泼请解释原因。

卤素与烷烃反应的相对活性顺序是()。A、F2>Cl2>Br2>I2B、Br2>I2>F2>Cl2C、Cl2>F2>I2>Br2D、I2>Br2>Cl2>F2

卤素在烷烃卤代反应中的反应活性顺序是:F2>Cl2>Br2>I2。

问答题试比较氟化氢、氯化氢、溴化氢、碘化氢物质熔沸点大小,并解释反常现象?

单选题下列物质性质的变化规律与分子间作用力有关的是( )AHF、HCl、HBr、HI的热稳定性依次减弱B金刚石的硬度大于硅,其熔、沸点也高于硅CNaF、NaCl、NaBr、NaI的熔点依次降低DF2、Cl2、Br2、I2的熔、沸点逐渐升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