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选题未考虑非结构构件刚度影响时的框架基本自振周期T1最接近于(  )s。A0.5B0.9C1.2D1.7

单选题
未考虑非结构构件刚度影响时的框架基本自振周期T1最接近于(  )s。
A

0.5

B

0.9

C

1.2

D

1.7


参考解析

解析:
《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结构》(混凝土结构)(2009年)第14.1.2条规定,框架结构基本自振周期经验公式为T1=(0.08~0.1)n,式中,n为楼层数,所以该框架基本自振周期为:T1=0.09×10=0.9s。

相关考题:

计算各振型地震影响系数所采用的结构自振周期,()非承重填充墙体的刚度影响予以折减。 A、不应考虑B、可考虑C、宜考虑D、应考虑

下面关于结构的刚度说法正确的是() A、结构的刚度越大,其结构的自振周期越大B、结构的刚度越大,所受到的地震作用越大C、结构的刚度越大,其结构的自振周期越小D、结构的刚度越大,则结构在侧向荷载下的侧移越大

为保证结构“大震不倒”,要求结构具有() A、较大的初始刚度B、较高的截面承载能力C、较好的延性D、较小的自振周期T1

在一展览馆的楼面上,有一静止的展品及其墩座,其自重的标准值共为30kN;墩座经厚50mm的垫层坐落在板跨为3m(单向板)、板厚为150mm的钢筋混凝土楼板上。该展品的四周无其他展品的展览区(图)。未考虑非结构构件刚度影响时的框架基本自振周期T1最接近于( )s。A. 0.5B. 0.9C. 1.2D. 1.7

一幢十层教学楼,采用全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体系,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设计地震分组为一组、Ⅱ类场地。在重力荷载代表值作用下,中间横向框架的计算简图如图所示。2.未考虑非结构构件刚度影响时的框架基本自振周期T1最接近于(  )s。 A. 0.5 B. 0.9 C. 1.2 D. 1.7

某建造于大城市市区的28层公寓,采用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结构体系。平面为矩形,共6个开间,横向剪力墙间距为8.1m,层高2.8m,房屋宽15.7m,地面粗糙度D类。混凝土强度等级采用C30,纵向钢筋采用HRB335钢,箍筋采用HPB235钢。as=a's=35mm。当未考虑非结构构件影响折减系数时,该建筑物的横向自振周期T1最接近于( )s。A. 3.4B. 2.8C. 2.2D. 1.6

10层框架—剪力墙结构,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Ⅱ类场地,设计地震分组:第一组。首层层高6m,2层层高4.5m,3~10层层高3.6m,总高度39.3m。质量和刚度沿高度分布比较均匀,各楼层重力荷载代表值Gi如图所示。各楼层框架的Di值及剪力墙等效刚度如表6-5所列。采用侧移法计算在连续均布荷载作用下结构假想顶点位移μT=ψuqH4/100EIw,并已知当结构刚度特征值λ=1.2时位移系数ψu=8.07。结构阻尼比ζ=0.05。1.未考虑非结构构件刚度影响时的结构基本自振周期T1(s),最接近于(  )项数值。 A. 0.5 B. 0.9 C. 1.2 D. 1.7

某现浇框架一核心筒高层建筑结构,地上35层高130m,内筒为钢筋混凝土,外周边为型钢混凝土框架,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丙类,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1g,场地类别为Ⅱ类,阻尼比ζ=0.04,结构的基本自振周期T1=20s,周期折减系数取0.8。 计算多遇地震作用时,该结构的水平地震作用影响系数α最接近于( )。A. 0.0175B. 0.020C. 0.022D. 0.024

位于9度抗震设防区、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40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建筑场地属Ⅱ类的办公大楼,地上10层,高40m的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剖面和平面见图所示。该楼层顶为上人屋面。通过计算,已知每层楼面的永久荷载标准值共12500kN,每层楼面的活荷载标准值共2100kN;屋面的永久荷载标准值共13050kN,屋面的活荷载标准值共2100kN。经动力分析,考虑了填充墙的刚度后的结构基本自振周期T1为0.9s。该楼的结构布置、侧向刚度及质量等均对称、规则、均匀、属规则结构。若结构自振周期T1=0.68s,则T1相对应的地震影响系数α1与( )项数值最为接近。A. 0.077B. 0.088C. 0.112D. 0.16

若结构自振周期T1=0.68s,则T1相对应的地震影响系数α1与()项数值最为接近。A、0.077B、0.088C、0.112D、0.16

某建造于大城市市区的28层公寓,采用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结构体系。平面为矩形,共6个开间,横向剪力墙间距为8.1m,层高2.8m,房屋宽15.7m,地面粗糙度D类。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30,纵向钢筋采用HRB335钢,箍筋采用HPB300钢。as=as′=35mm。当未考虑非结构构件影响折减系数时,该建筑物的横向自振周期T1最接近于()s。A、3.4B、2.8C、2.2D、0.97

未考虑非结构构件刚度影响时的结构基本自振周期T1,最接近于()项数值。A、0.5B、0.9C、1.2D、1.7

对于需要考虑风振的高层建筑,其他条件不变时,随着结构刚度的增加,()A、自振周期变长,风振系数减小B、自振周期变长,风振系数增加C、自振周期变短,风振系数增加D、自振周期变短,风振系数减小

根据《GB50009-2001建筑结构荷载规范》,对于基本自振周期T1大于0.25s的工程结构,如房屋、屋盖及各种高耸结构,均应考虑()对结构发生顺风向风振的影响。A、风压脉动B、雪压因素C、共振频率D、物体形状

在单相桥式整流电路中,负载两端电压是变压器二端电压的()。A、0.5B、0.9C、1.2D、1.7

对于建筑结构的地震影响系数的说法,正确的是()。A、抗震设防烈度越高,地震影响系数就越大B、当结构自振周期大于设计特征周期时,结构自振周期越大,地震影响系数越大C、当结构自振周期小于设计特征周期时,地震影响系数随结构的阻尼比的增大而增大D、当结构自振周期小于0.1s时,地震影响系数随结构自振周期的增大而增大

基本自振周期T10.25 S的工程结构,高度大于30m或高宽比大于1.5的高柔房屋,考虑风压脉动对结构发生顺风向风振的影响。()

单选题假定结构的基本自振周期T1=0.65s,结构阻尼比ζ=0.05。结构总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FEk最接近于(  )kN。A2492B3271C4217D4555

单选题若该框架为钢筋混凝土结构,结构的基本自振周期T1=0.85s,总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FEk=3304kN,作用于顶部附加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ΔF6最接近于(  )kN。A153B258C466D525

单选题若该框架为钢结构,结构的基本自振周期T1=1.2s,结构阻尼比ζ=0.035,其他数据不变,结构总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FEk最接近于(  )kN。A2413B2628C2839D3140

单选题某建造于大城市市区的28层公寓,采用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结构体系。平面为矩形,共6个开间,横向剪力墙间距为8.1m,层高2.8m,房屋宽15.7m,地面粗糙度D类。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30,纵向钢筋采用HRB335钢,箍筋采用HPB300钢。as=as′=35mm。当未考虑非结构构件影响折减系数时,该建筑物的横向自振周期T1最接近于()s。A3.4B2.8C2.2D0.97

单选题某现浇框架-核心筒高层建筑结构,地上35层高130m,内筒为钢筋混凝土,外周边为型钢混凝土框架,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丙类,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1g,场地类别为Ⅱ类,阻尼比ζ=0.04,结构的基本自振周期T1=2.0s,周期折减系数取0.8。计算多遇地震作用时,该结构的水平地震作用影响系数α最接近于()。A0.0172B0.020C0.022D0.024

单选题对于需要考虑风振的高层建筑,其他条件不变时,随着结构刚度的增加,()A自振周期变长,风振系数减小B自振周期变长,风振系数增加C自振周期变短,风振系数增加D自振周期变短,风振系数减小

判断题基本自振周期T10.25 S的工程结构,高度大于30m或高宽比大于1.5的高柔房屋,考虑风压脉动对结构发生顺风向风振的影响。()A对B错

单选题一幢十层教学楼,采用全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体系,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设计地震分组为一组、Ⅱ类场地。在重力荷载代表值作用下,中间横向框架的计算简图如下图所示。 未考虑非结构构件刚度影响时的框架基本自振周期T1最接近于()s。A 0.5B 0.9C 1.2D 1.7

单选题若结构自振周期T1=0.68s,则T1相对应的地震影响系数α1与(  )项数值最为接近。A0.077B0.088C0.112D0.16

单选题为保证结构“大震不倒”,要求结构具有()A较大的初始刚度B较高的截面承载能力C较好的延性D较小的自振周期T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