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选题关于准直器散射因子(Sc)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准直器散射因子以治疗机标称源皮距处10cm×10cm野归—到1B当10cm×10cm野归—到1,射野大于10cm×10cm时准直器散射因子大于lC准直器因子通常通过带平衡帽的指形电离室进行测量,以便提供最大剂量建成D在射野较小的情况下,一般采用拉长源皮距的方法测量准直器因子,以便保证射野充分覆盖电离室以及外加的平衡帽E准直器因子同时受到原射线和散射线的贡献影响

单选题
关于准直器散射因子(Sc)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准直器散射因子以治疗机标称源皮距处10cm×10cm野归—到1

B

当10cm×10cm野归—到1,射野大于10cm×10cm时准直器散射因子大于l

C

准直器因子通常通过带平衡帽的指形电离室进行测量,以便提供最大剂量建成

D

在射野较小的情况下,一般采用拉长源皮距的方法测量准直器因子,以便保证射野充分覆盖电离室以及外加的平衡帽

E

准直器因子同时受到原射线和散射线的贡献影响


参考解析

解析: 准直器因子通常采用电离室测量,电离室外加一平衡帽,其尺寸大小足以对 给定能量的射线提供最大剂量建成.对小照射野可以在距离源较远的条件下测量。
准直器散射因子(SC )或称输出因子(OUF): 定义为某一大小照射野的输出剂量与一参考野(10cm*10cm)的输出剂量之比。故此题答案选A。

相关考题:

关于X线准直器的作用,错误的是A、显示照射野B、显示中心线C、屏蔽多余射线D、把病人接受剂量限制到最低E、准直器的光野即是照射野

关于等剂量曲线的特点,下列描述正确的是()A、同一深度处,射野中心轴上的剂量接近最高B、在射野边缘附近,剂量随离轴距离增加而逐渐减少C、由几何半影、准直器漏射和侧向散射引起的射野边缘的剂量渐变区称为有效半影D、射野几何边缘以外的半影区的剂量主要由准直器散射线造成E、准直范围外较远的剂量由机散射线引起

高能光子射线照射野输出因子,是准直器散射因子和模体散射因子()A、之和B、之差C、乘积D、之商E、平方和

关于准直器散射因子(Sc)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准直器散射因子以治疗机标称源皮距处10cm×10cm野归—到1B、当10cm×10cm野归—到1,射野大于10cm×10cm时准直器散射因子大于lC、准直器因子通常通过带平衡帽的指形电离室进行测量,以便提供最大剂量建成D、在射野较小的情况下,一般采用拉长源皮距的方法测量准直器因子,以便保证射野充分覆盖电离室以及外加的平衡帽E、准直器因子同时受到原射线和散射线的贡献影响

作为作为三级准直器安装的MLC的叙述,正确的是()A、增加了治疗净空间B、不能单独使用原有的一、二级准直器进行治疗C、叶片长度比替代二级准直器的MLC叶片运动范围要长或形成的射野较小D、增加了漏射剂量E、E.准直器散射因子(S和模体散射因子(Sp)不变

下列对几个物理量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百分深度剂量表示的是体模内射野中心轴上任意一点的剂量率与参考深度处的剂量率之比B、组织空气比表示的是体模内射野中心轴上某点的剂量率与射野中心轴上同一点的"空气中小质量的水的剂量率"之比C、组织模体比表示的是空气中中心轴上任意一点的剂量率与空间同一点模体育中射野中心轴上参考深度处的同一射野的剂量率之比D、准直器散射因子表示的是射野在空气中的剂量率与参考射野(一般为10cm×10cm)在空气中的剂量率之比E、总散射因子表示的是射野在模体中的剂量率与参考射野(一般为10cm×l0cm)在模体中的剂量率之比

等中心处或标称源皮距下10cm深度处最大射野的80%宽度内最大最小剂量偏离中心轴剂量的相对百分数定义为()A、原射线的离轴比B、射野边界因子C、射野的对称性D、射野的平坦度E、射野的均质性

射野在模体内参考点深度处与准直器开口不变时参考射野在同一深度处的剂量率之比是()A、模体散射因子B、模体输出因子C、组织模体比D、模体组织空气比E、模体散射剂量比

钴-60r线与加速器X线相比,钴-60半影大的原因是( )A、钴-60源直径大,准直器穿射半影高,旁向散射大B、钴-60源直径大,准直器穿射半影高,旁向散射小C、钴-60源直径大,准直器穿射半影低,旁向散射小D、钴-60源直径大,准直器穿射半影相同,旁向散射小E、钴-60源直径大,准直器穿射半影相同,旁向散射大

射野输出因子(OUF)定义为射野在空气中的输出剂量率与参考射野(一般为10cm×10cm)在空气中的输出剂量率之比。这里定义的射野输出因子就是()A、模体散射因子B、准直器散射因子C、均整器散射因子D、射野挡块散射因子E、一级准直器散射因子

影响准直器散射因子Sc主要因素是()A、一级准直器和均整器B、治疗准直器C、多叶准直器D、射野挡块E、补偿器

机头散射线的主要来源是()A、均整器B、X射线靶C、初级准直器D、二级准直器E、监测电离室

作为三级准直器安装的MLC()A、增加了治疗净空间B、不能单独使用加速器原有的一、二级准直器进行治疗C、叶片的长度比替代二级准直器的MLC叶片运动范围要长或形成的射野较小D、增加了泄漏剂量E、准直器散射因子(Sc)和模体散射因子(Sp)不变

60钴γ线与加速器X线相比,60钴半影大的原因是()A、60钴源直径大,准直器穿射半影高,旁向散射大B、60钴源直径大,准直器穿射半影高,旁向散射小C、60钴源直径大,准直器穿射半影低,旁向散射小D、60钴源直径大,准直器穿射半影相同,旁向散射小E、60钴源直径大,准直器穿射半影相同,旁向散射大

钴-60γ线与加速器X线相比,钴-60半影大的原因( )A、钴-60源直径大,准直器穿射半影高,旁向散射小B、钴-60源直径大,准直器穿射半影高,旁向散射大C、钴-60源直径大,准直器穿射半影低,旁向散射小D、钴-60源直径大,准直器穿射半影相同,旁向散射小E、钴-60源直径大,准直器穿射半影相同,旁向散射大

照射野是指()A、射线束经准直器后照射到模体表面的范围B、射线束经准直器后中心轴通过模体的范围C、散射线经准直器后中心轴通过模体的范围D、原射线经准直器后中心轴通过模体的范围E、射线束经准直器后中心轴垂直通过模体的范围

按照射野输出因子(OUT)的定义,它相当于是()A、准直器散射因子ScB、模体散射校正因子SpC、总散射校正因子Sc,pD、辐射权重因子ωRE、楔形因子Fw

单选题按照射野输出因子(OUT)的定义,它相当于是()A准直器散射因子ScB模体散射校正因子SpC总散射校正因子Sc,pD辐射权重因子ωRE楔形因子Fw

单选题等中心处或标称源皮距下10cm深度处最大射野的80%宽度内最大最小剂量偏离中心轴剂量的相对百分数定义为()A原射线的离轴比B射野边界因子C射野的对称性D射野的平坦度E射野的均质性

单选题照射野是指()A射线束经准直器后照射到模体表面的范围B射线束经准直器后中心轴通过模体的范围C散射线经准直器后中心轴通过模体的范围D原射线经准直器后中心轴通过模体的范围E射线束经准直器后中心轴垂直通过模体的范围

单选题作为作为三级准直器安装的MLC的叙述,正确的是()A增加了治疗净空间B不能单独使用原有的一、二级准直器进行治疗C叶片长度比替代二级准直器的MLC叶片运动范围要长或形成的射野较小D增加了漏射剂量EE.准直器散射因子(S和模体散射因子(Sp)不变

单选题射野输出因子(准直器散射因子Sc)()。A随射野增大而减小;可直接用电离室在空气中测量B随射野增大而减少;可直接用带有建成套的电离室在空气中测量C随射野增大而增加;可直接用电离室在空气中测量D随射野增大而增加;可直接用带有建成套的电离室在空气中测量E随射野增大而减少;不能直接用电离室在空气中测量

单选题作为三级准直器安装的MLC()A增加了治疗净空间B不能单独使用加速器原有的一、二级准直器进行治疗C叶片的长度比替代二级准直器的MLC叶片运动范围要长或形成的射野较小D增加了泄漏剂量E准直器散射因子(Sc)和模体散射因子(Sp)不变

单选题照射野指的是(  )。A射线束经准直器后照射到模体表面的范围B射线束经准直器后中心轴通过模体的范围C散射线经准直器后中心轴通过模体的范围D原射线经准直器后中心轴通过模体的范围E射线束经准直器后中心轴垂直通过模体的范围

单选题钴-60γ线与加速器X线相比,钴-60半影大的原因( )A钴-60源直径大,准直器穿射半影高,旁向散射小B钴-60源直径大,准直器穿射半影高,旁向散射大C钴-60源直径大,准直器穿射半影低,旁向散射小D钴-60源直径大,准直器穿射半影相同,旁向散射小E钴-60源直径大,准直器穿射半影相同,旁向散射大

单选题高能光子射线照射野输出因子,是准直器散射因子和模体散射因子()A之和B之差C乘积D之商E平方和

单选题钴-60r线与加速器X线相比,钴-60半影大的原因是( )A钴-60源直径大,准直器穿射半影高,旁向散射大B钴-60源直径大,准直器穿射半影高,旁向散射小C钴-60源直径大,准直器穿射半影低,旁向散射小D钴-60源直径大,准直器穿射半影相同,旁向散射小E钴-60源直径大,准直器穿射半影相同,旁向散射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