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题在同一断面的两测压管水位分别为46.55m、21.33m,两管水平距离为20M,管口高程之差为15M,求其渗透坡降?

问答题
在同一断面的两测压管水位分别为46.55m、21.33m,两管水平距离为20M,管口高程之差为15M,求其渗透坡降?

参考解析

解析: 暂无解析

相关考题:

若某路线纵断面上同一坡段两点间的高差为3m,水平距离为100m,则该坡段的纵坡为()。

水位管内水面应以( )表示。 A.绝对高程B.相对高程C.水位管内水面距管口的距离D.水位管内水面距管底的距离

对设有中央分隔带的路面,测定横坡时步骤包括( )。A.将水准仪架设在路面平顺处整平B.将塔尺分别竖立在路面与中央分隔带分界的路缘带边缘处以及路面与路肩交界的标记处,测量两处的高程,记录高程读数C.用钢尺测量两测点的水平距离D.各测点断面的横坡度,计算实测横坡与设计横坡之差

坡度是两变坡点间()之比。A、水平距离与高程B、长度与高程C、长度与高差D、高差与其水平距离

一测压管压力表读书为0.25Mpa,测压管压力表中心高程为1979.8m,试计算此测压管水位?

在潜水流向上,相邻两等水位线的高程与水平距离之比称为该距离段内潜水的()。

堤基为强透水的砂层,在水位升高时,渗透坡降(),渗透流速、压力加大,当渗透坡降大于堤身堤基土体允许的渗透坡降时,即发生渗透破坏。A、过缓B、过陡C、变陡D、变缓

堤基为强透水沙层,在水位升高时,渗透坡降变陡,渗透流速、()加大,当渗透坡降大于堤身堤基土体允许的渗透坡降时,即发生渗透破坏,形成管涌。

直接量测测压管水位时,测压管水位=()-管口至水面的距离。A、管底高程B、堤顶高程C、地面高程D、管口高程

以时间为横坐标、()为纵坐标,可绘制出各测压管的水位过程线。A、测压管水位B、管口高程C、渗流量D、测压管长度

采用电测水位计量测测压管内水位时,应将测头缓慢放入管内,在指示器开始反应时,测量出管口至水面的距离,两次度数之差不应大于()cmA、0.5B、1C、2D、3

计算题:一测压管压力表读书为0.25Mpa,测压管压力表中心高程为1979.8m,试计算此测压管水位?

在同一断面的两测压管水位分别为46.55m、21.33m,两管水平距离为20M,管口高程之差为15M,求其渗透坡降?

用电测水位计观测坝体测压管水位,应以()作为基准。A、水准基点B、坝顶高程C、坝基高程D、管口高程

观测孔a、b的水位标高分别为3.50和3.20m,两孔的水平距离为20m。则ab段的平均水头梯度为:()A、0.020B、0.015C、0.025D、0.010

两变坡点之间的水平距离为坡长。()

等高距表示地形图上相邻两点等高线的()A、水平距离B、倾斜距离C、高程之差D、方向之差

A、B、P1三点在一条直线上,A、B两点的坐标分别为(10m,20m)、(20m,30m),实地利用测距仪或钢尺丈量A点到P1点的距离D为50m,A点到B点的距离为100m。则由截距法可得P1点坐标为()。A、(10m,15m)B、(15m,25m)C、(20m,30m)D、(25m,35m)

填空题堤基为强透水沙层,在水位升高时,渗透坡降变陡,渗透流速、()加大,当渗透坡降大于堤身堤基土体允许的渗透坡降时,即发生渗透破坏,形成管涌。

单选题以时间为横坐标、()为纵坐标,可绘制出各测压管的水位过程线。A测压管水位B管口高程C渗流量D测压管长度

单选题观测孔a、b的水位标高分别为3.50和3.20m,两孔的水平距离为20m。则ab段的平均水头梯度为:()A0.020B0.015C0.025D0.010

单选题坡度是两变坡点间()之比。A水平距离与高程B长度与高程C长度与高差D高差与其水平距离

填空题若某路线纵断面上同一坡段两点间的高差为3m,水平距离为100m,则该坡段的纵坡为()。

单选题采用电测水位计量测测压管内水位时,应将测头缓慢放入管内,在指示器开始反应时,测量出管口至水面的距离,两次度数之差不应大于()cmA0.5B1C2D3

单选题堤基为强透水的砂层,在水位升高时,渗透坡降(),渗透流速、压力加大,当渗透坡降大于堤身堤基土体允许的渗透坡降时,即发生渗透破坏。A过缓B过陡C变陡D变缓

单选题直接量测测压管水位时,测压管水位=()-管口至水面的距离。A管底高程B堤顶高程C地面高程D管口高程

单选题用电测水位计观测坝体测压管水位,应以()作为基准。A水准基点B坝顶高程C坝基高程D管口高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