填空题刘徽还用无穷小分割和极限方法证明了一条极为重要的原理:“刘徽原理”:即由一个堵分成的阳马和鳖臑,其体积之比为()。

填空题
刘徽还用无穷小分割和极限方法证明了一条极为重要的原理:“刘徽原理”:即由一个堵分成的阳马和鳖臑,其体积之比为()。

参考解析

解析: 暂无解析

相关考题:

公元3世纪()试图利用牟合方盖的体积来求球的体积,但是没有成功。A、祖冲之B、刘徽C、祖暅D、笛卡尔

魏晋南北朝时期,刘徽和祖冲之对圆周率进行了计算,()在《九章算术注》中提出圆周率在3.1415926和3.1415927之间。A、杨辉B、朱世杰C、刘徽D、祖冲之

刘徽是()时期的。

《几何原本》最早是()和利玛窦翻译的。A、刘徽B、祖冲之C、徐光启D、以上都不对

第一次提出极限概念的是三国时期的数学家刘徽。

分割原理的具体措施包括()。A、将一个物体分成相互独立的部分B、使物体分成容易组装和拆卸的部分C、增加物体被分割的程度D、增加物体的整体程度

数学家()是第一个把圆周率数值准确计算到小数点后7位数的人。A、笛卡尔B、费尔马C、祖冲之D、刘徽

圆周率(π)是一个常数,是代表圆周长和直径的比值。第一个用科学方法寻求圆周率数值的人是()A、刘徽B、祖冲之C、阿基米德D、陈子

中国古代极限观念的佳作“割之弥细,所失弥少,割之又割以至于不可割,则与圆合体而无所失矣”出于割圆术,这是出自谁之口()。A、祖冲之B、刘徽C、朱世杰

按照换热原理和设备类型,可将工业上的换热方法分成()、()和()三种。

()运用出入相补的方法证明勾股定理。A、祖冲之B、张衡C、刘徽D、甄鸾

我国古代数学家刘徽用来推算圆周率的方法叫()术,用来计算面积和体积的一条基本原理是原理。

东汉时期,数学家()利用牟合方盖求出球体积。A、梅文鼎B、祖暅C、祖冲之D、刘徽

刘徽还用无穷小分割和极限方法证明了一条极为重要的原理:“刘徽原理”:即由一个堵分成的阳马和鳖臑,其体积之比为()。

刘徽的()证明圆面积公式:刘徽说“割之弥细,所失弥少,以至于不可割,则与圆周合体而无所失矣。”

利玛窦和()翻译了几何原本前六卷。A、祖冲之B、徐光启C、刘徽D、沈括

简述刘徽的主要数学贡献。

单选题公元3世纪()试图利用牟合方盖的体积来求球的体积,但是没有成功。A祖冲之B刘徽C祖暅D笛卡尔

填空题刘徽是()时期的。

单选题()运用出入相补的方法证明勾股定理。A祖冲之B张衡C刘徽D甄鸾

问答题简述刘徽的主要数学贡献。

判断题第一次提出极限概念的是三国时期的数学家刘徽。A对B错

单选题魏晋南北朝时期,刘徽和祖冲之对圆周率进行了计算,()在《九章算术注》中提出圆周率在3.1415926和3.1415927之间。A杨辉B朱世杰C刘徽D祖冲之

填空题刘徽的()证明圆面积公式:刘徽说“割之弥细,所失弥少,以至于不可割,则与圆周合体而无所失矣。”

填空题我国古代数学家刘徽用来推算圆周率的方法叫()术,用来计算面积和体积的一条基本原理是原理。

单选题圆周率(π)是一个常数,是代表圆周长和直径的比值。第一个用科学方法寻求圆周率数值的人是()A刘徽B祖冲之C阿基米德D陈子

多选题分割原理的具体措施包括()。A将一个物体分成相互独立的部分B使物体分成容易组装和拆卸的部分C增加物体被分割的程度D增加物体的整体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