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选题有国外学者说,如果世界结束于1820年,一部此前300年全球经济史的主体就会是东亚;只有结尾的简短一章可能提到遥远的大西洋沿岸。这里的“结尾的简短一章”主要指的是()A新航路开辟B西方早期殖民扩张C工业革命D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确立
单选题
有国外学者说,如果世界结束于1820年,一部此前300年全球经济史的主体就会是东亚;只有结尾的简短一章可能提到遥远的大西洋沿岸。这里的“结尾的简短一章”主要指的是()
A
新航路开辟
B
西方早期殖民扩张
C
工业革命
D
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确立
参考解析
解析:
暂无解析
相关考题:
世界的和平发展有利于世界经济一体化,只有世界经济一体化并且建立了全球认可的新规范,才能有人类的民主。 从这段文字可以推出: A. 没有人类的民主就没有世界经济一体化B. 如果没有全球认可的新规范就没有人类的民主C. 没有人类民主就没有世界的和平发展D. 没有世界经济的一体化就没有全球认可的新规范
英国大学者肖伯纳说过,如果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彼此交换,那么每个人只有一个苹果;如果你有一个思想,我有一个思想,彼此交换,我们每个人就有了两个思想,甚至多于两个思想。试用主体性教学方法分析这段话。
有学者认为:“如果世界结束于1820年,一部此前300年全球经济史的主体就会是东亚的奇迹……如果世界结束于1945年,经济史的主体就会是,伴随着北大西洋的胜利和一个高消费、高能源利用和高劳动生产力的世界的诞生成长。”下列选项,对材料中的观点理解正确的是()A、“东亚的奇迹”受益于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开展B、普遍奉行国家干预经济政策造就“北大西洋的胜利”C、第二次工业革命是“北大西洋的胜利”的重要原因D、“新经济”的广泛兴起促成了“北大西洋的胜利”
有国外学者说,如果世界结束于1820年,一部此前300年全球经济史的主体就会是东亚;只有结尾的简短一章可能提到遥远的大西洋沿岸。这里的“结尾的简短一章”主要指的是()A、新航路开辟B、西方早期殖民扩张C、工业革命D、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确立
20世纪上半期,地区自治和全球统一的冲突激烈,以致有学者指出:在20世纪50年代兴起的经济全球化实际上只有“半球化”。导致经济“半球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20世纪末,经济“全球化”局面是如何结束的?
把握历史发展的整体特征,总结历史发展规律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学者杉原薰认为:“如果世界结束于1820年,一部此前300年全球经济史的主体就会是东亚(主要指中国)的奇迹,结尾简短的一章可能提到遥远的大西洋沿海有相当少量的人口,似乎享有甚至更快的人均增长率(尽管或许不是太快)。如果世界结束于1945年,经济史的主体就会是,我们中的大部分人——至少是在西方——伴随着北大西洋的胜利和一个高消费、高能源利用和高劳动生产力的世界的诞生成长。” 材料二 有学者认为,中国近代史的发展呈现出由“沉沦”到“上升”的发展过程,中国社会走出了一条“U”字形路线。在近代中国历史的前期,其基本特点是“沉沦”,近代中国的后期,其基本特点是“上升”。在“沉沦”与“上升”中间有一个过渡期,就是“沉沦”的谷底、“上升”的起始时期。 材料三 美国著名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其《全球通史》中这样写到:“(本书)研究的是全球而不是某一国家或地区的历史;关注的是整个人类,而不是局限于西方人或非西方人。本书的观点,就如一位栖身月球的观察者从整体上对我们所在的球体进行考察时形成的观点,因而,与居住伦敦或巴黎、北京或德里的观察者的观点截然不同。”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你支持或反对“全球经济史的主体就会是东亚(主要指中国)的奇迹”观点的主要理由。
古希腊哲学家泰勒斯说,世界的本原是水,大地浮于水上,没有水就没有世界。泰勒斯观点的合理性在于()A、承认世界统一于水B、认为世界是物质的C、看到了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的产物D、他超越了日常生活经验的层次来看世界
有学者指出,当前的世界已经不是“国家组成的世界”,而是一个“世界社会”,或者说世界已碎化为所谓的文明集团,并逐渐建立一个全球公民社会。该学者的这一观点主要强调全球化()A、弱化了各国国家主权B、消除了国家之间差别C、缩小了世界贫富差距D、化解了国家之间矛盾
把握历史发展的整体特征,总结历史发展规律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学者杉原薰认为:“如果世界结束于1820年,一部此前300年全球经济史的主体就会是东亚(主要指中国)的奇迹,结尾简短的一章可能提到遥远的大西洋沿海有相当少量的人口,似乎享有甚至更快的人均增长率(尽管或许不是太快)。如果世界结束于1945年,经济史的主体就会是,我们中的大部分人——至少是在西方——伴随着北大西洋的胜利和一个高消费、高能源利用和高劳动生产力的世界的诞生成长。” 材料二 有学者认为,中国近代史的发展呈现出由“沉沦”到“上升”的发展过程,中国社会走出了一条“U”字形路线。在近代中国历史的前期,其基本特点是“沉沦”,近代中国的后期,其基本特点是“上升”。在“沉沦”与“上升”中间有一个过渡期,就是“沉沦”的谷底、“上升”的起始时期。 材料三 美国著名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其《全球通史》中这样写到:“(本书)研究的是全球而不是某一国家或地区的历史;关注的是整个人类,而不是局限于西方人或非西方人。本书的观点,就如一位栖身月球的观察者从整体上对我们所在的球体进行考察时形成的观点,因而,与居住伦敦或巴黎、北京或德里的观察者的观点截然不同。”材料三是从什么角度看待历史的?其提法的合理性是什么?
单选题“现在世界上只有惟一的一个超级大国,但这绝不意味着世界是单极的。如果是一个单极世界,那就只有一个超级大国和许多实力较小的大国,不存在实力强大的大国。”这种世界局面形成于()A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B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成立后C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剧变后D两极世界政治格局结束后
单选题有学者指出,当前的世界已经不是“国家组成的世界”,而是一个“世界社会”,或者说世界已碎化为所谓的文明集团,并逐渐建立一个全球公民社会。该学者的这一观点主要强调全球化()A弱化了各国国家主权B消除了国家之间差别C缩小了世界贫富差距D化解了国家之间矛盾
问答题(2分钟,结束前10秒时,有提示音)古时候,有个人说他卖的矛是世界上最尖利的矛,没有什么东西穿不透;之后又说他的盾是世界上最坚硬的盾,没有什么东西能刺穿它。于是,就有人问他:“如果用你的矛刺你的盾会是什么结果呢?”那个人无言以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