判断题灌砂法试验时,试坑厚度应包括整个碾压层,不得欠挖或超挖。A对B错
判断题
灌砂法试验时,试坑厚度应包括整个碾压层,不得欠挖或超挖。
A
对
B
错
参考解析
解析:
暂无解析
相关考题:
灌砂法测定过程中,下列( )操作会使测定结果偏小。A.测定层表面不平整而操作时未放置基板测定粗糙表面的耗砂量B.标定砂锥质量时未流出一部分与试坑体积相当的砂而直接用全部的砂来形成砂锥C.开凿试坑时飞出的石子未捡回D.所挖试坑的深度只达到测定层的一半
标定灌砂筒下部圆锥体内砂的质量时,为保证标定时与实际试验时量砂的堆积密度相同,应()。A.每次标定及试验需维持装砂质量一样,高度可以不同B.每次标定及试验需维持装砂高度一样,质量可以不同。C.首次流出砂的体积与工地所挖试坑内的体积相当。D.轻拿轻放,避免晃动储砂筒内的砂。
请回答有关灌砂法测定现场密度的测试步骤与计算的问题。(5)灌砂法测定过程中,()操作会使测定结果偏小。A.开凿试坑时飞出的石子未捡回B.所挖试坑的深度只达到测定层的一半C.测定层表面不平整而操作时未先放置基板测定粗糙表面的耗砂量D.标定锥体质量时未先流出一部分与试坑体积相当的砂而直接用全部的砂来形成锥体
请回答有关灌砂法测定现场密度的测试步骤与计算的问题。(2)灌砂法现场测定路基或路面材料密度时,在已知()和()的基础上,首先计算试坑材料的湿密度,然后计算()。A试坑材料的干密度ρdB量砂的单位质量γsC试坑材料的湿密度ρwD填满试坑所用的砂的质量mb
下列有关灌砂法测定现场密度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采用灌砂法测定路面结构层的压实度时,应使试坑深度与标定罐的深度一致B计算施工压实度K时,已知K=Pd/Pc×100,式中,Pc指的是试样的最大干密度C灌砂法测定路基压实度时,表面粗糙可采用不放基板的测试方法进行测试D灌砂时试洞的深度应为整个碾压层厚度
(2013年)关于疏浚工程断面质量控制标准的说法,正确的有( )。A.横断面中心线偏移不得大于1.5mB.水下横断面边坡按台阶形开挖时,允许下超上欠,超欠比应控制在1~1.5C.局部欠挖部位的欠挖厚度小于设计水深的5%,且不大于50cmD.纵断面上不得有连续两个欠挖点,且欠挖值不得大于30cmE.纵断面测点间距不应大于200m
灌砂法测定路面基层压实度的内容有: ①移开灌砂筒并取出试坑内的量砂以备下次再用; ②放置基板使基板中心对准测点; ③在灌砂筒内装入量砂,并把灌砂筒放在挖好的试坑上; ④打开灌砂筒,测定灌入试坑内砂的质量; ⑤沿基板中心向下挖坑至下一结构层顶面,并尽快称量所挖出试样的质量和含水量; ⑥选点; ⑦移开基板。 正确试验步骤为()。A、⑥②⑦⑤④③①B、⑥②⑤⑦③④①C、⑥⑤②⑦③④①D、⑥②⑦⑤③④①
标定灌砂筒下部圆锥体内砂的质量时,为保证标定时与实际试验时量砂的堆积密度相,应()。A、每次标定及试验需维持装砂质量一样,高度可以不同B、每次标定及试验需维持装砂质量与高度一样C、首次流出砂的体积与工地所挖试坑内的体积相当D、轻拿轻放,避免晃动储砂筒内的砂
单选题关于灌砂法测定现场密度有以下说法:①灌砂法的原理是用均匀的颗粒的砂置换试洞的体积; ②量砂可以直接从试洞中回收利用; ③当集料的最大粒径小于15mm,测定层厚度不超过150mm时,宜采用直径为100mm的小筒测试; ④由于量砂是标准砂,更换后不需重测松方密度; ⑤灌砂法检测厚度必须为整个碾压层厚度; 正确的说法有()。A①③④B①③④⑤C①③⑤D①②③④⑤
多选题疏浚工程中局部欠挖出现( )情况时,应进行返工处理。A欠挖厚度大于设计水深的5%,或超过30cmB欠挖厚度小于设计水深的3%C横向浅埂长度大于设计底宽的5%,或超过2mD纵向浅埂长度大于2.5mE一处超挖面积大于5.0m²
多选题有关灌砂法测定现场密度有以下说法,正确的有()。A灌砂法的原理是用均匀颗粒的砂置换试洞的体积B集料的最大粒径小于15mm,测定层厚度不超过150mm,宜采用直径为100mm的小筒C灌砂法检测厚度必须为整个碾压层厚D量砂可以直接从试洞中回收利用
单选题灌砂法测定路面基层压实度的内容有:①移开灌砂筒并取出试坑内的量砂以备下次再用; ②放置基板使基板中心点对准测点; ③在灌砂筒内装入量砂,把灌砂筒放在挖好的试坑上; ④打开灌砂筒,测定灌入试坑内砂的质量; ⑤沿基板中心向下挖坑至下一结构层顶面,并尽快称量所挖出的试样的质量和含水量; ⑥选点; ⑦移开基板。 正确试验步骤为()。A⑥②⑦⑤④③①B⑥②⑤⑦③④①C⑥⑤②⑦③④①D⑥②⑦⑤③④①
多选题标定灌砂筒下部圆锥体内砂的质量时,为保证标定时与实际试验时量砂的堆积密度相,应()。A每次标定及试验需维持装砂质量一样,高度可以不同B每次标定及试验需维持装砂质量与高度一样C首次流出砂的体积与工地所挖试坑内的体积相当D轻拿轻放,避免晃动储砂筒内的砂
单选题灌砂时检测厚度应为()。A整体碾压层厚度B碾压层厚上部C碾压层后下部D碾压层厚中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