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选题散热器供暖系统,供回水温度差不宜小于()。A5℃B10℃C20℃D25℃

单选题
散热器供暖系统,供回水温度差不宜小于()。
A

5℃

B

10℃

C

20℃

D

25℃


参考解析

解析: 暂无解析

相关考题:

蒸汽供暖系统中底层散热器所受的静水压力( )热水供暖系统中底层散热器所受的静水压力。A、大于B、小于C、等于D、以上答案都不对

根据质调节基本公式,随着室外温度的升高,网路和供暖系统的供、回水温度(),供、回水温差()。 A.降低,减小B.降低,增大C.升高,增大

民用建筑散热器连续集中热水供暖系统的供回水温度,不宜采用下列哪组?( )A.95℃/70℃B.85℃/60℃C.80℃/55℃D.75℃/50℃

下列不属于按供回水管与散热器连接方式分的集中供暖系统是( )。A.单管供暖系统B.双管供暖系统C.单、双管供暖系统D.上供下回供暖系统

垂直单管式机械循环热水供暖系统的重力循环作用压头与下列哪些因素有关?( )A.供、回水温度B.散热器散热量C.散热器标高D.系统的作用半径

为防止可燃粉尘、纤维与供暖散热器接触引起自燃,应控制热媒温度,下列哪一项是正确的?( )A.0.2MPa蒸汽B.供回水温度95℃/70℃C.0.3MPa蒸汽D.供回水温度130℃/70℃

设计散热器集中供暖系统时,符合要求的是( )。A.宜按间歇供暖设计B.供水温度不宜高于85℃C.供回水温差不宜小于10℃D.应采用热水作为热媒

上供下回式重力循环热水供暖系统的作用压头与下列哪些因素有关?( )A.供、回水温度B.散热器距热源的垂直距离C.楼层数D.系统的作用半径

共用立管的水平单管式热水供暖系统,重力循环作用压头与下列哪些因素无关?( )A.立管供、回水温度B.散热器与热源的高差C.散热器散热量D.水平方向散热器数量

机械循环热水供暖系统的重力循环作用压力与下列哪个因素无关?( )A.供回水温度B.供回水密度C.散热器距热源的垂直距离D.系统作用半径

计算散热面积时,散热器内的热媒的平均温度采用()A、散热器进水温度B、散热器出水温度C、散热器进出水温度的算术平均值D、供暖系统供、回水温度的算术平均值

对带有混合水泵的直接连接热水供暖系统,若网路的设计供回水温度为130/70℃,供暖用户的设计供回水温度为95/70℃,则混合水泵的设计混合比()A、0.8B、1.4C、1.2D、1.8

为防止可燃粉尘、纤维与采暖散热器接触引起自燃,应控制热媒温度,下列哪一项是正确的()A、0.2MPa蒸汽B、供回水温度95/70℃C、0.3MPa蒸汽D、供回水温度130/70℃

疏水器一般安装在低压蒸汽供暖系统的()管路上。A、凝结水管B、供汽立管C、散热器进口D、散热器出口

制冷站系统的控制中,要计算出空调实际的冷负荷,需检测()等参数A、冷冻水供、回水温度及冷冻水总流量B、冷却水供、回水温度及冷却水总流量C、冷冻水供、回水温度及供、回水总管的压差D、冷冻水供、回水温度及供水总管的压力

散热器热水集中供暖系统,供回水温度宜按()设计。A、110℃/90℃B、95℃/70℃C、75℃/50℃D、60℃/50℃

散热器热水集中供暖系统供水温度不宜大于()℃。A、50B、60C、75D、85

散热器供暖系统,供回水温度差不宜小于()。A、5℃B、10℃C、20℃D、25℃

间接连接热水供暖系统一级网供回水温度取决于一级网路采取的调节方式和换热器的热力特性。

间接连接热水供暖系统二级网供回水温度计算方法与直接连接热水供暖系统供回水温度计算方法不同。

供暖系统供回水温度计算数值的大小,主要取决于室内温度的取值。

单选题对带有混合水泵的直接连接热水供暖系统,若网路的设计供回水温度为130/70℃,供暖用户的设计供回水温度为95/70℃,则混合水泵的设计混合比()A0.8B1.4C1.2D1.8

单选题计算每组散热器的散热面积时,散热器内的热媒(热水系统)的平均温度()A采用散热器进水温度B采用散热器出水温度C采用散热器进出水温度的算术平均值D采用供暖系统供、回水温度的算术平均值

单选题计算散热面积时,散热器内的热媒的平均温度采用()A散热器进水温度B散热器出水温度C散热器进出水温度的算术平均值D供暖系统供、回水温度的算术平均值

判断题间接连接热水供暖系统二级网供回水温度计算方法与直接连接热水供暖系统供回水温度计算方法不同。A对B错

判断题供暖系统供回水温度计算数值的大小,主要取决于室内温度的取值。A对B错

单选题散热器热水集中供暖系统,供回水温度宜按()设计。A110℃/90℃B95℃/70℃C75℃/50℃D60℃/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