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选题有一组数据是测量身高的,一组是测量体重的,若比较两组数据的离散程度,则用()。A平均差B标准差C方差D差异系数

单选题
有一组数据是测量身高的,一组是测量体重的,若比较两组数据的离散程度,则用()。
A

平均差

B

标准差

C

方差

D

差异系数


参考解析

解析: 暂无解析

相关考题:

离散系数是测度数据离散程度的相对指标,若某一组数据的均值为2,标准差为3,则其离散系数是( )。A.40212B.40239C.40180D.40214

两组数据的均值不等,但标准差相等,则() A.均值大的一组数据差异程度大B. 均值小的一组数据差异程度大C. 两组数据的差异程度相同D. 无法对两组数据进行比较

已知第一组数据的均值为5,标准差为1.58;第二组数据均值为125,标准差为2.58,则( )。A.第一组数据离散程度小于第二组数据B.第一组数据离散程度等于第二组数据C.第一组数据离散程度大于第二组数据D.以上都不对

概括一组数据离散程度的统计量数是平均数。()

标准差的定义包括( )。A.是一组数据的最大与最小值之差B.各变量值与其算术平均数离差平方和的平均数平方根C.是测量数据离散程度的最主要方法D.是实际应用最广泛的离散程度测度值

标准差是()。A:各变量值与其均值离差平方和平均数的平方根B:测量数据离散程度的最主要方法C:实际中应用最广泛的离散程度测度值D:可用于测量数据的集中趋势E:是测量数据离散程度的相对指标

已知一组数据均值为5,标准差为1.58倍;第二组数据均值为125,标准差为2.58倍,则( )。A.第一组数据离散程度小于第二组 B.第一组数据离散程度等于第二组 C.第一组数据离散程度大于第二组 D.以上都不对

下列例子中,适宜用差异量数来比较数据离散程度的有A.简单反应时和选择反应时B.男生的体重和女生的体重程度C.一组被试身高的分布和体重的分布D.英语成绩和数学成绩的分布

比较身高和体重两组数据的离散程度大小的指标应选用()A、极差B、分位数间距C、标准差D、变异系数E、方差

有一组数据是测量身高的,一组是测量体重的,若比较两组数据的离散程度,则用()。A、平均差B、标准差C、方差D、差异系数

表示一组数据变异程度或离散程度的量称为差异量。

数据段(Segment)是由()组成的。A、两组数据元B、一组数据元C、一组代码D、一组单证

已知第一组数据的均值为5,标准差为1.58;第二组数据均值为125,标准差为2.58,则()。A、第一组数据离散程度小于第二组数据B、第一组数据离散程度等于第二组数据C、第一组数据离散程度大于第二组数据D、以上都不对

平均偏差常用来表示一组测量数据的分散程度。

在一个测量中,最大测量量与最小测量量之差即为极差。极差可以表示()含义。A、极差可以表示一组测量量的发散程度B、极差可以表示一组测量量的准确程度C、极差越大表明测量数据越集中D、极差越大表明测量数据越分散

测量一组5岁男孩身高的数据是属于()A、离散型定量变量B、连续型定量变量C、名义变量D、有序变量E、等级变量

离散系数的主要目的是()A、反映一组数据的平均水平B、比较多组数据的平均水平C、反映一组数据的离散程度D、比较多组数据的离散程度

若比较一组成年人和一组幼儿的身高,分析数据更分散,适用以下什么值()。A、极差B、方差C、标准差D、离散系数

体重和身高是人体测量资料中最基础的数据,在反映人体营养状况上比较确切。体重可以反映()的变化;而身高可反映()。

在一个测量列中,极差可以用来表示一组测量值的准确程度,极差越大表明测量数据越准确。

单选题比较身高和体重两组数据的离散程度大小的指标应选用()A极差B分位数间距C标准差D变异系数E方差

填空题表示测量数据离散程度的是(),它属于()误差,用()的相对值来描述它比较合适。

单选题离散系数的主要目的是()A反映一组数据的平均水平B比较多组数据的平均水平C反映一组数据的离散程度D比较多组数据的离散程度

单选题已知第一组数据的均值为5,标准差为1.58;第二组数据均值为125,标准差为2. 58,则( )。A第一组数据离散程度小于第二组数据B第一组数据离散程度等于第二组数据C第一组数据离散程度大于第二组数据D以上都不对

多选题标准差是(  )。A各变量值与其均值离差平方和平均数的平方根B测量数据离散程度的最主要方法C实际中应用最广泛的离散程度测度值D可用于测量数据的集中趋势E是测量数据离散程度的相对指标

单选题数据段(Segment)是由()组成的。A两组数据元B一组数据元C一组代码D一组单证

单选题测量一组5岁男孩身高的数据是属于()A离散型定量变量B连续型定量变量C名义变量D有序变量E等级变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