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选题开展口腔预防保健时,口腔健康教育的意义在于(  )。A增强自我口腔保健能力B人人可以不得牙病C刷牙可以祛除牙菌斑D普及教育口腔健康教育E加强口腔卫生指导

单选题
开展口腔预防保健时,口腔健康教育的意义在于(  )。
A

增强自我口腔保健能力

B

人人可以不得牙病

C

刷牙可以祛除牙菌斑

D

普及教育口腔健康教育

E

加强口腔卫生指导


参考解析

解析: 暂无解析

相关考题:

单选题该患者的治疗设计应为(  )。A服药与治牙同时进行B先治牙,观察效果C换药口服,观察效果D拔除患牙、服药E射频治疗、治牙

单选题悬饮咳唾胸胁引痛,心下痞硬,干呕短气,脉沉弦者,治疗应选用(  )。A五苓散B五皮散C实脾散D真武汤E十枣汤

单选题患者,女,70岁。冠心病史5年。今日突然心悸、气短,不能平卧,咳嗽。咳粉红色泡沫样痰。应首先考虑的是(  )。A肺癌B肺脓肿C肺结核D急性肺水肿E支气管扩张

单选题哪类龋病分类最适用于临床()A按发病情况分类B按进展情况分类C按损害解剖部位分类D按病变深度分类E其他分类

单选题治疗血管性痴呆肝肾阴虚证首选的方剂是()。A洗心汤B还少丹C七福饮D通窍活血汤E知柏地黄丸

单选题治疗肾癌的主要方法是()。A单纯肾切除B根治性肾切除C肾部分切除D放疗E化疗

单选题6个月患儿,吐泻2天,呼吸46次/分,脉搏124次/分,皮肤弹性较差,哭时泪少,血钠136mmol/L,血钾4.0mmo/L,CO2CP14mmol/L,此患儿脱水程度及性质考虑(  )。A轻度脱水,低渗性B轻度脱水,等渗性C中度脱水,低渗性D中度脱水,等渗性E重度脱水,高渗性

单选题急性硬膜外血肿A伤后无昏迷,3小时后意识障碍B伤后啼哭,抽搐C伤后立即昏迷,伴去脑强直发作D伤后昏迷,片刻后清醒E伤后浅昏迷,脑脊液血性

单选题关于慢性胃炎的病理变化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主要发生在黏膜层B病变从深部腺区逐步扩展至浅表C可形成不典型增生D可出现肠腺化生E中、重度不典型增生属癌前病变

单选题下列哪一脏为人体气血化生之源()。A肾B心C肝D肺E脾

单选题溪在五输穴中,属()A荥B输C经D合E井

单选题附子、肉桂的共同功效是(  )。A回阳救逆,补火助阳B补火助阳,散寒止痛C补火助阳,引火归原D温肺化饮,散寒止痛E回阳通脉,温中降逆

单选题槟榔用做杀绦虫时,其用量是(  )。A5~10gB10~15gC15~20gD20~30gE30~60g

单选题属于刺激性气体的是()ACl2BCOCH2SDCH4EO2

单选题上切牙舌侧窝沟龋(  )。ABCDE

单选题下列关于釉质和牙骨质在颈部连接情况的叙述中,哪项是错误的?(  )A60%牙骨质少许覆盖在釉质上B60%釉质少许覆盖在牙骨质上C30%釉质和牙骨质端端相连D10%二者不相连E1O%牙本质暴露

单选题下列几项中,主诉不应包括的是(  )。A最主要的症状或体征B最明显的症状或体征C治疗经过D最主要症状或体征的性质E最主要症状或体征的持续时间

单选题引起菌群失调症的原因是(  )。A正常菌群的遗传特性明显改变B正常菌群的耐药性明显改变C正常菌群的增殖方式明显改变D正常菌群的组成和数量明显改变E大量使用生态制剂

单选题既能补肾助阳,又能祛风除湿的药物是(  )。A巴戟天B肉苁蓉C郁李仁D桑寄生E当归

单选题牙拔除时不宜使用旋转力的牙为(  )。A上颌中切牙B上颌侧切牙C上颌尖牙D下颌中切牙E下颌双尖牙

单选题石斛、覆盆子都可用于治疗()A肝肾亏虚,目暗不明B肾虚不固,遗精遗尿C阴虚津亏,虚热不退D胃阴不足,舌于口渴E热病伤津,烦热口渴

单选题疳气的首选方剂是()A资生肾气丸B消积散C八珍汤D羊肝丸E泻心导赤汤合清热甘露饮

多选题桂枝汤中调和营卫的两对药物是( )A桂枝与芍药B桂枝与生姜C芍药与大枣D芍药与生姜E大枣与生姜

单选题抗病毒药物正确的是(  )。A对病毒有选择性作用B不损伤宿主细胞C不影响机体对病毒产生免疫应答D能在细胞内外均有活性E以上都正确

单选题某女,63岁。诊断肺癌4个月,咳嗽,痰多,气憋胸闷,偶或胸胁疼痛,纳差便溏,身热尿黄,舌质暗,苔厚腻,脉滑数。中医应辨证为(  )。ABCDE

单选题孕妇用氯霉素,对胎儿的影响是( )A使胎儿第8对脑神经及肾受害B出现灰婴综合征C可引起溶血,导致发生肝损害及核黄疸D可产生新生儿血小板减少症E可引起青少年期发生阴道腺病及阴道与宫颈透明细胞癌

单选题某患者心电图检查发现P—R间期延长,下列判断哪一项是正确的?(  )A心肌收缩无力B房室传导阻滞C束支传导有障碍D心室肌肥大,兴奋过程延长E房室瓣开放不全

单选题患者3天来发热头痛,阵发性全身抽搐,四肢及颈项强直,牙关紧闭,经治疗仍未缓解,伴有腹部隐痛,时有呕吐,大便不爽,口苦,舌质红,苔腻。此属何证?(  )A痉证B痫证C呕吐D腹痛E疫毒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