判断题美国宪法是西方世界宪法中最具典型的代表,对很多国家的制宪历程产生了影响。A对B错
判断题
美国宪法是西方世界宪法中最具典型的代表,对很多国家的制宪历程产生了影响。
A
对
B
错
参考解析
解析:
暂无解析
相关考题:
下列关于美国宪法的发展和特点的表述正确的是:( )。A.美国宪法是成文宪法,没有受到英国宪法的影响B.美国经历了从制定《独立宣言》到制定各州宪法和《邦联条例》、再到制定《联邦宪法》的制宪过程C.1787年《美利坚合众国宪法》是世界上第一部成文宪法D.美国宪法通过了24条修正案
下列关于宪法的基础知识正确的是:( ) A.所有的成文宪法都是刚性宪法 B.法国1791年宪法是世界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成文宪法 C.英国1215年《大宪章》是协定宪法性文件 D.美国宪法中规定的“违宪审查制度”对世界各国的宪政制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按照宪法的理论,制宪主体不同于制宪机关。下列关于我国宪法的制宪主体或制宪机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全体会议是我国的制宪机关B.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的制宪主体,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是我国的制宪机关C.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的制宪机关,宪法起草委员会是它的具体工作机关D.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的制宪机关
宪法解释是保障宪法实施的一种手段和措施。关于宪法解释,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2015年)A.由司法机关解释宪法的做法源于美国,也以美国为典型代表B.德国的宪法解释机关必须结合具体案件对宪法含义进行说明C.我国的宪法解释机关对宪法的解释具有最高的、普遍的约束力D.我国国务院在制定行政法规时,必然涉及对宪法含义的理解,但无权解释宪法
关于制宪权和制宪机关,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制宪权和修宪权是同一层次的权力形态B.立宪实践中,宪法起草机构就是制宪机关C.在我国,制宪权主体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D.1954年宪法是新中国成立后人民行使制宪权的产物
制宪机关和宪法的起草机关的区别有哪些( )A.制宪机关是行使宪法制定权的国家机关,宪法的起草机关是专门的工作机构,不能独立行使制宪权B.制宪机关是一种常设的机构,而宪法的起草机关具有临时性,一旦宪法的起草任务完成就宣告解散C.制宪机关有权批准和通过宪法,宪法的起草机关则没有此项权利 D.制宪机关是经过选举产生,而宪法的起草机关往往是经过任命的方式产生
宪法的制定是指制宪主体按照一定程序创制宪法的活动。关于宪法的制定,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2015年)A.制宪权和修宪权是具有相同性质的根源性的国家权力B.人民可以通过对宪法草案发表意见来参与制宪的过程C.宪法的制定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以全体代表的三分之二以上的多数通过D.1954年《宪法》通过后,由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根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决定公布
下列关于宪法的分类,正确的选项是:A.世界上第一部宪法是1787年的《美国宪法》,欧洲的第一部宪法是1791的《法国宪法》B.中国是典型的刚性宪法国家,宪法的修改程序严于普通法律,宪法修正案要求全国人大全体代表的三分之二以上多数通过,普通法律只需要二分之一以上通过即可C.在成文宪法国家,宪法典就是通常意义上的宪法,而在不成文宪法国家,其宪法往往体现为实质意义上的宪法性法律、宪法惯例等形式D.1889年的《明治宪法》和1830年的《法国宪法》是两部典型的钦定宪法
下列对宪法的历史发展描述错误的是:A.最早的资产阶级宪法是英国的不成文宪法,由一系列宪法性法律同政治惯例、司法判例一起构成B.美国宪法是资本主义国家第一部成文宪法,它是以1776年美国独立战争胜利后通过的《独立宣言》和邦联条例为基础,于1787年在费城制宪会议上制定的,对资本主义国家制宪产生了很大的影响C.1949年制定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D.法国1791年宪法是欧洲大陆第一部成文宪法
1787年5月,美国13个州的代表在费城召开制宪会议,同年9月15日制宪会议通过了《美利坚合众国宪法》。关于这部宪法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哪些?()A、美国《1787年联邦宪法》是不成文宪法B、美国《1787年联邦宪法》由一个序言和7条正文构成C、美国《1787年联邦宪法》确立了三权分立和联邦制D、美国《1787年联邦宪法》确立了违宪审查制度
单选题宪法的制定是指制宪主体按照一定程序创制宪法的活动。关于宪法的制定,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2015年真题]A制宪权和修宪权是具有相同性质的根源性的国家权力B人民可以通过对宪法草案发表意见来参与制宪的过程C宪法的制定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以全体代表的三分之二以上的多数通过D1954年《宪法》通过后,由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根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决定公布
单选题同时代资产阶级宪法中最具民主色彩的宪法是 ( )A《美国宪法》B《魏玛宪法》C《法国1791年宪法》D《普鲁士宪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