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选题患者,男性,34岁,3天来发热、腹痛、腹泻,1天来头痛,于12月10日来诊。病前一周由西安出差回京。体检;T39.2℃,BP50/30mmHg,P140次/mm,神清,面部充血,皮肤散在多数出血点,眼球结膜充血水肿,心肺无异常,双肾区叩击痛阳性。经积极抗休克并予利巴韦林抗病毒治疗后,患者体温恢复正常,血压逐渐稳定在110/70mmHg左右,但近1天来尿量100ml左右,5.7mmol/L,肌酐340mmol/L,尿素氮27mmol/L,以下处理措施正确的是()。A大量输液以增加尿量B导泻C监测肾功能、电解质D加大排钾利尿剂E保持出入量平衡F避免应用损伤肾的药物
多选题
患者,男性,34岁,3天来发热、腹痛、腹泻,1天来头痛,于12月10日来诊。病前一周由西安出差回京。体检;T39.2℃,BP50/30mmHg,P140次/mm,神清,面部充血,皮肤散在多数出血点,眼球结膜充血水肿,心肺无异常,双肾区叩击痛阳性。经积极抗休克并予利巴韦林抗病毒治疗后,患者体温恢复正常,血压逐渐稳定在110/70mmHg左右,但近1天来尿量100ml左右,5.7mmol/L,肌酐340mmol/L,尿素氮27mmol/L,以下处理措施正确的是()。
A
大量输液以增加尿量
B
导泻
C
监测肾功能、电解质
D
加大排钾利尿剂
E
保持出入量平衡
F
避免应用损伤肾的药物
参考解析
解析:
暂无解析
相关考题:
单选题为比较某新药与常规药治疗贫血的疗效是否有差别,将80名中度贫血的10岁男童按身高、体重相近配成40对。将对子中的两名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一组给予新药,另一组给予常规药物。经过一个疗程的治疗后,测量其血红蛋白增加量(g/L)。假设新药组和常规药物组的血红蛋白增加量服从正态分布,应采用的假设检验方法为()。Aχ2检验B配对t检验C成组t检验D配对设计差值的符号秩和检验E成组设计两样本比较的秩和检验
单选题1988年1月上海曾暴发一起因生吃鱼、贝类食物引起的甲肝大流行,后经各级部门采取综合防治措施得以控制。下列不是经食物传播传染病的流行病学特征的是()。A不食者不发病B病人有进食某一食物史C传播广泛、传播途经易实现、发病率高D一次大量污染可致暴发E停止供应污染食物后,暴发可平息
多选题疫源地的消灭必须具备的条件有()。A传染源被移走或已消除排出病原体状态B传染源散播在外环境中病原体被彻底清除C传播途径已不存在D所有病原及易感者已隔离E所有易感者,经过该病最长潜伏期未出现新病例或证明未受感染
单选题在完全随机设计的方差分析中,对SS总理解正确的是()。ASS总=(X-X)2BSS总是一组变量值总的离均差和C一组资料的方差等于SS总DSS总分解为组间离均差平方和与组内离均差平方和E其反映随机误差的大小
单选题在两独立样本比较的秩和检验中,实验组的观察值为0,0,7,14,32,40,对照组的观察值为0,1,2,4,4,8.编秩中零值的秩应分别编为()。A2,3;1B1.5,1.5;3C2,2;2D2.5,2.5;1E不参加编秩
单选题实验效应具有的特点是()。A精密性、灵敏性、特异性、稳定性B精密性、灵敏性、变异性、客观性C精密性、灵敏性、变异性、均衡性D精密性、特异性、稳定性、客观性E灵敏性、变异性、均衡性、稳定性
单选题患者,23岁,男性,四川人,1周前到广州打工,因低热、乏力、恶心、烦躁不安2天来就诊,患者诉近1天对声、光、风刺激敏感,不能进食,体查:体温38℃,脉搏100次/分,神志清,极度恐怖状态,声嘶。问病史时,应注意询问()。A有无疫水接触史B近2个月有无草地坐卧史C有无输血史及静脉吸毒史D有无类似疾病患者接触史E有无被动物咬伤史
单选题流行性腮腺炎病人腮腺肿大的特征是()。A以鼻尖为中心B以口腔为中心C以下颌为中心D以舌下为中心E以耳垂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