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选题信息系统安全目标(ST)是()在信息系统安全特性和评估范围之间达成一致的基础。A开发者和评估者B开发者、评估者和用户C开发者和用户D评估者和用户

单选题
信息系统安全目标(ST)是()在信息系统安全特性和评估范围之间达成一致的基础。
A

开发者和评估者

B

开发者、评估者和用户

C

开发者和用户

D

评估者和用户


参考解析

解析: 暂无解析

相关考题:

信息系统安全风险评估应采用恰当的模式。下列属于信息系统安全风险评估模式的有()。 A.基线评估B.详细评估C.组合评估D.综合评估

依据国家标准GB/T20274《信息系统安全保障评估框架》,信息系统安全目标(ISST)是从信息系统安全保障()的角度来描述的信息系统安全保障方案。A、建设者B、所有者C、评估者D、创定者

以下关于信息系统安全保障是主观和客观的结合说法错误的是()。A、通过在技术、管理、工程和人员方面客观地评估安全保障措施,向信息系统的所有者提供其现有安全保障工作是否满足其安全保障目标的信心B、信息系统安全保障不仅涉及安全技术,还应综合考虑安全管理、安全工程和人员安全等,以全面保障信息系统安全C、是一种通过客观证据向信息系统所有者提供主观信心的活动D、是主观和客观综合评估的结果

以下哪一项不是《GB/T20274信息安全保障评估框架》给出的信息安全保障模型具备的特点?()A、强调信息系统安全保障持续发展的动态性,即强调信息系统安全保障应贯穿于整个信息系统生命周期的全过程B、强调信息系统安全保障的概念,通过综合技术、管理、工程和人员的安全保障要求来实施和实现信息系统的安全保障目标C、以安全概念和关系为基础,将安全威胁和风险控制措施作为信息系统安全保障的基础和核心D、通过以风险和策略为基础,在整个信息系统的生命周期中实施技术、管理、工程和人员保障要素,从而使信息系统安全保障实现信息安全的安全特征

以下关于信息系统安全保障是主观和客观的结合说法最准确的是()A、信息系统安全保障不仅涉及安全技术,还应综合考虑安全管理、安全工程和人员安全等,以全面保障信息系统安全B、通过技术、管理、工程和人员方面客观地评估安全保障措施,向信息系统的所有者提供其现有安全保障工作是否满足其安全保障目标的信心C、是一种通过客观证据向信息系统评估者提供主观信心的活动D、是主观和客观综合评估的结果

以下哪个信息系统安全建设整改工作实现目标是错误的()A、信息系统安全管理水平明显提高B、信息系统安全建设能力明显增强C、信息系统安全隐患和安全事故明显减少D、有效保障信息化健康发展E、有效维护国家安全、社会秩序和公共利益

《测评准则》和()是对用户系统测评的依据(《测评准则》现已被《测评要求》替代)A、《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实施指南》B、《信息系统安全保护等级定级指南》C、《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基本要求》D、《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管理办法》

信息系统安全建设整改工作规划和工作部署不包括()A、确定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测评方案B、信息系统安全保护现状分析C、确定安全策略,制定安全建设整改方案D、信息系统安全管理建设E、信息系统安全技术建设F、开展信息系统安全自查和等级测评

信息系统安全性的目标是:(),(),()。

常见的国内信息安全标准有()。A、信息技术信息安全管理实用规则B、信息安全技术信息系统安全管理要求C、信息安全技术信息安全风险评估规范D、信息安全技术信息系统安全工程管理要求

信息系统软件本身及其处理的信息在时间、范围和强度上的保密特性描述的系统安全属性是()A、机密性B、完整性C、可用性D、可控性

以下关于信息系统安全保证是主观和客观的结合说法最准确的是()A、信息系统安全保障不仅涉及安全技术,还应综合考虑安全管理、安全工程和人员安全等,以全面保障信息系统安全B、通过在技术、管理、工程和人员方面客观地评估安全保障措施,向信息系统的所有者提供其现有安全保障工作是否满足其安全保障目标的信息C、是一种通过客观证据向信息系统评估组提供主观信息的活动D、是主观和客观综合评估的结果

对于信息系统()的保护是保证系统安全的基础。A、实体B、硬件C、程序D、信息

对信息安全风险评估工作成果理解正确的是:()A、信息安全风险评估工作的最重要成果是按高中低级排列的风险列表。B、通过信息安全风险评估工作,不仅能够明确系统安全风险,还能够获得如何控制风险的详细建议。C、信息安全风险评估工作最终成果是信息系统安全问题(脆弱点)列表。D、信息安全风险评估工作最终成果是信息系统安全威胁列表。

信息系统安全目标(ST)是()在信息系统安全特性和评估范围之间达成一致的基础。A、开发者和评估者B、开发者、评估者和用户C、开发者和用户D、评估者和用户

依据国家标准/T20274《信息系统安全保障评估框架》,信息系统安全目标(ISST)中,安全保障目的指的是()A、信息系统安全保障目的B、环境安全保障目的C、信息系统安全保障目的和环境安全保障目的D、信息系统整体安全保障目的、管理安全保障目的、技术安全保障目的和工程安全保障目的

依据国家标准GB/T20274《信息系统安全保障评估框架》,信息系统安全目标是开发者、评估者和用户在()之间达成的一致。A、信息系统规划和实施B、信息系统安全特性和评估范围C、信息安全要求和安全目的D、风险和使命

判断题信息安全评估工作组(WG5),研究提出涉密信息系统安全保密标准体系;制定和修订涉密信息系统安全保密标准。A对B错

单选题依据国家标准GB/T20274《信息系统安全保障评估框架》,在信息系统安全目标中,评估对象包括哪些内容?()A信息系统管理体系、技术体系、业务体系B信息系统整体、信息系统安全管理、信息系统安全技术和信息系统安全工程C信息系统安全管理、信息系统安全技术和信息系统安全工程D信息系统组织机构、管理制度、资产

单选题依据国家标准GB/T20274《信息系统安全保障评估框架》,信息系统安全目标(ISST)是从信息系统安全保障()的角度来描述的信息系统安全保障方案。A建设者B所有者C评估者D创定者

单选题下面关于信息系统安全保障模型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国家标准《信息系统安全保障评估框架第一部分:简介和一般模型》(GB/T20274.1-2006)中的信息系统安全保障模型将风险和策略作为基础和核心B模型中的信息系统生命周期模型是抽象的概念性说明模型,在信息系统安全保障具体操作时,可根据具体环境和要求进行改动和细化C信息系统安全保障强调的是动态持续性的长效安全,而不仅是某时间点下的安全D信息系统安全保障主要是确保信息系统的保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单位对信息系统运行维护和使用的人员在能力和培训方面不需要投入

单选题依据国家标准GB/T20274《信息系统安全保障评估框架》,信息系统安全目标是开发者、评估者和用户在()之间达成的一致。A信息系统规划和实施B信息系统安全特性和评估范围C信息安全要求和安全目的D风险和使命

填空题信息系统安全性的目标是:(),(),()。

单选题()标准是信息系统安全建设整改的基本目标AGB/T 25058-2010《信息安全技术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实施指南》BGB/T 22239-2008《信息安全技术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基本要求》CGB/T 22240-2008《信息安全技术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定级指南》DGB/T 25070-2010《信息安全技术信息系统等级保护安全设计技术要求》

单选题在信息系统安全工程中,()是信息系统安全工程中的第一项活动A发掘信息保护需求B定义信息系统安全要求C设计系统体系结构D评估信息保护系统的有效性

单选题依据国家标准/T20274《信息系统安全保障评估框架》,信息系统安全目标(ISST)中,安全保障目的指的是()A信息系统安全保障目的B环境安全保障目的C信息系统安全保障目的和环境安全保障目的D信息系统整体安全保障目的、管理安全保障目的、技术安全保障目的和工程安全保障目的

多选题()为确定信息系统安全保护等级提供支持。A《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等级划分准则》B《信息安全技术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定级指南》C《信息安全技术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基本要求》D《信息安全技术操作系统安全技术要求》E《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行业定级细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