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选题关于造纸术的说法,错误的是(  )。[2013年真题]A西汉时期已经发明了纸B西汉时期已经大量生产和广泛使用纸C东汉蔡伦改进了造纸术D中国造纸术于公元5世纪经朝鲜传入日本

单选题
关于造纸术的说法,错误的是(  )。[2013年真题]
A

西汉时期已经发明了纸

B

西汉时期已经大量生产和广泛使用纸

C

东汉蔡伦改进了造纸术

D

中国造纸术于公元5世纪经朝鲜传入日本


参考解析

解析:
据考古发掘,西汉时期已有纸。但纸作为一种新的文献载体,要得到广泛使用,必须具备成熟的工艺制作手段和标准,能够达到稳定的质量和形成大批量的生产。因此,西汉时期并未大量生产和广泛使用纸。

相关考题:

多选题下列有关出版学的说法中,正确的有(  )。[2007年真题]A出版学是基础学科B出版学是研究出版活动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C出版学要研究出版活动与社会的关系D出版学是行业之学E出版学即编辑学

多选题以下关于编辑工作的科学性,说法正确的是(  )。A帮助读者实现个人目的B编辑工作本身是一门科学C帮助消费者掌握专业技术D编辑工作者要有严谨的科学态度E编辑工作要保证出版物内容上合乎科学规范

多选题关于我国近代出版物,说法正确的有( )。A最早出现的报刊主要由中华书局等民营出版机构创办B《申报》是中国近代历史最长、影响最大的报纸之一C《万有文库》是民国出版史上最大的一套普及性综合丛书D《时务报》是中国人创办的第一种以时事政治为主要内容的综合性期刊E《辞源》和《辞海》初版于民国时期

单选题对他人作品的合理使用必须符合的条件之一是( )。A经过著作权人许可B向著作权人支付报酬C指明所用作品的名称和作者姓名D只限于已经发表或尚未发表的学术性作品

问答题问题五:为什么从出版行政管理的角度可认定问题四中所述甲出版社的某项或某几项行为是违规的?

问答题问题二:你为什么认为问题一中所列的某项或某几项意见是错误的?请说明理由。(示例:×项是因为……)

问答题问题三:刘康将受到什么处罚?

单选题15世纪,(  )的约翰·谷登堡发明了一整套金属活字印刷技术。[2013年真题]A德国B英国C美国D法国

问答题编辑加工题:阅读分析短稿,并按照稿件加工整理的规范进行编辑加工。[2017年真题]  作为出版工作中心环节之一的编辑工作,是由编辑人员承担的。因此,编辑人员是出版工作的骨干力量。编辑人员要做好编辑工作,必须具备并不断提高以下六个方面的能力。  第一是政治认知能力。要求编辑人员对于政治形式的发展、社会的政治思想动向有较高的认识和辨析能力,对于党和国家的重大方针、政策和有关出版工作的法律法规,能比较熟悉和准确把握,并能在工作实践中坚决认真贯彻执行。  第二是策划能力。编辑策划以市场营销策划为主,也包括选题策划、出版单位形象宣传策划等。如创办于1917年的出版机构商务印书馆,为了引起人们关注,创办人沈知方将发行所房屋漆成夸张的红色,对外以“红屋”称名,果然经营得红红火火,跃居当时全国第三大书局。这就属于出版单位形象宣传策划。  第三是语言文字能力。主要包括分析能力、加工能力和写作能力。编辑要在语言文字应用方面建立自己的职业优势,熟炼、正确地运用语言文字方面的知识。  第四是社会活动能力。编辑必须有甘于寂寞、埋首案头的工作精神,同时又必须与社会建立广泛的联系。编辑要善于与有关部门沟通、协调,经常参加各种类型的学术聚会和讨论,尤其要创造条件接近出版界的朋友,通过多种途径了解他们的需求,倾听他们的声音。  第五是判断能力。编辑工作包含一连串的判断过程。对每一份稿件,编辑都要从政治性、思想性、科学性、知识性等方面以一定的标准衡量,分析判断其是否可以出版。这种判断能力是学识、经验、能力、水平的综合体现。  第六是信息感知能力。这种能力表现为具有必要的信息观念,并能及时把握信息、对信息资源进行精细的分析和利用。编辑被称为“信息工程师”,就是指与信息的关系特别密切。  第七是审美能力。编辑应具备认识美、评价美的能力,包括审美感受力、判断力、想象力、创造力。编辑必须具备一定的审美能力,就能使出版物具备应有的美感。这里所说的编辑,主要是指美术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