催化剂预硫化过程中,要严格控制反应温升,反应床层温升不能超过()℃。A、35B、25C、15D、50

催化剂预硫化过程中,要严格控制反应温升,反应床层温升不能超过()℃。

  • A、35
  • B、25
  • C、15
  • D、50

相关考题:

预加氢催化剂预硫化结束的标志是( )。 A、 高分连续三个点放不出水B、催化剂床层无温升C、反应器进出口H2S浓度相同D、理论硫化剂量已注完

关于预加氢原料带水的现象,下列描述错误的是()。 A、反应加热炉出口温度下降B、预加氢反应入口温度突然下降C、催化剂床层温度突然下降D、预加氢反应温升突然上升

预加氢催化剂预硫化升温阶段时,催化剂床层的最大温升不能超过()。 A、10℃B、20℃C、30℃D、50℃

加氢催化剂硫化结束的标准是()。 A、硫含量入口高、出口低B、硫含量出、入口一致,无反应水生成C、出口无反应水生成D、催化剂床层无温升

甲烷化催化剂还原反应是强放热反应,还原过程本身会引起催化剂床层大的温升。()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加氢催化剂硫化结束的标准是反应器床层无温升。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碳二加氢反应器运转时,必须严格控制床层温升,防止床层温度过高导致反应器飞温。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反应器内催化剂局部结焦,有可能造成反应器床层温升增加。()

加氢催化剂预硫化过程中,一旦床层温升超过25℃,则应采取()等适当的措施。A、降低注硫量B、降低反应器入口温度C、打冷氢D、停止注硫

下列关于加氢装置催化剂预硫化的说法正确的有()A、催化剂预硫化分为干法预硫化和湿法预硫化B、干法预硫化反应温升容易控制C、催化剂预硫化是为了提高活性和稳定性D、硫化过程中一般不排废氢和使用冷氢

加氢催化剂器内再生时控制再生床层温升的主要手段是控制进入反应系统气体中的()。

硫化过程是(),要严格控制温升,以免造成催化剂活性损失

甲烷化催化剂还原反应是强放热反应,还原过程本身会引起催化剂床层大的温升。

催化剂预硫化过程中,注硫速度控制的主要依据是()A、反应器压降B、硫化油中硫含量C、反应温升及循环氢中硫化氢含量D、硫化温度高于230℃后,循环氢中硫化氢浓度大于1.0%

装置进硫化油后,提高硫化油进料量时,应注意催化剂床层温升情况,控制温升不大于()℃。A、10B、15C、17D、25

当原料油的比例发生变化时,,反应催化剂的床层温升也会发生变化。

在催化剂硫化过程的控制指标中,限制催化剂硫化升温速度的结束条件是()。A、升温速度B、循环氢中硫化氢含量C、床层温升D、裂化反应器出口水含量

在催化剂硫化过程中的控制指标中,表征催化剂硫化速度的指标是()。A、升温速度B、循环氢中硫化氢含量C、床层温升D、裂化反应器出口水含量

关于衡量催化剂硫化结束的条件,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高分中生成水量B、反应器床层温升C、反应器进出口的硫化氢浓度D、硫化剂用量

下列关于加氢装置催化剂硫化时的预湿说法中,正确的是()。A、催化剂预湿温度一般选择230℃左右B、预湿阶段床层无温升C、预湿可以使催化剂获得充分的浸润D、预湿阶段硫化剂已大量分解

催化剂预硫化过程中,注硫速度控制的主要依据是()。A、反应器压降B、硫化油中硫含量C、反应温升及循环氢中硫化氢含量D、含硫污水中硫含量

为减少烯烃、芳烃的加氢饱和,需严格控制各催化剂床层温升。由于加氢脱硫反应总放热量不大,床层温升主要来自(),因此尽可能避免烯烃加氢反应最为重要。

加氢催化剂在使用中应尽量防止反应器下部床层催化剂过早地进入高温操作,即尽量控制催化剂床温升不要过大。()

影响反应器催化剂床层温升波动的主要因素及处理方法是什么?

反应器催化剂床层间设置冷氢的目的是()。A、控制温升B、提高反应深度C、减低能耗D、改善物流分配

催化剂钝化时,随着反应的进料,反应床层会有温升。

加氢催化剂硫化结束的标准是反应器床层无温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