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文测站设置的水尺,编号是按不同断面水尺组和()依次排列的次序原则,使用英文字母与数字的组合表示。A、从河心向右岸B、从岸上向河心C、从河心向岸上D、从左岸向河心

水文测站设置的水尺,编号是按不同断面水尺组和()依次排列的次序原则,使用英文字母与数字的组合表示。

  • A、从河心向右岸
  • B、从岸上向河心
  • C、从河心向岸上
  • D、从左岸向河心

相关考题:

水尺编号中,支号用于区别()的位置。A、同一组水尺在不同断面B、同一组水尺在本断面C、不同一组水尺在本断面D、不同一组水尺在不同断面

水文测站新设的()可不进行大断面测量。A、基本水尺断面B、浮标上断面C、流速仪测流断面D、比降上断面

水尺编号中的组号,用于区别不同断面,代表水尺断面名称,用()字母表示,A、小写英文B、大写英文C、小写汉语拼音D、大写汉语拼音

水文站基本水尺断面的设置应符合哪些要求?

同一组(),宜设置在同一断面线上。当因地形限制或其他原因不能设置在同一断面线时,其最上游与最下游水尺的水位落差不应超过1cm。A、比降上断面水尺B、比降下断面水尺C、基本水尺D、比降水尺

某站某支水尺被毁,水尺重新设置,相对位置不变,水尺编号时应在()后面加辅助号。A、组号B、脚号C、支号D、断面号

水文测站设置的水尺,其编号组合的排列顺序为()。A、组号、脚号、支号、支号辅助号B、组号、脚号、脚号辅助号、支号C、组号、组号辅助号、脚号、支号D、脚号、组号、支号、支号辅助号

某站已在基本水尺断面设置水尺10支,编号范围为P1~P10,若在水尺组中P9、P10中间新增一支水尺,其编号为()。A、P10B、P9—1C、P11D、P10—1

水尺编号中的脚号,代表()。A、同类水尺的不同断面位置B、不同类水尺不同断面位置C、同一断面的不同水尺位置D、不同类断面的不同水尺位置

水尺编号中的组号,用于区别不同()。A、断面B、上下游断面C、水尺D、上下游水尺

水文测站设置的水尺观读范围,应高于测站历年最高水位()m以上、低于测站历年最低水位0.5m以下。当水位超出水尺的观读范围时,应及时增设水尺。A、0.2B、0.5C、0.8D、1.0

水尺编号中,支号用于同一组水尺中各支水尺从()依次排列的次序,用数字表示。A、岸上向河心B、右岸向河心C、河心向左岸D、河心向岸上

水文测站设置的水尺,水尺编号按()和从岸上向河心依次排列的次序,采用英文字母与数字的组合编号。A、不同断面岸别B、同一断面岸别C、不同断面水尺组D、同一断面水尺组

()是设立水文站的首要项目。A、基线和浮标测流断面B、基线和基本测流断面C、基本水尺断面和流速仪测流断面D、水尺断面和比降断面

单选题某站已在基本水尺断面设置水尺10支,编号范围为P1~P10,若在水尺组中P9、P10中间新增一支水尺,其编号为()。AP10BP9—1CP11DP10—1

单选题水文测站设置的水尺,水尺编号按()和从岸上向河心依次排列的次序,采用英文字母与数字的组合编号。A不同断面岸别B同一断面岸别C不同断面水尺组D同一断面水尺组

单选题水尺编号中的组号,用于区别不同断面,代表水尺断面名称,用()字母表示,A小写英文B大写英文C小写汉语拼音D大写汉语拼音

单选题水尺编号中,支号用于区别()的位置。A同一组水尺在不同断面B同一组水尺在本断面C不同一组水尺在本断面D不同一组水尺在不同断面

单选题某站某支水尺被毁,水尺重新设置,相对位置不变,水尺编号时应在()后面加辅助号。A组号B脚号C支号D断面号

单选题某流速仪测流断面水尺断面兼作比降上断面水尺,其水尺编号的组号为()。APBBCSDC

单选题流速仪测流断面水尺编号的组号为()。APBSCCDB

单选题水尺编号中的脚号,代表()。A同类水尺的不同断面位置B不同类水尺不同断面位置C同一断面的不同水尺位置D不同类断面的不同水尺位置

单选题水尺编号中的组号,用于区别不同()。A断面B上下游断面C水尺D上下游水尺

单选题水尺编号中,支号用于同一组水尺中各支水尺从()依次排列的次序,用数字表示。A岸上向河心B右岸向河心C河心向左岸D河心向岸上

单选题水文测站设置的水尺观读范围,应高于测站历年最高水位0.5m以上、低于测站历年最低水位()m以下。当水位超出水尺的观读范围时,应及时增设水尺。A1.0B0.8C0.5D0.2

单选题水文测站设置的水尺,编号是按不同断面水尺组和()依次排列的次序原则,使用英文字母与数字的组合表示。A从河心向右岸B从岸上向河心C从河心向岸上D从左岸向河心

单选题水文测站设置的水尺,其编号组合的排列顺序为()。A组号、脚号、支号、支号辅助号B组号、脚号、脚号辅助号、支号C组号、组号辅助号、脚号、支号D脚号、组号、支号、支号辅助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