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钢尺刻度不均匀误差的影响,用这种方法丈量不足一整尺长度的零尺段距离,其精度有所降低,但对全长影响很大。

由于钢尺刻度不均匀误差的影响,用这种方法丈量不足一整尺长度的零尺段距离,其精度有所降低,但对全长影响很大。


相关考题:

用均匀刻度的刻度尺近似地代替理论上要求非均匀刻度的刻度尺,这样造成的误差属于()。 A、基准件误差B、测量方法误差C、测量仪器误差D、测量人员误差

钢尺定线丈量过程中,其测量误差来源于尺长的误差、温度变化的误差、钢尺倾 斜的误差、拉力变化的误差、钢尺产生垂曲的误差、定线误差及丈量本身的误差等。()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井下钢尺量边一般用经过比长的钢尺丈量,丈量后的长度应根据()进行修正。 A.尺长B.温度C.湿度D.垂曲E.拉力

钢尺的尺长误差对丈量结果的影响属于( )。A.偶然误差B.系统误差C.粗差D.相对误差

钢尺定线丈量过程中,其测量误差来源于尺长的误差,温度变化的误差,钢尺倾斜的误差,拉力变化的误差,钢尺产生垂曲的误差,定线误差及丈量本身的误差等。

用钢尺丈量距离时,属于系统误差的是()A、尺长不准确B、尺不水平C、估计小数不准确D、尺垂曲E、尺端偏离直线方向

用钢尺丈量距离,有下列几种情况使量得的结果产生误差,其中哪些属于系统误差。()A、尺长不准确B、尺不水平C、估读小数不准确D、尺垂曲E、尺端偏离直线方向

设用30米钢尺丈量MN点间的距离,丈量结果为D往=129.86m,返测:D返=129.90米,求钢尺丈量的相对误差。

钢尺丈量时,各整尺段中()大小不变。A、读数误差B、尺长误差C、对点误差D、投点误差

钢尺丈量距离需做尺长改正,这是由于钢尺的实际长度与钢尺名义长度不相等而引起的距离改正。

钢尺的名义长度与实际长度不符,就产生尺长误差,()。A、用该尺所量的距离越长,误差产生相互抵消,累计误差越小B、用该尺所量的距离越长,累计误差越大C、不能使用改尺量距D、只能用该尺丈量较短的距离

影响钢尺量距精度的因素很多,下列()是产生误差的来源。A、尺长误差B、温度误差C、拉力误差D、钢尺倾斜误差E、定线误差F、丈量误差

钢尺量距测量中,不属于人为误差的是()。A、丈量误差B、定线误差C、尺长误差D、拉力误差

在钢尺精密丈量中,量得的长度应加上改正,下面哪一项改正由于丈量时已采用可不予考虑其影响().A、尺长改正B、温度改正C、倾斜改正D、拉力改正

用尺长为L的钢尺量距,测得某段距离S为4个整尺长,若已知丈量一尺段的中误差mL=±5毫米,问全长S之中误差mS为多少?

关于钢尺量距的说法,错误的有()A、钢尺的名义长度总比实际长度长,量距时会产生尺长误差。B、钢尺的长度随温度变化,量距时应测定尺温。C、钢尺具有弹性,一般量距时应保持拉力均匀。D、量距时钢尺偏离定线方向,导致量距结果偏大。E、钢尺端点对不准属于系统误差,丈量时应尽量认真操作

用50m钢尺单程丈量200m距离,每尺段丈量中误差为±5mm,则全长丈量中误差是()A、±8.7mmB、±10mmC、±20mmD、±28.2mm

用钢尺丈量一条直线,其长度为150m,中误差为±20mm,相对误差为()。

钢尺实际长度不等于名义长度是由于制造误差、使用中的变形,以及丈量时温度、拉力不同的影响。

用名义长度为30m的钢尺量距,而该钢尺实际长度为30.004m。用此钢尺丈量AB两点距离,由此产生的误差是属于()。A、偶然误差B、相对误差C、系统误差D、绝对误差

钢尺的名义长度与实际长度不符,就产生尺长误差,使用这种钢尺丈量距离越长,误差累计越大。

钢尺的尺长误差对于丈量结果的影响属于()。A、系统误差B、偶然误差C、相对误差D、粗差

单选题钢尺的尺长误差对于丈量结果的影响属于()。A系统误差B偶然误差C相对误差D粗差

单选题钢尺丈量时,各整尺段中()大小不变。A读数误差B尺长误差C对点误差D投点误差

判断题钢尺定线丈量过程中,其测量误差来源于尺长的误差、温度变化的误差、钢尺倾斜的误差、拉力变化的误差、钢尺产生垂曲的误差、定线误差及丈量本身的误差等。()A对B错

单选题钢尺量距测量中,不属于人为误差的是()。A丈量误差B定线误差C尺长误差D拉力误差

判断题钢尺丈量距离需做尺长改正,这是由于钢尺的实际长度与钢尺名义长度不相等而引起的距离改正。A对B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