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吴民生齿最繁,恒产绝少,家杼轴而户纂组。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相依为命久矣。”——《明神宗实录》 材料二: 1757年,清朝乾隆皇帝诏告天下,划定广州十三行为全国唯一对外贸易口岸,史称“一口通商”。 材料三: (陈启沅)岁甲寅(1854年)至南洋,遍游各埠,考求机器之学。壬申岁(1872年)返粤,在简村乡创设缫丝厂,名曰“继昌隆”,……出丝精美,行销于欧美两洲,价值之高,倍于从前,遂获厚利。 ——《南海县志》卷21 材料四: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江苏南通人张謇创办的南通大生纱厂等企业发展很快,仅大生纱厂一、二厂,到1921年就获利白银一千六百多万两,其中三分之二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获得的。这样丰厚的利润,在旧中国民族工业发展史上是空前的。——人教版历史教材必修二从材料四中可以看出,一战期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特征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出现这种特征的原因。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吴民生齿最繁,恒产绝少,家杼轴而户纂组。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相依为命久矣。”——《明神宗实录》 材料二: 1757年,清朝乾隆皇帝诏告天下,划定广州十三行为全国唯一对外贸易口岸,史称“一口通商”。 材料三: (陈启沅)岁甲寅(1854年)至南洋,遍游各埠,考求机器之学。壬申岁(1872年)返粤,在简村乡创设缫丝厂,名曰“继昌隆”,……出丝精美,行销于欧美两洲,价值之高,倍于从前,遂获厚利。 ——《南海县志》卷21 材料四: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江苏南通人张謇创办的南通大生纱厂等企业发展很快,仅大生纱厂一、二厂,到1921年就获利白银一千六百多万两,其中三分之二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获得的。这样丰厚的利润,在旧中国民族工业发展史上是空前的。——人教版历史教材必修二 从材料四中可以看出,一战期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特征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出现这种特征的原因。


相关考题: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以下四句子中,没有歧义的一项是( )。A.告诉他,我们要阅读材料,请他通知工作人员B.告诉他,我们要阅读材料,请他做好准备C.告诉他,我们要阅读材料,请他安静D.告诉他,我们要阅读材料,请他立即过来

锯割硬质材料和薄壁材料时,选用()齿锯条。 A、粗B、细C、超粗D、一般

阅读给定材料,面对金融“海啸”,在转“危”为“机”的过程中,如何解决好民生问题,请谈谈你的建议和对策。(25分)

理想的齿轮材料性能应是齿面();齿芯()。

选用锯条的原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有()A、选用锯条时必须与工作材料的软硬及材料断面大小相适应B、锯硬性材料或断面较小的材料选用细齿锯条C、锯软性材料或断面较大的材料选用粗齿锯条D、B、C项正确,A项错误

锯割硬材料或薄材料时,应选用()锯条。A、细齿B、粗齿C、中齿D、都可以

若材料硬且薄时,应采用细齿锯条,以利于切入硬质材料和锯薄材料时不易崩齿。

在下列刀具材料中,滚齿刀材料牌号是()。A、W18Cr4VB、T8C、YG3

锉削软材料时,一般采用()。A、细齿锉刀B、中齿锉刀C、粗齿锉刀D、中细齿锉刀

锯割软材料或厚材料选用( )锯条。A、粗齿B、细齿C、硬齿D、软齿

锯齿一般分为粗齿、中齿、细齿。其中()适用于铜、铝等金属材料。A、粗齿B、中齿C、细齿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吴民生齿最繁,恒产绝少,家杼轴而户纂组。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相依为命久矣。”——《明神宗实录》 材料二: 1757年,清朝乾隆皇帝诏告天下,划定广州十三行为全国唯一对外贸易口岸,史称“一口通商”。 材料三: (陈启沅)岁甲寅(1854年)至南洋,遍游各埠,考求机器之学。壬申岁(1872年)返粤,在简村乡创设缫丝厂,名曰“继昌隆”,……出丝精美,行销于欧美两洲,价值之高,倍于从前,遂获厚利。 ——《南海县志》卷21 材料四: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江苏南通人张謇创办的南通大生纱厂等企业发展很快,仅大生纱厂一、二厂,到1921年就获利白银一千六百多万两,其中三分之二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获得的。这样丰厚的利润,在旧中国民族工业发展史上是空前的。——人教版历史教材必修二材料一反映的社会现象的实质是什么?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元明事类妙<木柿语>》中记载“北土广树艺而昧于织,南土精织而寡于艺,故棉则方舟而常于南,布则方舟而琳于北。“明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江苏巡抚曹时聘因苏州民变上琉皇帝,内中提到“吴民生齿筑繁,家抒抽而户基组。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相依为命久类’。 材料二 明万历年间徽州人汪道尾的《太函集》中说:“吾乡左(枉视)孺右(崇尚)贾,喜厚利而薄名高,纤音之夫,抉一婚而起巨万,一要之,良贾何负于阂儒!” 材料三 为天下,非为君也;为万民,非为一性也,··…自秦以来,凡为帝王者皆城也。 —黄宗羲《明夷待放录》 材料四广州十三行外景 请回答:明清时期中国迈向工业文明的步伐显得迟缓而又艰难,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说明其原因。

明万历年间,江苏巡抚曹时聘奏疏道:“吴民生齿最烦,恒产绝少,家杼轴而户纂组。机户出资,织工出力,相依为命久矣„„染坊罢而染工散者数千人,机坊罢而织工散者又数千人,此皆自食其力之良民也。”据此可知()①吴地人多地少②那时已经出现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③曹时聘对机户与机工持认可态度④政府已经放弃重农抑商政策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以下四个句子中,没有歧义的一项是()。A、告诉他,我们要阅读材料,请他通知工作人员B、告诉他,我们要阅读材料,请他做好准备C、告诉他,我们要阅读材料,请他安静D、告诉他,我们要阅读材料,请他立即过来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苏湖熟,天下足。 ——谚语 材料二蜀地丝织品“号为冠天下”。 ——《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材料三国家根本,仰给东南。 ——《宋史》 材料四南宋纸币铜版拓片(下图) 材料五市舶之利最厚,若措置得宜,所得动以百万计。 ——宋高宗材料五反映出南宋经济的发展出现了什么新特点?这一特点与材料一、二、四所反映的内容有什么内在联系?

以下选项中,没有歧义的一项是()A、告诉他,我们要阅读材料,请他通知工作人员B、告诉他,我们要阅读材料,请他做好准备C、告诉他,我们要阅读材料,请他安静D、告诉他,我们要阅读材料,请他立即过来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苏湖熟,天下足。 ——谚语 材料二蜀地丝织品“号为冠天下”。 ——《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材料三国家根本,仰给东南。 ——《宋史》 材料四南宋纸币铜版拓片(下图) 材料五市舶之利最厚,若措置得宜,所得动以百万计。 ——宋高宗综合以上材料,你能得出什么认识?

阅读材料 材料一: 万历二十一年(1601年),江苏巡抚曹时聘因苏州民变上疏皇帝,内中提到“吴民生齿最繁,家杼轴而户纂组。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相依为命久矣”,“浮食奇民,朝不谋夕,得业则生,失业则死。臣所睹记,染坊罢而染工散者数千人,机房罢而织工散者又数千人,此皆自食其力之良民也。” ---------《明神宗实录》卷 材料二: 明万历苏民无积聚,多丝织为生。东北半城皆机户,郡城之东皆习机业。织文曰缎,方空曰纱。工匠各有专能,匠有常主,计日受值。有他故,则唤无主之匠代之,曰唤代。无主者黎明立桥以待。缎工立花桥,纱工立广化寺桥,以车纺丝者曰车匠,立濂溪坊,什百为群,延颈而望,粥后散归。若机房工作减,此辈衣食无所矣。 ——(乾隆)---------《苏州府志》卷三 回答: 根据以上材料,概括提炼明朝中后期苏州地区丝织业的发展情况。(逐条列出,不得摘抄材料原句。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吴民生齿最繁,恒产绝少,家杼轴而户纂组。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相依为命久矣。”——《明神宗实录》 材料二: 1757年,清朝乾隆皇帝诏告天下,划定广州十三行为全国唯一对外贸易口岸,史称“一口通商”。 材料三: (陈启沅)岁甲寅(1854年)至南洋,遍游各埠,考求机器之学。壬申岁(1872年)返粤,在简村乡创设缫丝厂,名曰“继昌隆”,……出丝精美,行销于欧美两洲,价值之高,倍于从前,遂获厚利。 ——《南海县志》卷21 材料四: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江苏南通人张謇创办的南通大生纱厂等企业发展很快,仅大生纱厂一、二厂,到1921年就获利白银一千六百多万两,其中三分之二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获得的。这样丰厚的利润,在旧中国民族工业发展史上是空前的。——人教版历史教材必修二材料一所反映的生产方式与材料三、四的有什么不同?

()锯条适用于锯割硬材料及管子或薄材料。A、粗齿B、中齿C、细齿D、普通齿

()锯条适用于锯削硬材料或小而薄的工件。A、细齿B、一般齿C、粗齿D、超粗齿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吴民生齿最繁,恒产绝少,家杼轴而户纂组。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相依为命久矣。”——《明神宗实录》 材料二: 1757年,清朝乾隆皇帝诏告天下,划定广州十三行为全国唯一对外贸易口岸,史称“一口通商”。 材料三: (陈启沅)岁甲寅(1854年)至南洋,遍游各埠,考求机器之学。壬申岁(1872年)返粤,在简村乡创设缫丝厂,名曰“继昌隆”,……出丝精美,行销于欧美两洲,价值之高,倍于从前,遂获厚利。 ——《南海县志》卷21 材料四: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江苏南通人张謇创办的南通大生纱厂等企业发展很快,仅大生纱厂一、二厂,到1921年就获利白银一千六百多万两,其中三分之二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获得的。这样丰厚的利润,在旧中国民族工业发展史上是空前的。——人教版历史教材必修二材料二表明当时统治者实行怎样的对外政策?这种政策对当时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单选题()锯条适用于锯割硬材料及管子或薄材料。A粗齿B中齿C细齿D普通齿

问答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苏湖熟,天下足。 ——谚语 材料二蜀地丝织品“号为冠天下”。 ——《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材料三国家根本,仰给东南。 ——《宋史》 材料四南宋纸币铜版拓片(下图) 材料五市舶之利最厚,若措置得宜,所得动以百万计。 ——宋高宗综合以上材料,你能得出什么认识?

问答题阅读材料,完成材料中“课后练习”中的第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