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先生在20世纪30年代展望中国现代文艺的走向时,发出了“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这一令人警醒的著名论断。这一论断告诉我们() ①一个民族只有珍视本民族的文化传统,才能得到其他民族的尊重和认同 ②一个民族只有学习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才能实现本民族文化的繁荣 ③世界各民族文化之间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关系 ④对待文化多样性必须坚持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

鲁迅先生在20世纪30年代展望中国现代文艺的走向时,发出了“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这一令人警醒的著名论断。这一论断告诉我们() ①一个民族只有珍视本民族的文化传统,才能得到其他民族的尊重和认同 ②一个民族只有学习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才能实现本民族文化的繁荣 ③世界各民族文化之间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关系 ④对待文化多样性必须坚持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

  • A、①②
  • B、③④
  • C、①④
  • D、②③

相关考题:

中国现代小说在鲁迅手中开始,又在鲁迅手中成熟。()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鲁迅(1881--1936年),原名周树人,字豫才。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创造社的现实主义小说创作的代表作家。“鲁迅”是他1918年发表《狂人日记》时开始使用的笔名。小说代表作:()(1918年发表,中国第一篇现代白话小说)《药》《孔乙己》《故乡》《阿Q正传》《祝福》《孤独者》《伤逝》等。A.《上海》B.《狂人日记》C.《寒灰集》D.《亲爱的丈夫》

中国谋求现代化就是走向现代性

简述鲁迅对西方现代主义文艺思潮的借鉴与运用。

鲁迅先生1921年发表的、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不朽杰作的中篇小说是()。A、《阿Q正传》B、《药》C、《祝福》D、《孔乙己》

鲁迅先生在20世纪30年代展望中国现代文艺的走向时,发出了“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这一令人警醒的著名论断。这一论断告诉我们()A、一个民族只有学习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才能实现本民族文化的繁荣B、一个民族只有珍视本民族的文化传统,才能得到其他民族的尊重和认同C、世界各民族文化之间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关系D、世界文化的多样性是促进民族文化发展的动力

鲁迅先生在20世纪30年代展望中国现代文化的走向时,发出了“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这一令人警醒的著名论断。这一论断告诉我们()A、一个民族只有珍视本民族的文化传统,才能得到其他民族的尊重和认同B、一个民族只有学习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才能实现本民族文化的繁荣C、世界文化的多样性是促进民族文化发展的动力D、世界各民族文化之间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关系

()领衔发起成立并担任院长的延安鲁迅艺术文学院,培养了大批优秀文艺人才,成为解放区文艺和新中国文艺的骨干力量。

下列关于鲁迅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成就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鲁迅创作了中国新文学史上第一篇现代短篇白话小说B、鲁迅创造了“杂文”这一富有生命力的文体范式C、鲁迅的《呐喊》《彷徨》达到了中国现代短篇小说的艺术高峰D、鲁迅的《热风》开了中国现代散文诗创作的先河

鲁迅1921年12月发表的中篇小说(),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不朽杰作。

《阿Q正传》是鲁迅1918年发表的现代中国第一篇白话短篇小说。

鲁迅1918年发表(),这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用现代体式创作的白话短篇小说。

鲁迅是中国现代()的最早创作者。

1923年柯布西埃出版了()一书,表明现代建筑运动高潮的到来。A、《新运动》B、《走向新建筑》C、《新建筑》D、《回想·展望》

中国现代小说在鲁迅手中开始,又在鲁迅手中成熟。

中国现代小说的奠基之作是鲁迅的(),其主题在于()。

鲁迅于1918年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提出了家族制度和封建礼教“吃人”这一重大问题,奠定了新文学运动的基石

请谈谈鲁迅小说在中国现代小说史上的意义。

单选题1923年柯布西埃出版了()一书,表明现代建筑运动高潮的到来。A《新运动》B《走向新建筑》C《新建筑》D《回想·展望》

判断题《阿Q正传》是鲁迅1918年发表的现代中国第一篇白话短篇小说。A对B错

问答题简述鲁迅对西方现代主义文艺思潮的借鉴与运用。

单选题下列关于鲁迅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成就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鲁迅创作了中国新文学史上第一篇现代短篇白话小说B鲁迅创造了“杂文”这一富有生命力的文体范式C鲁迅的《呐喊》《彷徨》达到了中国现代短篇小说的艺术高峰D鲁迅的《热风》开了中国现代散文诗创作的先河

填空题鲁迅是中国现代()的最早创作者。

填空题()领衔发起成立并担任院长的延安鲁迅艺术文学院,培养了大批优秀文艺人才,成为解放区文艺和新中国文艺的骨干力量。

填空题鲁迅1921年12月发表的中篇小说(),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不朽杰作。

判断题中国现代小说在鲁迅手中开始,又在鲁迅手中成熟。A对B错

填空题鲁迅1918年发表(),这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用现代体式创作的白话短篇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