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众以为清室退位,即天下事大定,所谓‘民国共和’则取得从来未有之名义而已。至其实质如何,都非所问。”这反映出()A、民众的思想觉悟已经提升到了很高的程度B、民众将推翻帝制与‘民国共和’混为一谈C、清政府已经不得民心D、推翻帝制已成为民众的心声

“民众以为清室退位,即天下事大定,所谓‘民国共和’则取得从来未有之名义而已。至其实质如何,都非所问。”这反映出()

  • A、民众的思想觉悟已经提升到了很高的程度
  • B、民众将推翻帝制与‘民国共和’混为一谈
  • C、清政府已经不得民心
  • D、推翻帝制已成为民众的心声

相关考题:

“民众以为清室退位,即天下事大定,所谓‘民国共和’则取得从来未有之名义而已。至其实质如何,都非所问。”这说明( )A.辛亥革命具有坚实的群众基础B.新文化运动具有历史必然性C.国民革命结束了君主专制制度D.君主立宪制得到民众的普遍支持

1912年,寓意为()的五色旗,被定为中华民国国旗。A.天下为公,共建民国B.弘扬传统,共创共和C.民族团结,实现共和D.各界联合,维护民国

与民国时期的上海相比,北京的知识分子与民众的关系更为密切。

从1921年到1949年,中国经历了三个宪制国家,即国民党时期的中华民国、国共合作时期的中华民国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

翻译:其意以为天下事固易易也。

()论文章的主张是“义即《易》之所谓‘言有物’也,法即《易》之所谓‘言有序’也。义以为经,而法违之,然后为成体之文”。

史学家金冲及在谈到中华民国的建立时认为,“民国”不只是换了一块招牌,更多的它给民众心理带来了巨大的冲击。这种冲击是指()A、从传统社会转变为近代社会B、从臣民到国民的自我认同C、从“奴才”到“公仆”的变化D、从君主立宪制到民主共和制

胡汉民在自传中对辛亥革命失败原因进行总结:“民众以为清室退位,即天下大定,所谓‘民国共和’则取得从来未有之名义而已。至其实质如何。都非所问。”对这个观点理解正确的是()A、民主共和观念尚未为民众普遍接受B、创建民国具有深厚的群众基础C、民众对“民国共和”理念理解上的偏差是辛亥革命失败的根本原因D、民主共和不适合中国国情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孙文在海外倡革命十数年,所怀抱的宗旨,不外发财与利己主义。彼对于党员毫无信义,别人替彼牺牲性命,彼则攒资财,只要中国内地起一回乱事,必给他作一回锅,那不是土匪作乱,良民抗粮呢?彼亦借口革命,向华侨敛钱募饷,敲进来的金钱,尽入私产。……即如此次武汉起事……孙文早不来晚不来,单等南京大同确定,他才来到上海。……一则借此机会,在海外向华侨多多敛钱;二则恐怕大局不稳,白来送死。” ——《君主立宪与民主共和的利害》,《大公报》1912年1月27日报道。 材料二:孙中山先后致函时任外交总长的唐绍仪和参众两院议员,请求民国政府偿还“中华革命军借款”“总计二百七十万元”,其中“募借华侨款一百七十万元,”“日本商人债一百万元。”写道:“民国大定,乃于九月中使人请于政府,以为是之出资者皆为共和也,共和既复而不之恤,是则在国家为寡恩,在国民为负义,故请求政府代为偿还,非徒以保个人之信用也…… ——1916年孙中山《致唐绍仪请代呈政府发还中华革命军借款函》 材料三:“余尽瘁国事,不治家产。其所遗之书籍、衣物、住宅等,一切均付吾妻宋庆龄,以为纪念。余之儿女,已长成,能自立、望各自爱,以继余志。此嘱!” ——1925年孙中山《家事遗书》 材料四:“最后十三年北来(民国十三年即1924年),其过津时,民众欢迎之如何热烈,津人当能记忆之。及病逝北京,移灵协和医院,与出殡碧云寺,及中央公园追悼会,全城数十万,殆全体参加,其空前盛大,尤不待论。因念中山先生一生,为平民的,为大众的,……而惟其爱民众、信民众也,故逝世之后,民众哀而慕之,十四年在北京送殡之数十万人,皆自动参加,非受人招致者也。先生生前,且不警戒,不防卫,而亦无往而不安全。今当遗体奉安,又何事戒备。北平之送灵,沿路之通过,南京之奉安,何不彻底为民众公开,许人人自由参加,而乃加以谨严之限制乎。吾人所谓感觉遗憾者,此也。中山先生之受民众感念,为其有爱民众信民众之真精神,凡称中山之徒,宜无时不体会此真精神,勿形式化、偶像化,甚至富贵化,不然,崇之似愈尊,诬之实愈甚,生者无所谓,死者之不安甚矣。” ——《送灵后之感想》,《大公报》1929年5月27日报道。 请回答:通过材料二、三,概括孙中山先生具有怎样的金钱观?

1912年清帝宣布退位时,南京临时政府曾这样承若:“清帝退位后尊号不变,民国政府待以外国君主之礼;清帝退位后暂居宫禁,侍卫人照常留用。”但1924年冯玉祥却利用武力强行将清帝溥仪赶出了故宫。胡适认为这是“民国史上的一件最不名誉的事”。胡适的这一态度说明了()A、胡适反封建精神的不彻底B、胡适受西方契约精神的影响C、民主共和观念已深入人心D、君主专制制度已经不符时宜

1912年4月22日《大总统袁世凯命令》中强调:“现在五族共和,凡蒙、藏、回疆各地方同为我中华民国领土,则蒙、藏、回疆各民族,即同为我中华民国国民……蒙、藏、回疆与内地各省平等,将来各该地方一切政治,俱属内务行政范围。”这主要表明,北洋政府()A、坚持维护共和制度B、坚决维护国家主权C、实行民族平等政策D、以《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作为施政纲领

1912年2月孙中山认为,“帝制从此不存留于中国之内,民国的目的亦已达到”。导致孙中山得出这一结论的直接依据是()A、武昌起义的胜利B、中华民国的成立C、清帝下诏退位D、《临时约法》颁布

作为辛亥革命的一项重要成果,《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A、迫使清帝退位,结束君主专制政体的主要动因B、资产阶级共和国在中国建立的标志C、一个比较完备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D、我国首部实行民主共和政体的国家根本法

“民众以为清室退位,即天下事大定,所谓‘民国共和’则取得从来未有之名义而已。至其实质如何,都非所问。”这说明()A、辛亥革命具有坚实的群众基础B、辛亥革命并没有真正完成革命任务C、国民革命结束了君主专制制度D、君主立宪制得到民众的普遍支持

革命党同意清政府退位后,推举()做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A、孙中山B、梁启超C、袁世凯D、张謇

1912年,中华民国工业建设会成立,它在《发起趣旨》中说:“今兹共和政体成立,喁喁望治之民,可共此运会,建设我新社会,以竞胜争存,而所谓产业革命者,今也其时矣。”以上材料主要说明()A、辛亥革命引发了中国的产业革命B、共和政体保证了国内公平竞争C、民国建立激发了国人投资实业的热情D、民主共和的实现提升了民众爱国意识

1915年袁世凯复辟帝制,自称“皇帝”,改元“()”,仅83天即亡;1917年又发生了()复辟清室的事件,只维持了五个月。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第2条规定:“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全体。”即确定中华民国是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第2条规定:“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即确定中华民国是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孙文在海外倡革命十数年,所怀抱的宗旨,不外发财与利己主义。彼对于党员毫无信义,别人替彼牺牲性命,彼则攒资财,只要中国内地起一回乱事,必给他作一回锅,那不是土匪作乱,良民抗粮呢?彼亦借口革命,向华侨敛钱募饷,敲进来的金钱,尽入私产。……即如此次武汉起事……孙文早不来晚不来,单等南京大同确定,他才来到上海。……一则借此机会,在海外向华侨多多敛钱;二则恐怕大局不稳,白来送死。” ——《君主立宪与民主共和的利害》,《大公报》1912年1月27日报道。 材料二:孙中山先后致函时任外交总长的唐绍仪和参众两院议员,请求民国政府偿还“中华革命军借款”“总计二百七十万元”,其中“募借华侨款一百七十万元,”“日本商人债一百万元。”写道:“民国大定,乃于九月中使人请于政府,以为是之出资者皆为共和也,共和既复而不之恤,是则在国家为寡恩,在国民为负义,故请求政府代为偿还,非徒以保个人之信用也…… ——1916年孙中山《致唐绍仪请代呈政府发还中华革命军借款函》 材料三:“余尽瘁国事,不治家产。其所遗之书籍、衣物、住宅等,一切均付吾妻宋庆龄,以为纪念。余之儿女,已长成,能自立、望各自爱,以继余志。此嘱!” ——1925年孙中山《家事遗书》 材料四:“最后十三年北来(民国十三年即1924年),其过津时,民众欢迎之如何热烈,津人当能记忆之。及病逝北京,移灵协和医院,与出殡碧云寺,及中央公园追悼会,全城数十万,殆全体参加,其空前盛大,尤不待论。因念中山先生一生,为平民的,为大众的,……而惟其爱民众、信民众也,故逝世之后,民众哀而慕之,十四年在北京送殡之数十万人,皆自动参加,非受人招致者也。先生生前,且不警戒,不防卫,而亦无往而不安全。今当遗体奉安,又何事戒备。北平之送灵,沿路之通过,南京之奉安,何不彻底为民众公开,许人人自由参加,而乃加以谨严之限制乎。吾人所谓感觉遗憾者,此也。中山先生之受民众感念,为其有爱民众信民众之真精神,凡称中山之徒,宜无时不体会此真精神,勿形式化、偶像化,甚至富贵化,不然,崇之似愈尊,诬之实愈甚,生者无所谓,死者之不安甚矣。” ——《送灵后之感想》,《大公报》1929年5月27日报道。 请回答:对于材料四中“中山先生之受民众感念,为其有爱民众信民众之真精神,凡称中山之徒,宜无时不体会此真精神,勿形式化、偶像化,甚至富贵化”,请结合我们纪念伟人应采取的真正态度对这一内容进行评价。

填空题1915年袁世凯复辟帝制,自称“皇帝”,改元“()”,仅83天即亡;1917年又发生了()复辟清室的事件,只维持了五个月。

判断题从1921年到1949年,中国经历了三个宪制国家,即国民党时期的中华民国、国共合作时期的中华民国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A对B错

填空题《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第2条规定:“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即确定中华民国是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填空题《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第2条规定:“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全体。”即确定中华民国是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问答题翻译:其意以为天下事固易易也。

单选题1912年,寓意为()的五色旗,被定为中华民国国旗。A天下为公,共建民国B弘扬传统,共创共和C民族团结,实现共和D各界联合,维护民国

填空题()论文章的主张是“义即《易》之所谓‘言有物’也,法即《易》之所谓‘言有序’也。义以为经,而法违之,然后为成体之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