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出19世纪40年代英国在世界工业和贸易中的地位,形成这一地位的根源是什么?

指出19世纪40年代英国在世界工业和贸易中的地位,形成这一地位的根源是什么?


相关考题:

历史学家罗荣渠指出:“英国发展的领先地位是在17、18两个世纪中逐步形成的。”促成英国之一“领先地位”的因素不包括A.海外市场的形成 B.垄断组织的出现C.圈地运动的推进 D.民主制度的确立

比较利益理论为英国工业资产阶级争取自由贸易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武器,在这一理论的影响下,英国的《谷物法》被废除,自由贸易的胜利加速了社会经济的发展,使英国在19世纪的世界经济贸易中占据首位。()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在国际分工处于中心地位的国家在世界()中也占据主导地位。 A.文化B.政治C.经济D.贸易

阅读分析下列数据,可以得出的最准确的结论是()。A.西方国家工业革命的完成B.英国取得“世界工厂”的地位,成为世界贸易中心C.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完全形成D.工业革命推动了国际贸易的发展

()的发明为各行各业提供了极大的动力,英国工业也因此揭开了一个新的篇章,确立了英国在“世界工厂”中的地位。

19世纪中期,世界市场初步形成,在日益频繁的国际贸易中处于最优势地位的货币是()A、美元B、德国马克C、英镑D、欧元

材料一:移到美洲的白人把旧世界的各种家畜以及农作物带到新世界。西班牙人也向新世界引进欧洲各种水果,如橄榄以及葡萄。与此同时,美洲的特产也流向世界各地,玉米、马铃薯、西红柿、花生等。 1500年以前,阿拉伯和意大利商人在亚欧大陆上从一个地区运货到另一个地区……而到18世纪后期,“三角贸易”繁荣——从欧洲把甘蔗酒、布匹、枪支用具运往非洲,从非洲运奴隶到新世界,再从新世界运砂糖、烟草及白银到欧洲。 材料二:在19世纪50——60年代,卷入世界市场的大多是农业占主导地位的国家,他们共同围绕着一个巨大的工业中心——英国。英国消费他们的原料,同时供给他们必须的工业品。……(第二次工业革命时)英国的工业力量主要建立在纺织、煤炭和冶铁等几个旧工业部门上。这些部门的技术装备到19世纪70年代后都已陈旧落后,因此生产的增长速度相当缓慢。 到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由于一批新工业国家的兴起,英国的贸易垄断地位被打破,世界贸易形成了多中心的新格局。……在资本主义迅速发展的前提下,世界各国和各地区在经济上更紧密地联结在一起了。 ——以上材料均选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根据材料二,指出在两次工业革命后世界贸易发展中英国地位的变化,并简析原因。

在英国成为“世界工厂”地位形势下,其对外贸易的政策是()A、“自由主义”B、“重商主义”C、“势力均衡”D、“门户开放”

19世纪中期形成的国际分工,其特点主要表现为()A、英国在对世界资源的配置利用上占据优势B、欧美主要国家共同分享世界贸易中心地位C、工业国的巨额投资引导亚非拉美生产方向D、跨国公司成为推动国际分工发展重要力量

分析英国取得“世界工厂”地位的原因。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指出,到1763年,欧洲主导了世界贸易。作者在说明世界贸易问题时选择1763年的理由可能是()A、以欧洲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B、世界性的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在英国爆发C、英国确立世界殖民霸权,成为“日不落”帝国D、工业革命推动英国成为“世界工厂”

在全球性的经济组织当中,();()和世界贸易组织的地位最为显著。

战后,西方发达国家对外贸易发展很不平衡,总的变化趋势是西欧和日本的对外贸易发展迅速,在国际贸易中所占比重增加,地位不断提高,而美国和英国所占比重下降,地位衰落。

历史学家罗荣渠指出:“英国发展的领先地位是在17、18两个世纪中逐步形成的。”促成英国该时期“领先地位”的因素包括() ①君主立宪制度形成 ②确立海上殖民霸权 ③积极发展垄断组织 ④率先开始工业革命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19世纪中期,英国生活资料及生产原料进口占其进口总额的95%,约占50%的工业产品销往外国。可见()A、自由贸易导致巨额贸易逆差B、英国成为典型的外向型经济国家C、工业革命成就英国世界霸主的地位D、消费旺盛显示英国经济活力

“现在英国强调的是贸易货栈和战略基地,而非17世纪那样的殖民拓殖。”这与谢尔本勋爵在1782年所讲的“我们贸易优先于统治”是吻合的。这一变化反映出()A、自由主义贸易思想得到贯彻B、海外扩张需要政府的有力支撑C、英国对海外市场的依赖加深D、工业资产阶级政治地位的提高

据英官方材料,在1837年7月到1838年6月,中国从英国(包括印度)的进口总值是560万镑,其中鸦片占60%。这年中国对英国的输出总值是310万英镑。对这种情况理解不正确的是()A、鸦片是英国对华贸易的主要商品B、英国在中英贸易中处于出超地位C、英国正常贸易中处于逆差地位D、英国将中国变为工业品倾销市场

《英国告别重商主义的启示》一文中写道:“1610—1640年,英国的外贸额增长了十倍。„„国家财富增长很快,英国呈现一片欣欣向荣之景。”上述状况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B、英国确立了世界殖民霸主地位C、殖民贸易和殖民扩张D、工业革命使英国成为世界工厂

在第二次工业革命者中占据世界领先地位的国家是()A、德国B、英国C、法国D、美国

十八世纪后期,在正当的中英贸易中,中国始终处于出超地位的根本原因是()A、A英国工业品很难在中国找到市场B、B中国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C、C中国手工业品的质量优于英国D、D清政府实行闭关自守政策

单选题在第二次工业革命者中占据世界领先地位的国家是()A德国B英国C法国D美国

单选题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指出,到1763年,欧洲主导了世界贸易。作者在说明世界贸易问题时选择1763年的理由可能是()A以欧洲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B世界性的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在英国爆发C英国确立世界殖民霸权,成为“日不落”帝国D工业革命推动英国成为“世界工厂”

单选题《英国告别重商主义的启示》一文中写道:“1610—1640年,英国的外贸额增长了十倍。„„国家财富增长很快,英国呈现一片欣欣向荣之景。”上述状况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B英国确立了世界殖民霸主地位C殖民贸易和殖民扩张D工业革命使英国成为世界工厂

问答题“16世纪以后,世界商业贸易中心由地中海转移到大西洋,曾经位于文明边缘的民族,突然发现自己处于世界文明变化的中心,因而更加发奋图强”。18世纪后半期,一个历史上前所未有的“日不落帝国”被英国建立起来,英国殖民地遍及全球。帝国本身制度的领先与工业霸权一起,共同将英国推上了世界霸主的宝座。英国的霸权地位一直延续到20世纪。分析英国霸主地位形成的历史条件。

单选题19世纪中期,英国生活资料及生产原料进口占其进口总额的95%,约占50%的工业产品销往外国。可见()A自由贸易导致巨额贸易逆差B英国成为典型的外向型经济国家C工业革命成就英国世界霸主的地位D消费旺盛显示英国经济活力

判断题战后,西方发达国家对外贸易发展很不平衡,总的变化趋势是西欧和日本的对外贸易发展迅速,在国际贸易中所占比重增加,地位不断提高,而美国和英国所占比重下降,地位衰落。A对B错

单选题“现在英国强调的是贸易货栈和战略基地,而非17世纪那样的殖民拓殖。”这与谢尔本勋爵在1782年所讲的“我们贸易优先于统治”是吻合的。这一变化反映出()A自由主义贸易思想得到贯彻B海外扩张需要政府的有力支撑C英国对海外市场的依赖加深D工业资产阶级政治地位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