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列管式换热器外壳与管子间的温差超过()时,需要考虑热膨胀的补偿。A、50℃B、80℃C、100℃D、200℃

当列管式换热器外壳与管子间的温差超过()时,需要考虑热膨胀的补偿。

  • A、50℃
  • B、80℃
  • C、100℃
  • D、200℃

相关考题:

当列管式换热器腐蚀严重,外壳壁厚减薄时,应当进行补焊。()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具有补偿圈的固定管板式换热器,由于其补偿能力有限,只能在管子与壳体的温差不大于()K的情况下使用。 A.30~40B.50~60C.60~70D.70~80

对于列管式换热器,当壳体与换热管温度差( )时,产生的温度差应力具有破坏性,因此需要进行热补偿。A.大于45℃B.大于50℃C.大于55℃D.大于60℃

选用换热器时,在管壁与壳壁温度相差( )度时考虑需要进行热补偿。A.20℃B.50℃C.80℃D.100℃

目前应用较为普遍的,结构可以补偿热膨胀,而且便于清洗和检修的列管式换热器是()。A、固定板式换热器B、浮头式换热器C、U型管换热器D、填料函式换热器

当列管式换热器腐蚀严重,外壳壁厚减薄时,应当进行补焊。

列管式换热器在进行热交换时,当管、壳层两流体的温度差在()以上时,就必须采取热补偿措施。A、50℃B、60℃C、70℃D、80℃

固定管板式换热器是两端的管板与壳体连接成一体的换热器,当两流体温差较大(50℃以上)时,应考虑热补偿,可在外壳适当部位焊一个()。(KHD://工艺操作能力,th=225)

当列管式换热器内列管堵塞时,应当()A、降低负荷B、更换管子C、调节进汽量D、清洗管子

对于列管式换热器,当壳体与换热管温度差()时,产生的温度差应力具有破坏性,因此需要进行热补偿。A、大于45℃B、大于50℃C、大于55℃D、大于60℃

选用换热器时,在管壁与壳壁温度相差多少时考虑需要进行热补偿()。A、20℃B、50℃C、80℃D、100℃

下列属于列管式换热器补偿热膨胀措施的是()。A、外壳加膨胀圈;B、采用浮头;C、增设折流板;D、增加程数。

列管式换热器,管子与管板的主要连接形式有()、()、()。

选用换热器时,在管壁与壳壁温度相差()度时考虑需要进行热补偿A、20℃B、50℃C、80℃D、100℃

固定管板式换热器即两端管板与壳体()的换热器,当管壳程流体温差较大(>50℃)时,考虑热补偿,可在外壳适当部位焊一个()。

在列管式换热器中,当热流体为饱和蒸汽时,流体的逆流平均温差和并流平均温差相等。

均有管子构成的换热器是列管式换热器。

固定管板式换热器膨胀节的作用是()。A、消除温差应力B、补偿介质温度C、对管子和外壳的温差进行补偿D、对管子和外壳的温差变形进行补偿

膨胀节是装在换热器外壳上的挠性元件,对管子和外壳的温差变形进行补偿,从而消除温差应力。

固定管板式换热器不适用于管子和壳体的壁温差大于()和壳程压力超过0.6MPa时条件,这时应选其他类型的换热器。A、50℃B、60℃C、70℃D、80℃

列管式换热器管子的多少和长短由其结构和()来决定。A、管程压力B、温差应力C、传热面积D、液体性质

列管换热器当管程与壳程两流体温差超过50℃时,应考虑热补偿以消除热应力。热补偿的方法有()。A、补偿圈,壳程加折流挡板B、U型管换热器,管程改为多程C、浮头式换热器,壳程加折流挡板D、补偿圈,U型管换热器和浮头式换热器

对管壳式换热器,当管束和壳体温差超过()时,应采取适当的温差补偿措施。

填空题对管壳式换热器,当管束和壳体温差超过()时,应采取适当的温差补偿措施。

单选题一般来说,列管式换热器中两种流体温差超过多少时,就应考虑热补偿()。A20度B50度C80度D100度

单选题列管换热器在操作时,冷热流体温差超过多少时须采用热补偿结构。()A100℃B50℃C80℃D30℃

单选题列管换热器当管程与壳程两流体温差超过50℃时,应考虑热补偿以消除热应力。热补偿的方法有()。A补偿圈,壳程加折流挡板BU型管换热器,管程改为多程C浮头式换热器,壳程加折流挡板D补偿圈,U型管换热器和浮头式换热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