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2月10日晚上九点二十分,在太空飞行了九天的嫦娥三号飞船,再次成功变轨,从100公里×100公里的环月圆轨道,降低到近月点15公里、远月点100公里的椭圆轨道。这也是嫦娥三号预定的月面着陆准备轨道。这次变轨,是“嫦娥登月”前的最后一次轨道调整。12月14号,嫦娥三号就将实施月面软着陆。15号,嫦娥三号将释放国产“玉兔”号月球车。这将是我国航天器首次在地外天体的软着陆和巡视勘探,同时也是1976年后人类探测器首次的落月探测。据此回答下题。“嫦娥登月”前的最后一次轨道调整时,希腊雅典(东3区)的天文爱好者在电视中看到该实况的时间是()A、次日17时B、次日凌晨1时C、4时20分D、16时20分

2013年12月10日晚上九点二十分,在太空飞行了九天的嫦娥三号飞船,再次成功变轨,从100公里×100公里的环月圆轨道,降低到近月点15公里、远月点100公里的椭圆轨道。这也是嫦娥三号预定的月面着陆准备轨道。这次变轨,是“嫦娥登月”前的最后一次轨道调整。12月14号,嫦娥三号就将实施月面软着陆。15号,嫦娥三号将释放国产“玉兔”号月球车。这将是我国航天器首次在地外天体的软着陆和巡视勘探,同时也是1976年后人类探测器首次的落月探测。据此回答下题。“嫦娥登月”前的最后一次轨道调整时,希腊雅典(东3区)的天文爱好者在电视中看到该实况的时间是()

  • A、次日17时
  • B、次日凌晨1时
  • C、4时20分
  • D、16时20分

相关考题:

2013年12月14日21时11分,()探测器成功落月,中国探测器首次登上地外天体,这标志着我国已成为世界上第三个实现月球软着陆的国家。 A.嫦娥三号B.天宫三号C.神舟十号D.嫦娥五号

2020年11月24日4时30分,我国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用长征五号遥五运载火箭成功发射探月工程“()”探测器,火箭飞行约2200秒后,顺利将探测器送入预定轨道,开启我国首次地外天体采样返回之旅。 A.嫦娥三号B.嫦娥四号C.嫦娥五号D.嫦娥六号

2013年12月14日,嫦娥三号探测器在月面成功软着陆,次日,嫦娥三号着陆器、巡视器顺利完成互拍成像。对此,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这标志着我国探月工程二期取得圆满成功  B.这标志我国成为第四个实现月面软着陆的国家  C.这标志着我国探月工程将全面转入无人自动采样返回阶段  D.这实现了我国航天器首次在地外天体软着陆和巡视勘察

2013年12月14日21时11分, 探测器在月球表面预选着陆区域成功着陆,标志我国已成为继前苏联、美国后世界上第三个实现地外天体软着陆的国家。 ( C )A、嫦娥一号 B、嫦娥二号 C、嫦娥三号 D、嫦娥四号

中国探月计划迅速发展,下列对中国航天领域描述错误的是( )。A.卫星应用、载人航天、深空探测被称为中国航天领域的“三驾马车”B.“嫦娥二号”完成了第一面五星红旗的月球之旅C.中国是世界上第三个掌握月球软着陆和月面巡视探测技术的国家D.“嫦娥三号”的软着陆是1976年后人类探测器首次落月探测

“嫦娥三号”是中国第一个月面软着陆探测器。下列属于“嫦娥三号”的任务的是()。①实现天体表面无人自动巡视②首次实现月夜生存③建立深空探测范围通信网④自主开展月面科学探测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

2013年12月2日凌晨1时30分()月球探测器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升空,这是中国国家航天局嫦娥工程第二阶段的登月探测器,包括着陆器和月球车。它携带中国第一艘月球车(月兔号),并实现中国首次月面软着陆。A、嫦娥一号B、嫦娥二号C、嫦娥三号D、嫦娥五号

2013年12月2日1时30分,嫦娥三号”探测器由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从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首次实现月球软着陆和月面巡视勘察。各嫦娥探测器中,已完成任务并离开月球和地球的束缚,继续远航探测的是()A、嫦娥一号B、嫦娥二号C、嫦娥三号D、嫦娥四号

嫦娥二号卫星是怎样进入地月轨道的()A、像嫦娥一号卫星一样B、由火箭直接送到地月轨道的入轨点C、现有火箭送到绕地球的大椭圆轨道,绕地球飞行了一周后,再进入地月轨道

2013年12月()登月探测器由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从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它携带第一艘月球车“玉兔号”,实现了中国首次月面软着陆。A、嫦娥一号B、嫦娥二号C、嫦娥三号

()是我国第一个月面软着陆探测器,开展着陆器悬停、避障、降落及月面巡视勘察。A、“嫦娥三号”B、“嫦娥二号”C、“嫦娥一号”D、“嫦娥七号”

北京时间2013年12月2日1时30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将“嫦娥三号”探测器发射升空。“嫦娥三号”携带“玉兔号”月球车首次开始了奔向38万公里之外的月球之旅。嫦娥三号将首次实现月球软着陆和月面巡视勘察,为我国探月工程开启新的征程,成为世界上第()个实现月球软着陆的国家。A、1B、2C、3D、4

2013年12月2日1时30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运载火箭,成功将嫦娥三号探测器发射升空。嫦娥三号将首次实现月球软着陆和月面巡视勘察,为我国探月工程开启新的征程。12月14日21时11分,嫦娥三号探测器在月球表面预选着陆区域成功着陆,标志我国已成为继前苏联、美国后世界上第三个实现地外天体软着陆的国家。12月15日深夜。嫦娥三号着陆器、巡视器顺利完成互拍成像,标志我国探月工程二期取得圆满成功。

2013年12月2日1时30分,“()”探测器由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从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首次实现月球软着陆和月面巡视勘察。12月10日成功降轨。A、嫦娥一号B、嫦娥二号C、嫦娥三号D、玉兔号

2013年12月14日21时11分,嫦娥三号探测器在月球表面预选着陆区域成功着陆,标志中国已成为继苏联、美国后世界上第三个实现地外天体软着陆的国家。15日,嫦娥三号探测器与月球车顺利互拍,五星红旗完美展现,嫦娥三号任务取得圆满成功。回答以下问题。 飞行中的嫦娥三号探测器属于() ①天体 ②人造天体 ③自然天体 ④天体系统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嫦娥三号探测器2013年12月2日发射升空,12月14日月面软着陆,12月15日进行两器分离和互拍成像。嫦娥三号任务圆满成功,首次实现了我国航天器在地外天体软着陆和巡视勘察。嫦娥三号的成功登陆佐证了() ①要树立创新意识,敢于攻坚、勇于创新 ②人们对于客观事实的认识和利用是无止境的 ③人能够认识事物的本质并根据自身需要加以利用 ④人能够无穷尽的认识和改造世界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12月8日,()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由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目标是实现首次月球背面软着陆和巡视勘察。A、嫦娥三号B、嫦娥四号C、嫦娥五号D、嫦娥六号

15日,国防科技工业局首次公开探月工程()任务月球车的外形,并启动月球车全球征名活动。()是世界首颗在月球背面软着陆和巡视探测的航天器,下半年发射()探测器启迪公考面试更好。A、嫦娥三号B、嫦娥四号C、嫦娥五号D、嫦娥六号

12月30日8时55分,嫦娥四号探测器在环月轨道成功实施变轨控制,顺利进入预定的月球背面着陆准备轨道。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嫦娥四号是世界首颗在月球背面软着陆和巡视探测的航天器B、嫦娥四号主要任务是着陆月球表面,继续更深层次更加全面地科学探测月球地质、资源等方面的信息,完善月球的档案资料C、中国按照“绕、落、升”三步走的发展思路,继续推进月球探测工程建设D、嫦娥四号在科学技术方面,第一次建立和使用深空测控网进行测控通信

嫦娥四号是世界首颗在月球背面软着陆和巡视探测的航天器,计划于()上半年发射嫦娥四号中继星,下半年发射嫦娥四号探测器。

2018年12月8日凌晨2时23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嫦娥四号探测器,开启了月球探测的新旅程。下列关于嫦娥四号探测器说法正确的是()。A、研制发射月球中继通信卫星,实现国际首次地月拉格朗日L2点的测控及中继通信是嫦娥四号任务的工程目标B、嫦娥四号探测器后续将实现人类首次月球背面软着陆,展开月球背面就位探测及巡视探测C、研制发射月球着陆器和巡视器,实现国际首次月球背面软着陆和巡视探测是嫦娥四号任务的工程目标D、开展月球背面低频射电天文观测与研究是嫦娥四号的科学任务

中国于2004年正式开展月球探测工程,又称“嫦娥工程”,分为“绕”、“落”、“回”3个阶段。其中()探测器承担了“落月”重任,于2013年12月14日成功在月球实施软着陆A、嫦娥三号B、嫦娥四号C、嫦娥五号

填空题嫦娥四号是世界首颗在月球背面软着陆和巡视探测的航天器,计划于()上半年发射嫦娥四号中继星,下半年发射嫦娥四号探测器。

单选题15日,国防科技工业局首次公开探月工程()任务月球车的外形,并启动月球车全球征名活动。()是世界首颗在月球背面软着陆和巡视探测的航天器,下半年发射()探测器启迪公考面试更好。A嫦娥三号B嫦娥四号C嫦娥五号D嫦娥六号

单选题2013年12月()登月探测器由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从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它携带第一艘月球车“玉兔号”,实现了中国首次月面软着陆。A嫦娥一号B嫦娥二号C嫦娥三号

单选题()是我国第一个月面软着陆探测器,开展着陆器悬停、避障、降落及月面巡视勘察。A“嫦娥三号”B“嫦娥二号”C“嫦娥一号”D“嫦娥七号”

单选题12月30日8时55分,嫦娥四号探测器在环月轨道成功实施变轨控制,顺利进入预定的月球背面着陆准备轨道。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嫦娥四号是世界首颗在月球背面软着陆和巡视探测的航天器B嫦娥四号主要任务是着陆月球表面,继续更深层次更加全面地科学探测月球地质、资源等方面的信息,完善月球的档案资料C中国按照“绕、落、升”三步走的发展思路,继续推进月球探测工程建设D嫦娥四号在科学技术方面,第一次建立和使用深空测控网进行测控通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