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次水深测量时,某垂线先后三次测得的水深依次是3.86m、3.98m、3.79m,则计算记载的该垂线水深为()(提示:水深成果取符合限差2%的两次测深结果的平均值;计算结果取两位小数,进位规则为4舍6入,5时看前位奇进偶舍)。A、3.92mB、3.88mC、3.82mD、3.83m

在一次水深测量时,某垂线先后三次测得的水深依次是3.86m、3.98m、3.79m,则计算记载的该垂线水深为()(提示:水深成果取符合限差2%的两次测深结果的平均值;计算结果取两位小数,进位规则为4舍6入,5时看前位奇进偶舍)。

  • A、3.92m
  • B、3.88m
  • C、3.82m
  • D、3.83m

相关考题:

大断面测量记载中,水下部分测量需要记录水位观测、垂线起点距及水深测量数据,()。A、计算垂线河底高程B、计算岸上起点距C、计算地形点高程D、河底某点高程

使用测深杆测量水深,对河底比较平整的断面,每条垂线的水深应连测两次。当两次测得的水深差值不超过较小水深值的()时,水深成果取两次水深读数的平均值。A、1%B、2%C、3%D、5%

在流量测验中,水边至第一条测深垂线间的平均水深的计算,不正确的是()。A、斜坡岸边,水边的水深记为“0”,与第一条测深垂线的水深做算术平均B、陡岸边,水边水深应实际测量,然后与第一条测深垂线的水深做算术平均C、斜坡岸边,以第一条测深垂线水深的一半作为其平均水深D、陡岸边,水边水深应实际测量,并以此水深作为其平均水深

大断面水下部分测量成果整理时,水位变化()cm时,各垂线位置的河底高程,应为每条垂线施测水深的时间所相应观测的水位值减去实测水深。A、>1B、≥2C、>5D、≥3

在一次流量测验中,若相邻两条测深垂线的水深分别为5.0m和4.35m,则这两条垂线间的平均水深是()。A、4.675mB、4.67mC、4.68mD、4.7m

一般情况下,畅流时垂线()流速最大,河底流速为零,总体垂线流速分布呈一定形状的曲线。A、水面B、平均水深处C、相对水深0.2D、相对水深0.8

垂线选点法先测量垂线水深,在水深范围抽样布置()。测量各点的流速;测量各点的含沙量,或采取含沙水(沙)样到泥沙实验室测定含沙量。A、测点B、垂线C、锚位D、标牌

采用垂线测量法测量水道断面时,需沿拟测断面布设若干条垂线,测出每条垂线的()和垂线间距。A、水深B、水位C、位置D、流速

在一次流量测验中,水深测验垂线的总数总是()流速测验垂线的总数。A、大于B、等于C、大于或等于D、小于

在一次流量测验中,某垂线水深为2.5m,流速仪的位置是水下2.0m,则该点的相对水深是()。A、0.2mB、0.2C、0.8D、0.8m

当水深大于10m时,应沿垂线在水面下0.5m、()、河底以上0.5m处布设三个采样点。A、1/5水深B、1/4水深C、1/3水深D、1/2水深

在一次流量测验中,某相邻两条测深垂线间的平均水深是12.4m,其中的一条垂线水深为10.0m,则另一条垂线水深为()。A、14.8B、11.2C、7.6D、12.4

在流量测验中,当某垂线两次水深测量的差别符合测深要求时,结果记载的垂线水深应使用()。A、第一个数据B、较小的一个数据C、较大的一个数据D、两次的平均值

在流量测验中,测验垂线包括流速测验垂线和水深测验垂线,流速测验垂线和水深测验垂线应()编号。A、合并B、分别C、交叉D、接序

开展流速仪法Ⅰ型误差试验选择代表性垂线时,3条垂线的选择一般是,一条垂线在断面中泓处,为水深最深垂线,另两条按最深垂线水深的()倍水深选择。A、0.2,0.5B、0.3,0.5C、0.2,0.6D、0.3,0.6

在一条垂线上,当水深()时,可设一点,具体位置在(),当水深()时,应设两点,具体位置分别是()、()。

垂线上水质取样点设置的原则包括()。A、在一条垂线上水深大于5m时,在水面下0.5m水深处及在距河底0.5m处,各取样一个B、水深为1~5m时,只在水面下0.5m处取一个样C、无论河水深浅,只在一条垂线取一个样D、水深不足1m时,取样点距水面不应小于0.3m,距河底不应小于0.3m

单选题对于河流水质采样,当确定垂线上取样水深时,主要是根据垂线上水深的深度确定采样位置。如果在一条垂线上水深为1~5m时,只在水面下()处取一个水样。A0.5mB0.3mC0.8mD0.7m

单选题垂线选点法先测量垂线水深,在水深范围抽样布置()。测量各点的流速;测量各点的含沙量,或采取含沙水(沙)样到泥沙实验室测定含沙量。A测点B垂线C锚位D标牌

单选题采用垂线测量法测量水道断面时,需沿拟测断面布设若干条垂线,测出每条垂线的()和垂线间距。A水深B水位C位置D流速

单选题在流量测验中,当某垂线两次水深测量的差别符合测深要求时,结果记载的垂线水深应使用()。A第一个数据B较小的一个数据C较大的一个数据D两次的平均值

单选题使用测深杆测量水深,对河底比较平整的断面,每条垂线的水深应连测两次。当两次测得的水深差值不超过较小水深值的()时,水深成果取两次水深读数的平均值。A1%B2%C3%D5%

单选题在一次流量测验中,某相邻两条测深垂线间的平均水深是12.4m,其中的一条垂线水深为10.0m,则另一条垂线水深为()。A14.8B11.2C7.6D12.4

单选题当水深大于10m时,应沿垂线在水面下0.5m、()、河底以上0.5m处布设三个采样点。A1/5水深B1/4水深C1/3水深D1/2水深

单选题在流量测验中,水边至第一条测深垂线间的平均水深的计算,不正确的是()。A斜坡岸边,水边的水深记为“0”,与第一条测深垂线的水深做算术平均B陡岸边,水边水深应实际测量,然后与第一条测深垂线的水深做算术平均C斜坡岸边,以第一条测深垂线水深的一半作为其平均水深D陡岸边,水边水深应实际测量,并以此水深作为其平均水深

单选题在一次水深测量时,某垂线先后三次测得的水深依次是3.86m、3.98m、3.79m,则计算记载的该垂线水深为()(提示:水深成果取符合限差2%的两次测深结果的平均值;计算结果取两位小数,进位规则为4舍6入,5时看前位奇进偶舍)。A3.92mB3.88mC3.82mD3.83m

单选题大断面水下部分测量成果整理时,水位变化()cm时,各垂线位置的河底高程,应为每条垂线施测水深的时间所相应观测的水位值减去实测水深。A>1B≥2C>5D≥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