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工作实务 题目列表
问答题高菲,女,35岁,原是某公司的白领,生孩子后做了全职太太。她现有一个5岁的孩子,丈夫收入丰厚,生活无忧。然而高菲并不高兴,因为她发现儿子越来越不听话,儿子的行为总是与她的愿望相违背。她教儿子学书法,儿子把墨搞得满地黑色;她教儿子英语,儿子坐不住一刻钟。她想请丈夫帮忙一起教育儿子,但丈夫回家后总叫累,经常倒头就睡。高菲变得很急躁,动不动就打骂儿子,儿子也与高菲越来越逆反,母子关系越来越差。不久后,高菲与儿子应邀参加了"妈妈与贝贝"小组。 问题:1.高菲的主要困境是什么?2.面对"高菲们"的困境,组织"妈妈与贝贝"小组的社会工作者应采取什么策略?

问答题案例一  小美是初中二年级学生,学习成绩中等偏下,性格孤僻,平时在学校较少与班上同学说话,经常独来独往,放学后也不跟社区里的同龄人玩耍。小美的母亲是从外地农村嫁到城里的“外来媳”,与亲戚、邻居交往少。因为身体不好,主要在家接一些手工活贴补家里,小美的父亲是一线操作工人,三班倒,工作十分辛苦,收入较低。父亲对小美比较严厉,父女之间交流很少。因为工作时间关系,父母之间很少沟通,家里有什么事,都是父亲说了算,小美一家也不参加任何社区活动。社会工作者在一次“外来媳”家庭走访中遇到了小美,决定对其开展个案服务。在预估阶段,社会工作者只收集了小美对自己问题的看法,就认定小美的问题源于自信心不足。[2013年真题]  【问题】  1.在本案例的预估阶段,社会工作者还应从小美家庭层面收集哪些资料?  2.在本案例的预估阶段,社会工作者还应从小美与环境的互动层面收集哪些资料?

单选题被称为介入行动"蓝图",是发展有效行动方案、明确任务和责任的过程以及决策行动的过程的是()。A接案B预估C计划D介入E转介

问答题韩斌是汉光高中的高一学生,母亲在他3岁的时候去世。韩斌的父亲是某小学的班主任老师,每天早出晚归。由于父亲忙于工作,家中无人照顾,韩斌读初中时一直住校。到了高中阶段,父亲要求韩斌经常回家分担家务,韩斌在学校和家庭之间来回奔波,导致他无暇顾及学业,学习成绩下滑较为严重。为了提高成绩,他努力学习,但依然表现平平,为此他心理压力很大。再加上家庭经济收入情况欠佳,与同学交往的时候,韩斌愈到非常自卑。【问题】假如你是一名学校社会工作者,被安排接手该案例。请按照社会工作实务通用过程模式分析案例中的问题,并提供问题分析的理论依据。

问答题方案设计题:90岁的付金科老人是参加过抗美援朝的负伤老战士,他唯一的儿子在20岁时死于一场意外事故,老伴也于5年前病逝,付金科老人便一直独自生活在军休所。近来,付金科老人的行动能力严重衰退。据邻居反映,他已摔倒过多次,由于行动不便,已经很长时间没有洗澡了。军休所的领导多次上门劝他到机构的光荣间入住,以便得到更好的照料和护理,但老人都给拒绝了。请你针对该案主的情况制订一份服务方案。

问答题某社区靠近市郊,绿树成荫,风景秀丽,居民生活非常惬意。但是,商业经济的发展逐渐影响着这里。为了给日益增多的汽车让路,路旁的绿化树被无情砍伐,一个接一个的建筑施工使附近的居民深受噪音、粉尘等的困扰,昔日颇有韵味的古建筑被商业区代替。宁静美丽的社区逐渐被繁杂与喧嚣所淹没。在此居住的居民十分不满,矛盾日益激化。 问题:1.根据上述案例,试分析该社区目前存在的主要矛盾。2.请结合社区社会工作方法,谈谈如何解决问题,缓解矛盾。

问答题案例五  居民李丽在一家超市做保洁员,她的丈夫以修鞋谋生,家庭经济比较困难。他们的儿子华华上高中一年级,懂事、孝顺,很令李丽夫妇欣慰,但儿子的英语和物理成绩一直不好,他们想请家教帮助儿子提高学习成绩,但却负担不起费用。最近,夫妻俩发现儿子有早恋的苗头,并对此感到非常担心,于是向社区专业社会工作者小宋求助。  小宋在深入了解了李丽家中的全面情况后,运用心理咨询和个案辅导的方法,帮助华华解决了个人情感方面的困扰;她又联络本校的大学生志愿者,每周两次为华华辅导英语和物理。为了防止类似问题的再次发生,小宋鼓励华华多参与社区团体活动。每个周末,小宋都利用社区活动中心,把社区中有同样困扰的青少年按照7~10人一个小组的标准,制定团体活动方案,并付诸实施。看到儿子在向积极健康的方向发展,李丽脸上又露出了笑容,社区居民也对小宋给予了很高的评价。  【问题】  1.案例中,李丽面临的困境主要是什么?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小宋主要运用了哪些专业的社区社会工作方法和技巧?

问答题案例八  董爱梅是广州某文化单位图书编辑,其丈夫是一大型企业的基层管理人员,他们已结婚5年,一直过着幸福的生活。但是,自从丈夫升职为基层主管之后,好像变了一个人,开始早出晚归,甚至夜不归宿,一回到家就乱发脾气,甚至出手打董爱梅,而且越来越频繁。一天,董爱梅再也无法忍受,提出离婚,其丈夫却坚决不同意,又打了董爱梅。现在,董爱梅非常害怕再遭毒打,很想尽快离婚但又不知如何是好。  【问题】  1.上述案例中,案主董爱梅面临的困境主要有哪些?  2.针对董爱梅的困境,社会工作者可以采取哪些介入策略?

问答题方案设计题:如果你是某城区的一名社会工作者,你所在的社区里有许多双职工子女,请你针对这些青少年的需求,拟订一份暑假青少年活动服务方案。

问答题方案设计题:某军休所的革命老前辈想发挥余热,为社区的青少年讲讲他们的军旅生涯,一方面可以让青少年了解爱国主义思想和革命传统,另一方面也算是他们对社会的一份贡献。问题:假如你是该社区的一名社会工作者,请根据这一情况,拟订一份服务方案。

问答题案例三  莹莹,女,13岁,初一学生,在一所重点中学就读。读小学时,她的学习成绩很好,一直名列前茅。上了初中,性格开始变得内向,不爱说话,平时不喜欢和班上的同学交流沟通。中学新增了物理、化学两门课,莹莹对这两门课掌握不好,每次考试分数都很低,在物理和化学课上也常常挨老师的批评,被同学们嘲笑。然而跟她要好的朋友娜娜却一直是名列前茅,父亲常常拿她和自己作比较,有时候甚至会打骂莹莹。一次,莹莹化学考试没及格,回家被父亲一顿打骂,莹莹再也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跟父亲大吵了一架。第二天莹莹就再也不去上学了,这种情况已经持续了一个星期,父亲只好带着莹莹求助学校社会工作者小谢。  【问题】  1.学校社会工作有哪些特点?  2.结合学校社会工作的相关知识,分析上述案例中莹莹厌学的原因。  3.针对莹莹的情况,学校社会工作者可以采取什么样的介入策略?

问答题案例二  王爱华,女,上海人,今年44岁,有一个正在上海本地读大学一年级的女儿,丈夫在女儿幼年时就因病去世。王爱华没有正式工作,这么多年来一直靠做临时工作维持家庭生活,比如做保姆、街道清扫员、家政人员等。去年三月份,由于一次车祸,王爱华不幸失去了一条腿,住院没多长时间,她就因无力支付医药费出院。至今她还无法接受这种巨大的生活变迁,整日闷闷不乐,脾气也很暴躁,经常对女儿发脾气,有时候甚至不吃不喝,病情也没有好转。后来在女儿的劝说下,她的情绪好了一点,但她还是经常想到自己是个废人,什么用处也没有了,有时甚至想自杀,但又觉得不能让女儿孤单单一个人在世上生活。现在,她几乎不出门,不愿意和健全人说话,也不乐意和残疾人交往。  【问题】  1.请阐释残疾人社会工作的定义及目标。  2.针对王爱华的情况,社会工作者可以采取哪些介入策略?

问答题案例二  刘华,男,33岁,伤残转业军人。刘华转业后被安排在一家自动纺织厂工作,成为一名普通工人。两年前,刘华所在的纺织厂倒闭了,他变成了失业人员。尽管一直努力找工作,但半年过去了,刘华还是没有找到合适的工作。而他上有老下有小,加上妻子又没有工作,家庭生活异常困难。刘华的不少亲朋好友劝他去找相关部门求助,但他一直不乐意。妻子为此事经常和他吵架。刘华现在不知道该怎么办。  【问题】  假如你是刘华所在社区的一名社会工作者,请针对刘华一家的情况,拟订一份服务方案。

问答题黄奶奶今年89岁,老伴去世很多年了,她有两个儿子两个女儿,两个女儿都嫁到了外地。黄奶奶最初是在两个儿子家中轮流生活,但因为与两个儿媳的关系都不太好,现在居住在某养老机构。每月的费用由两个女儿从外地邮寄。女儿在外地很少来看黄奶奶,而两个儿子因为较忙,也很少来看她。黄奶奶看到周围的老人们经常会有家人来看望。只有自己每天等得望眼欲穿,却没有人来探望。黄奶奶患有严重的高血压,每当犯病的时候就很难过,她感觉自己被家人抛弃了,没有人管她,更没有人在乎她的存在,于是她想到自杀。黄奶奶以失眠为借口,向工作人员及其他老人索要安眠药,就在她积攒到一定数量的时候,被清洁工小安在收拾房间时发现。并向工作人员报告了相关情况。问题:1.老年社会工作的对象有哪些?2.黄奶奶面临的困境如何?3.你作为机构内的一名社会工作者,应如何开展介入工作?

问答题李某,65岁,年轻时从事建筑行业,由于工作失误导致双臂被截肢。李某的家人缺乏康复知识,也没有时间和精力照顾李某,所以一年前将李某送至离家较远、收费较高的一家康复机构,并长期居住。一年来,李某在机构内很少跟人交流,也没有朋友,也不参加机构组织的为数不多的康复训练和机构活动,且越来越抵制机构的非人性化制度,家人也很少去探望他。康复机构并未针对李某的表现做出积极有效的反馈。近期,由于机构人员的疏忽,导致李某在机构中多次出现自杀行为,家人迫不得已将其又接回家中照顾。社会工作者小美进行家访时,提醒他的家人要尽快清除家里可能存在的致命的危险因素,并由家人观察李某的变化并及时沟通。虽然小美有丰富的实务经验,但是在初次接触李某时,仍然需要摒弃自己原有的看法,重新看待李某;在与李某交谈时,小美表示很愿意为他提供帮助,并留下了联系方式;当看到李某有些犹豫时,小美告知李某所有的交流内容不会透露给其他人。除此之外,小美还帮助李某排解压抑情绪,了解他的内心想法,询问她对将来的打算。经过一段时间的上门服务,李某逐渐改善了与家人的关系,并打消了自杀的念头。问题:1.结合案例,分析社会工作者在开展工作时遵守了哪些伦理原则?2.结合案例,说明目前机构康复模式存在哪些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