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女,38岁。人工流产术后2年出现痛经,进行性加重,需服用止痛药物。妇科检查:子宫后倾屈,如妊娠50天大小,呈球状,质硬,活动受限。B超检查示子宫肌层回声不均匀,局部有短线状增强。最可能的诊断是:()A、盆腔结核B、子宫肌瘤C、慢性盆腔炎D、子宫内膜炎E、子宫腺肌病

患者,女,38岁。人工流产术后2年出现痛经,进行性加重,需服用止痛药物。妇科检查:子宫后倾屈,如妊娠50天大小,呈球状,质硬,活动受限。B超检查示子宫肌层回声不均匀,局部有短线状增强。最可能的诊断是:()

  • A、盆腔结核
  • B、子宫肌瘤
  • C、慢性盆腔炎
  • D、子宫内膜炎
  • E、子宫腺肌病

相关考题:

患者,女,40岁。因甲状腺功能亢进服用丙硫氧嘧啶治疗,2个月后出现药物反应。下列需停药观察的指征为A.出现皮疹B.中性粒细胞1.5×109/LC.突眼加重D.头晕、乏力E.胃肠道反应

患者,女,36岁。痛经3年,进行性加重。妇科检查:子宫偏大,后壁触及硬结,触痛明显,人工流产3次,近1年夫妇同居,未避孕而未孕。首先应考虑的诊断是( )A、子宫肌瘤B、不孕症C、盆腔炎D、子宫内膜异位症E、子宫腺肌病

甲亢患者服用碘剂需一直服用至手术,术后可停用。()

女,38岁,人工流产术后2年出现痛经,进行性加重,需服用止痛药物,妇科检查:子宫后倾屈,如妊娠50天大小,呈球状,质硬,活动受限。B超检查示子宫肌层回声不均匀,局部有短线状增强。最可能的诊断是A、盆腔结核B、子宫内膜炎C、慢性盆腔炎D、子宫腺肌病E、子宫肌瘤

女,38岁,人工流产术后2年出现痛经,进行性加重,需服用止痛药物。妇科检查:子宫后倾屈,如妊娠50天大小,呈球形,质硬,活动受限。8超检查示子宫肌层回声不均匀,局部有短线状增强。最可能的诊断是A.盆腔结核B.子宫内膜炎C.慢性盆腔炎D.子宫腺肌病E.子宫肌瘤

女性,38岁。人工流产术后2年出现痛经,进行性加重,需服用止痛药物,妇科检查:子宫后倾屈,如妊娠50天大小,呈球状,质硬,活动受限。B超检查示子宫肌层回声不均匀,局部有短线状增强。最可能的诊断是A.盆腔结核B.子宫内膜炎C.慢性盆腔炎D.子宫腺肌病E.子宫肌瘤

女,36岁,8年前曾行一次人工流产术,术后半年出现痛经,并进行性加重,经量较前略多。妇检:子宫后位增大活动受限,B超检查见子宫肌层回声增强。最可能的诊断是 A、盆腔炎B、侵蚀性葡萄胎C、继发性痛经D、子宫腺肌病E、盆腔结核

女,26岁,要实施人工流产手术,其咨询放置宫内节育器的时间,以下回答正确的是A.人工流产术后3天B.人工流产术后7天C.人工流产术后即刻D.人工流产术后1个月E.人工流产术后半个月

患者,女,44岁。有1子。近3年痛经并逐渐加重,经量增多,经期延长,需服强止痛药。检查:子宫均匀增大如孕8周,质硬,有压痛,经期压痛明显。痛经逐渐加重的原因可能是A.功能性痛经B.子宫腺肌病C.子宫内膜结核D.子宫内膜癌E.子宫黏膜下肌瘤

28岁经产妇,因经量多、经期延长及逐年加重的痛经,近2年需服用镇痛药。妇科检查:子宫均匀增大如孕8周,质硬,有压痛。附件区未见异常。逐渐加重的痛经原因,最可能的是 A、子宫发育不良B、子宫内膜结核C、子宫腺肌病D、子宫黏膜下肌瘤E、功能性痛经

女性,38岁。人工流产术后2年出现痛经,进行性加重,需服用止痛药物,妇科检查:子宫后倾屈,如妊娠50天大小,呈球状,质硬,活动受限。B超检查示子宫肌层回声不均匀,局部有短线状增强。最可能的诊断是A:盆腔结核B:子宫内膜炎C:慢性盆腔炎D:子宫腺肌病E:子宫肌瘤

患者,女,22岁。经期腹痛,始于行经初期,经量少,色紫黯,2天后经量增多,腹痛略减,伴少腹冷,四肢不温,舌苔白润,脉沉紧。诊断为痛经。患者服药时间宜在A.疼痛时服用,痛止停服B.月经前3~5日开始用药,痛止停服C.月经开始时服用,痛止停服D.月经开始后3~5日开始用药,痛止停服E.从月经开始服药至月经结束

(共用题干)患者女,28岁。慢性宫颈炎颗粒型,行宫颈上药治疗。人工流产后经腹行输卵管结扎术的最佳时期是( )。A. 月经复潮后3~4天B. 人工流产术后即结扎C. 人工流产术后一周D. 人工流产术后3~4天E. 人工流产术后半年

患者,女性,26岁,人工流产后两年未再妊娠,痛经进行性加重1年,直肠子宫陷凹有触痛结节。最适合的治疗方法是A.高效孕激素B.腹腔镜探查C.达那唑D.期待疗法E.剖腹探查

女,35岁,继发性痛经并进行性加重3年,G2P0,分别于5年前、3年前各行人工流产1次。妇科检查:外阴已婚未产型,发育正常,宫颈光滑,子宫后位,正常大小,活动度不良,子宫骶韧带有触痛结节。 若该患者同时存在继发不孕2年,术后最佳治疗方案是()A、B型超声监测排卵,指导同房B、尽早辅助生育治疗C、鼓励患者尝试自然妊娠D、口服促排卵药物E、反向添加疗法

患者女性,26岁,人工流产后2年未再妊娠,痛经进行性加重1年,直肠子宫陷凹有触痛结节。明确诊断的最佳方法是()。A、"B"超检查B、CA125检测C、腹腔镜检查D、盆腔检查E、剖腹探查

患者,女性,剖宫产术后20余年,近5年出现痛经,进行性加重。妇科检查:子宫活动欠佳,后穹窿可触及多发小结节。该患者诊断首先考虑为()A、卵巢癌B、子宫内膜异位症C、子宫肌瘤D、子宫腺肌病E、子宫内膜癌

女,30岁,已婚,继发性痛经2年。2年前曾人工流产1次,术后开始痛经,进行性加重,平日月经规则3~4天/(28~30)天,量中。妇科检查:子宫较正常略大,后位,活动度差,子宫骶骨韧带处扪及数个小结节,有触痛,两侧附件增厚,轻度压缩,此患者最大可能的诊断是()A、子宫肌瘤B、卵巢炎C、子宫内膜异位症D、慢性附件炎E、生殖器结核

单选题患者,女,36岁。痛经3年,进行性加重。妇科检查:子宫偏大,后壁触及硬结,触痛明显,人工流产3次,近1年夫妇同居,未避孕而未孕。首先应考虑的诊断是()。A子宫肌瘤B不孕症C盆腔炎D子宫内膜异位症E子宫腺肌病

单选题28岁经产妇,因经量多、经期延长及逐年加重的痛经,近2年需服用镇痛药。妇科检查:子宫均匀增大如孕8周,质硬,有压痛。附件区未见异常。逐渐加重的痛经原因,最可能的是()A子宫发育不良B子宫内膜结核C子宫腺肌病D子宫黏膜下肌瘤E功能性痛经

单选题女,36岁,8年前曾行一次人工流产术,术后半年出现痛经,并进行性加重,经量较前略多。妇检:子宫后位增大活动受限.B超检查见子宫肌层回声增强。最可能的诊断是()A盆腔炎B侵蚀性葡萄胎C继发性痛经D子宫腺肌病E盆腔结核

单选题患者,女,38岁。人工流产术后2年出现痛经,进行性加重,需服用止痛药物。妇科检查:子宫后倾屈,如妊娠50天大小,呈球状,质硬,活动受限。B超检查示子宫肌层回声不均匀,局部有短线状增强。最可能的诊断是:()A盆腔结核B子宫肌瘤C慢性盆腔炎D子宫内膜炎E子宫腺肌病

单选题女,35岁,继发性痛经并进行性加重3年,G2P0,分别于5年前、3年前各行人工流产1次。妇科检查:外阴已婚未产型,发育正常,宫颈光滑,子宫后位,正常大小,活动度不良,子宫骶韧带有触痛结节。若该患者同时存在继发不孕2年,术后最佳治疗方案是()AB型超声监测排卵,指导同房B尽早辅助生育治疗C鼓励患者尝试自然妊娠D口服促排卵药物E反向添加疗法

单选题女性,36岁,8年前曾行一次人工流产术,术后半年出现痛经,并进行性加重,经量较前略多。妇检:子宫后位增大活动受限,B超检查见子宫肌层回声增强。最可能的诊断是( )A盆腔炎B侵蚀性葡萄胎C继发性痛经D子宫腺肌病E盆腔结核

单选题患者女性,26岁,人工流产后2年未再妊娠,痛经进行性加重1年,直肠子宫陷凹有触痛结节。明确诊断的最佳方法是()。AB超检查BCA125检测C腹腔镜检查D盆腔检查E剖腹探查

单选题患者,女,36岁,痛经3年,渐进性加重,妇科检查子宫后壁触及硬结,触痛明显。人工流产3次,近两年夫妇同居,未避孕而未孕。应诊断为(  )。A痛经B不孕症C盆腔炎D子宫内膜异位症E盆腔包块待查

单选题27岁,女性,G2P1,3年前剖宫产一女孩。平常月经规律,量不多,无痛经。3个月前因采用自然避孕法失败行人工流产手术。术后恢复较好。要求放置避孕环就诊。 经治疗半月后放置IUD,术后3个月复查,出现轻微腰腹酸坠,月经量稍多,应采用()A服用安宫黄体酮4mg,每日3次,血止停药B服用消炎痛25mg,每日3次,共服7天C服用短效口服避孕药,调整月经周期D取出IUD,改用自然避孕法E随访观察,待其自然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