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水中Mn/Si大于()时,形成液态脱氧产物利于夹杂物上浮。A、1.0B、2.0C、3.0D、4.0

钢水中Mn/Si大于()时,形成液态脱氧产物利于夹杂物上浮。

  • A、1.0
  • B、2.0
  • C、3.0
  • D、4.0

相关考题:

在浇注硅镇静钢时为了使钢水的脱氧生成物为液态的硅酸盐,力求成分控制时做到Mn/Si比()A、大于2.0B、大于2.5C、大于3.0D、大于3.5

常用的脱氧剂有锰、硅、铝,其脱氧能力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A.Mn、Si、AlB.Si、Mn、AlC.Al、Si、Mn

普碳钢中,Mn/Si控制在( )左右,可得到完全液态的脱氧产物,以改善钢水流动性。A.2.5B.3.0C.3.5

脱氧产物在钢液中的溶解度应尽可能(),熔点和比重应()钢液,与钢液的界面张力较大以利于脱氧产物的顺利上浮。

Mn本身没有脱氧能力,但加入钢液后,它能显著提高钢液中的Al和Si的脱氧能力。()

在1600℃时其浓度为0.1%时脱氧元素脱氧能力由弱到强的顺序为()。A、Mn,V,Nb,C,Si,B,Ti,Al,ZrB、Mn,Si,C,V,Nb,B,Ti,Al,ZrC、Mn,Si,C,V,Nb,Ti,B,Zr

钢浇注时,加入脱氧剂0.2%Si+0.02%A1+少量Mn时,可得到:()A、沸腾钢B、镇静钢C、特殊镇静钢D、半镇静钢

脱氧产物残留在钢水中形成的夹杂物属于外来夹杂。()

常用的脱氧剂有锰、硅、铝,其脱氧能力由强到弱的顺序是()。A、Mn、Si、AlB、Si、Mn、AlC、Al、Si、Mn

Mn/Si比大于时(),钢水的脱氧生成物为液态的硅锰,可改善钢水流动性,保证连铸进行。

当钢中含有Mn时,Si的脱氧能力()。

关于脱氧产物的上浮速度的影响因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钢液的粘度。钢液的粘度越大,脱氧产物上浮时所受的粘滞力即阻力越大B、脱氧产物的密度。炼钢生产中钢液的密度基本不变,脱氧产物的密度较小时,两者的密度差即脱氧产物上浮的动力较大,因而上浮速度较快C、脱氧产物的半径。半径越大,脱氧产物在钢液中所受的浮力也越大,上浮理论认为,脱氧产物的上浮速度与其半径的平方成正比。可见,脱氧产物的半径是影响其上浮速度的关键因素D、钢液的温度,钢液的温度越低,脱氧产物上浮速度越快

下列脱氧元素的脱氧能力按()顺序增强。A、Si<Mn<AlB、Mn<Si<AlC、Al<Mn<SiD、Si<Al<Mn

钢中的脱氧产物以()状态上浮排除更为彻底。A、复合脱氧物B、低熔点脱氧产物C、混合脱氧物

脱氧元素的脱氧按下列顺序增强()。A、Al<Si<MnB、Si<Mn<AlC、Mn<Si<Al

为保证钢的质量,()是必要的。A、深脱氧B、Si、Mn脱氧化C、SiC脱氧

钢中Mn/Si大于()可以得到完全液态的脱氧产物,能改善钢水的流动性。A、1B、2C、3

计算题:冶炼16Mn钢,若采用Mn-Si、Fe-Si、Al-Ba-Si、Ca-Si合金脱氧合金化,每吨钢水加Al-Ba–Si0.75kg,Ca-Si合金0.70kg,计算Mn-Si合金和Fe-Si合金加入量?

Mn、Si、Al、V四种脱氧元素的脱氧能力按高至低的次序排列为()。A、Si、Mn、Al、VB、Al、Si、Mn、VC、Al、V、Si、Mn

在碳钢中,Si、Mn主要用于()。A、脱氧B、改善钢的机械性能C、改善钢的铸造性能

扩散脱氧方式容易导致脱氧产物残留在钢液中形成非金属夹杂物,影响钢水的质量。()

Si、Mn、Al等三种元素脱氧能力强弱的顺序为()。A、Si<Mn<AlB、Mn<Si<AlC、Mn<Al<Si

脱氧产物在钢液中的溶解度应尽可能小,熔点和比重应低于钢液,与钢液的界面张力较大以利于脱氧产物的顺利上浮。

下述元素脱氧能力增强顺序是()。A、Mn-Si-AlB、Si-Mn-AlC、Al-Si-Mn

普碳钢中,Mn/Si控制在()左右,可得到完全液态的脱氧产物,以改善钢水流动性。A、2.5B、3.0C、3.5

锰与硅、铝共同进行脱氧时,因锰的脱氧产物MnO可与硅、铝的脱氧产物SiO2、Al2O3形成熔点较低的复合氧化物,使之活度降低,因而增强了硅、铝脱氧能力,同时脱氧产物为液态容易上浮。

Mn/Si比控制在()时,钢水的脱氧产物为液态的硅酸锰,可改善钢水的流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