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距离是由绝缘水平、设备电压等级以及必须的安全裕度三种因素决定的。

安全距离是由绝缘水平、设备电压等级以及必须的安全裕度三种因素决定的。


相关考题:

安全距离的大小取决于电压的高低、设备的类型和安装方式等因素,设计时必须严格遵守规定的安全距离。( )

高压设备无论是否带电,运行人员不应单独移开遮拦。若有必要移开遮拦时,应有监护人在场监护,并与高压设备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下列安全距离正确的是()。 A、电压等级小于等于10kV,安全距离为0.7米B、电压等级小于等于10kV,安全距离为1.0米C、电压等级小于等于35kV,安全距离为1.0米D、电压等级小于等于35kV,安全距离为1.5米

()是指那些绝缘强度能长期承受设备的工作电压,并且在该电压等级产生内部过电压时能保证工作人员安全的用具。A绝缘安全用具B一般防护安全用具C基本安全用具

电气设备在运行时可能承受过电压,因此除了必须按规定采取过电压保护措施外,同时电气设备必须具备规定的绝缘裕度。A对B错

确定带电作业安全距离的步骤:()A、首先应计算出系统可能出现的最大大气过电压幅值和最大内过电压幅值B、保证在可能出现最大过电压的情况下,不致引起设备绝缘闪络或空气间隙出现放电C、然后计算出相应的危险距离D、并对两种危险距离进行比较,取其最大值,再增加20%的安全裕度

电力设备的绝缘水平是由系统最高运行电压、雷电过电压及内部过电压三因素中()的一个来决定的。

根据绝缘配合惯用法的基本出发点,在带电作业中的安全距离或组合间隙的最小击穿电压()系统出现的内部过电压的最大值,并留有一定的安全裕度。A、小于;B、等于;C、大于;D、小于等于。

惯用法确定安全距离,是根据各级电压可能出现的()操作过电压幅值或()雷电过电压幅值,按空气的()放电电压,求出其相应的危险放电距离,取其中()的数值再增加()的安全裕度而确定。

应用惯用法确定带电作业安全距离的步骤为()。A、确定系统最大过电压B、确定所需安全裕度系数C、确定绝缘最低耐受强度D、确定安全距离

带电作业作业安全距离是空气在最高的过电压幅值下不被击穿的最小距离再加20%的裕度。

在各种可能的过电压下带电作业,不发生放电并有足够安全裕度的最小空气间隙,即为()。A、安全距离B、有效距离C、对地距离

()是指那些绝缘强度能长期承受设备的工作电压,并且在该电压等级产生内部过电压时能保证工作人员安全的用具。  A、绝缘安全用具B、一般防护安全用具C、基本安全用具D、辅助安全用具

安全距离是甶绝缘水平、芾电作让时过电压水平以及必须的安全搭度三种因索决定的

根据绝缘配合惯用法的基本出发点,在带电作业中的安全距离或组合间隙的最小击穿电压()系统出现的内部过电压的最大值,并留有一定的安全裕度。A、小于B、等于C、大于

试验中人员与带电体的安全距离,对应被试验设备电压等级满足()的规定A、电压等级为220kV,安全距离为3MB、电压等级为110kV,安全距离为1.5MC、电压等级为750kV,安全距离为8MD、电压等级为500kV,安全距离为5M

电气设备内绝缘的耐受电压是以避雷器的()保护水平为基础,同时乘以一配合系数(安全裕度),用惯用法加以确定。A、操作冲击B、雷电冲击C、操作冲击、雷电冲击D、其他选项均不正确

110kV电压等级的设备不停电时的安全距离是()。

安全距离是由()等因素决定的。A、绝缘水平B、带电作业时过电压水平C、必要的安全裕度D、气象条件

电气设备不停电,电压等级在10kV及以下时安全距离是()米,电压等级在35kV及以下时安全距离是()米。

电气设备绝缘水平是由系统哪些因素最严格的来决定的()。A、最高运行电压B、雷电过电压C、内部过电压D、接触

电气设备在运行时可能承受过电压,因此除了必须按规定采取过电压保护措施外,同时电气设备必须具备规定的绝缘裕度。

安全距离是由绝缘水平、带电作业时过电压水平以及必须的安全裕度三种因素决定的。

安全距离是由()、()以及()三种因素决定的。

带电作业时,人身对带电体的安全距离是根据()而决定的。A、空气的绝缘水平;B、带电作业时的过电压水平;C、必要的安全裕度。D、电流的大小。

判断题安全裕度由测量器具的不确定度所决定。A对B错

多选题安全距离是由()等因素决定的。A绝缘水平B带电作业时过电压水平C必要的安全裕度D气象条件

多选题电气设备绝缘水平是由系统哪些因素最严格的来决定的()。A最高运行电压B雷电过电压C内部过电压D接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