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位分析测量过程中,当电位读数误差为1mV时,对于二价离子,引起结果的相对误差为()%。A、5.8B、6.8C、7.8D、8.8

电位分析测量过程中,当电位读数误差为1mV时,对于二价离子,引起结果的相对误差为()%。

  • A、5.8
  • B、6.8
  • C、7.8
  • D、8.8

相关考题:

下列关于静息电位的说法正确的是:() A是指细胞没有受到外来刺激时的电位差B膜内电位为正,膜外电位为负C它的形成是由于K离子外流造成的D也叫做K离子平衡电位E当细胞外K离子浓度降低时,静息电位增大

当阴阳电离子仪用于人体,人体为负电位时,仪器呈()。 A、负电位状态B、阴极状态C、导入状态D、导出状态

测定饲料中氟含量时总离子强度缓冲溶液的作用是()。A.利于电位值的读数B.利于绘制标准曲线C.消除干扰离子及电位值的影响D.消除干扰离子及酸度的影响

电位式分析仪表(在线酸度计.钠离子监测仪)校验项目,正确的是()。A、转换器误差校验B、参比电极(玻璃电极)性能试验C、测量电极(甘汞)性能试验D、温度补偿误差校验

电位分析测量过程中,电位平衡时间越短越好()。

影响电位测定准确性的因素有()。A、测量温度B、线性范围和电位平衡时间C、溶液特性D、电位测量误差

选择性系数KAB=10-5则该电极主要响应的是()离子,干扰离子是()离子,它意味着B离子活度为()时,引起电位变化与A离子活度数1时引起电位变化相同。

在电位分析中构成电池的参比电极指的是()。A、其电位随待测离子浓(活)度的变化而变化,能指示待测离子的浓(活)度B、其电位不受试液组成变化的影响,而具有较恒定的数值C、能指示待测离子的浓度D、在测量时,通过电路的电流为零时显示的电极电位的电极

直接电位法中,若电位测定误差为1mV,则测定F-离子浓度的相对误差()A、随浓度的增大而增大B、约为1/59C、无法知道D、约为4%

电位分析多用于测量高价离子()。

电位分析测量过程中,当电位读数误差为1mV时,对于一价离子,引起结果的相对误差为()%。A、0.9B、1.9C、2.9D、3.9

电位分析测量过程中,测量不同浓度试液时,应由从高往低测量()。

离子选择电极中,用电位滴定法测量浓度产生的误差比电位法中的标准曲线()。A、大B、小C、差不多D、两者都小

电位分析测量过程中,可以通过搅拌使待测离子快速扩散到电极敏感膜()。

电位分析测量过程中,干扰离子的影响表现在()。A、影响溶液总离子强度大小B、影响溶液的pH值C、使电极产生响应D、与带电离子发生反应

测定饲料中氟含量时总离子强度缓冲溶液的作用是()。A、利于电位值的读数B、利于绘制标准曲线C、消除干扰离子及电位值的影响D、消除干扰离子及酸度的影响

在电位分析中构成电池的指示电极指的是()。A、其电位随待测离子浓(活)度的变化而变化,能指示待测离子的浓(活)度B、其电位不随待测离子浓度的变化而变化C、能指示待测离子的浓度D、在测量时,通过电路的电流为一定的值时,显示的电位

电位分析法中的参比电极,其()。A、电极电位为零B、电极电位为一定值C、电位随溶液中待测离子活度变化而变化D、电位与温度无关

测量离子选择性电极电位的通常用到()。A、电位差计B、与参比电极构成电池C、测量内外膜电极电位D、直接测量膜电位

当达到钾平衡电位时()A、细胞内钠离子浓度高于细胞外B、细胞外钾离子浓度高于细胞内C、膜两侧电位梯度为零D、膜内较膜外电位相对较正E、膜内侧钾离子的净外流为零

二极管"或"门电路的特点是()。A、当所有输入端皆为高电位时,输出才为高电位B、当任意一个输入端有高电位时,输出为高电位C、当任意一个输入端有低电位时,输出为低电位D、当任意一个输入端有低电位时,输出为高电位

电位滴定是以测量电位的变化情况为基础,下列因素影响最大的是()A、外参比电极电位B、液接电位C、不对称电位D、被测离子活度

频率测量时,引入误差的因素有()。A、测量方法引起的误差B、被测信号的调制引起的误差C、测量过程中基准频率引起的误差D、测量包括读数精度的技术特性引起的误差

单选题电位滴定是以测量电位的变化情况为基础,下列因素影响最大的是()A外参比电极电位B液接电位C不对称电位D被测离子活度

单选题直接电位法中,若电位测定误差为1mV,则测定F-离子浓度的相对误差()A随浓度的增大而增大B约为1/59C无法知道D约为4%

单选题在测量过程中如何判断电极是否达到平衡?()A电位变化≤1mv/min可认为响应达到平衡。B电位变化≤3mv/min可认为响应达到平衡。C电位变化≤5mv/min可认为响应达到平衡。D电位变化≥1mv/min可认为响应达到平衡。E电位变化≥5mv/min可认为响应达到平衡。

多选题频率测量时,引入误差的因素有:()。A测量方法引起的误差B被测信号的调制引起的误差C测量过程中基准频率引起的误差D测量包括读数精度的技术特性引起的误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