铝合金的临界变形程度为()%,为防止形成粗大晶粒,则要求每次压力加工时变形量应大于临界变形量。A、10--12B、12--15C、15--17D、12--20

铝合金的临界变形程度为()%,为防止形成粗大晶粒,则要求每次压力加工时变形量应大于临界变形量。

  • A、10--12
  • B、12--15
  • C、15--17
  • D、12--20

相关考题:

若因温度和变形程度选择不当而得到粗大晶粒时,可利用()相变细化晶粒组织。 A、锻造B、热处理C、挤压D、温变形

()后的晶粒大小与变形温度和变形程度有关。 A、冷变形B、热变形C、温变形D、热处理

铸锭经锻造后,粗大柱状晶粒经锻造()和再结晶后变为等轴细晶粒。 A、弹性变形B、塑性变形C、热变形D、冷变形

为了得到细化晶粒组织上的锻件,在制定锻造工艺时,特别是最后一火的锻造,应尽量避免在临界变形程度下进行。即在高温下应采用高于临界变形程度的较大变形量进行锻造,在低温下进行修正时,应采用低于临界变形程度的小变形量进行局部修正。()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变形度大于临界变形度,则晶粒逐渐细化,变形度愈大,晶粒愈细小。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坡度为5°的膨胀土场地,土的塑限为20%,地表下1.0m和2.0m处的天然含水率分别为25%和22%,膨胀土地基的变形量取值为(  )。A、膨胀变形量B、膨胀变形量与收缩变形量之和C、膨胀变形与收缩变形量之大者D、收缩变形量

反复变形检测是主要构件在变形量为40%允许挠度时的压力差。

钢的临界变形速度为()左右,铁在(),黄铜在()左右。

压力加工时要求金属具有最大的塑性变形量,而工具则不允许有任何塑性变形,而且弹性变形也越小越好。

热轧钢材的组织和性能决定于()A、变形程度、变形温度、变形速度B、咬入角、前滑、后滑C、变形区、轧制压力、轧制力矩D、压下量、宽展量、延伸量

关于预留变形量,错误的说法是()A、在确定开挖尺寸时,应预留必要的初期支护变形量,以保证初期支护稳定后,二次衬砌的必要厚度。B、围岩压力越大预留变形量越大。C、当围岩呈“塑性”时,变形量是比较大的。由于预先设定的变形量与初期支护稳定后的实际变形量往往有差距,故应经常量测校正,使延续各衬砌段预留变形量更符合围岩及支护变形实际。D、硬质围岩的预留变形量大于软弱破碎围岩的预留变形量。

为了确定主要构件在变形量为60%允许挠度时的压力差而进行的检测为变形检测。

在一定的退火温度下,冷加工量必须超过某个数值,才能发生再结晶,此加工量称为()A、临界变形量B、变形量C、回复D、以上都不正确

变形度大于临界变形度,则晶粒逐渐细化,变形度愈大,晶粒愈细小。

冷塑性变形对金属显微组织有较大影响,下面描述正确的有()A、随着变形量的增加原来的等轴晶粒将逐渐沿其变形方向伸长。B、随着变形量的增加原来的等轴晶粒将逐渐沿其变形方向缩短。C、变形量很大时,晶粒逐步变成纤维状。D、形成纤维组织后,金属的横向性能优于纵向性能。

金属与合金经塑性变形后,其外形尺寸的改变量与内部晶粒变形的关系是()。A、外形尺寸的改变量大于内部晶粒变形量B、外形尺寸的改变量小于内部晶粒变形量C、外形尺寸的改变量等于内部晶粒变形量D、A和B

在临界变形度范围进行塑性变形再结晶处理时,再结晶晶粒容易特别粗大。

当金属的变形量在临界变形量内时,会得到细小的晶粒。()

对压力大于0.3Mpa,变形量为20~30mm.结构厚度大于和等于300mm的变形缝,应采用()。

临界变形度

临界变形量

单选题欲通过形变和再结晶方法获得细晶粒组织,应避免()A在临界形变量进行塑性变形加工B大变形量C较长的退火时间D较高的退火温度

判断题在临界变形度范围进行塑性变形再结晶处理时,再结晶晶粒容易特别粗大。A对B错

名词解释题临界变形量

问答题为什么升高再结晶退火温度将使金属的再结晶临界变形量减小?

填空题对压力大于0.3Mpa,变形量为20~30mm.结构厚度大于和等于300mm的变形缝,应采用()。

判断题当金属的变形量在临界变形量内时,会得到细小的晶粒。()A对B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