息止合间隙一般为()A、1~2.5mmB、1~3.0mmC、1~3.5mmD、1~4.0mmE、1~4.5mm

息止合间隙一般为()

  • A、1~2.5mm
  • B、1~3.0mm
  • C、1~3.5mm
  • D、1~4.0mm
  • E、1~4.5mm

相关考题:

下颌处于休息状态时,上下牙弓自然分开成一楔形间隙称A.颌间隙B.息止牙合间隙C.牙合高度D.颌间距离E.垂直距离

下颌处于安静状态时,上下牙列之间的距离称为A、正中牙合位B、息止颌位C、息止牙合间隙D、颌间距离E、垂直距离

下颌处于休息状态时,上下牙弓自然分开成一楔形间隙称A.颌间隙B.息止牙合间隙C.颌间距离D.验高度E.垂直距离

上下牙列不接触,下颌处于安静状态时的位置称为A、正中牙合位B、息止颌位C、息止牙合间隙D、颌间距离E、垂直距离

下列关于息止颌位的叙述,正确的是A:从正中关系向正中位滑动的过程B:又叫牙位C:位于正中关系后下方D:上下牙列间有2~3mm的间隙E:息止牙合间隙前小后大

确定息止位的目的是:( )A.确定正中关系B.确定正中牙合位C.确定垂直距离D.确定息止颌间隙

息止牙合间隙的大小为()A、0.5~1.0mmB、1.5~2.0mmC、1.0~3.0mmD、1.0~4.0mmE、4.0mm

当下颌处于休息状态时,上下牙列自然分开,从前向后保持一楔形间隙,称为()A、颌间隙B、息止牙合间隙C、颌间距离D、垂直距离E、牙合距离

息止牙合间隙

下颌处于休息状态时,上下牙弓自然分开成一楔形间隙称()A、颌间隙B、息止牙合间隙C、颌间距离D、验高度E、垂直距离

无牙颌患者下颌处于正中关系位时上下颌牙槽嵴顶间的距离称为()。A、开口度B、息止合间隙C、垂直距离D、颌间距离E、覆合

上下牙列最广泛接触,下颌所处的位置()A、正中牙合位B、息止牙合位C、息止牙合间隙D、颌间距离E、垂直距离

前伸牙合记录是通过下列哪项求得的()A、Christensen现象B、息止牙合间隙C、正中关系D、垂直距离E、以上均不可

下颌处于休息状态时,上下牙弓自然分开成一楔形间隙称()A、颌间隙B、息止合间隙C、合高度D、颌间距离E、垂直距离

下颌处于休息状态时,上下牙弓自然分开成一楔形间隙称()。A、颌间隙B、息止牙合间隙C、牙合高度D、颌间距离E、垂直距离

牙列缺失者,下颌处于正中位上时,上下牙槽嵴之间的距离()A、正中牙合位B、息止牙合位C、息止牙合间隙D、颌间距离E、垂直距离

上下牙列不接触,下颌处于安静状态时的位置()A、正中牙合位B、息止牙合位C、息止牙合间隙D、颌间距离E、垂直距离

单选题下颌处于休息状态时,上下牙弓自然分开成一楔形间隙称()。A颌间隙B息止牙合间隙C牙合高度D颌间距离E垂直距离

单选题下颌处于休息状态时,上下牙弓自然分开成一楔形间隙称()A颌间隙B息止合间隙C合高度D颌间距离E垂直距离

单选题息止合间隙一般为()A1~2.5mmB1~3.0mmC1~3.5mmD1~4.0mmE1~4.5mm

单选题牙列缺失者,下颌处于正中位上时,上下牙槽嵴之间的距离()A正中牙合位B息止牙合位C息止牙合间隙D颌间距离E垂直距离

单选题前伸牙合记录是通过下列哪项求得的()AChristensen现象B息止牙合间隙C正中关系D垂直距离E以上均不可

单选题当下颌处于休息状态时,上下牙列自然分开,从前向后保持一楔形间隙,称为()A颌间隙B息止牙合间隙C颌间距离D垂直距离E牙合距离

单选题上下牙列最广泛接触,下颌所处的位置()A正中牙合位B息止牙合位C息止牙合间隙D颌间距离E垂直距离

单选题上下牙列不接触,下颌处于安静状态时的位置()A正中牙合位B息止牙合位C息止牙合间隙D颌间距离E垂直距离

单选题息止牙合间隙的大小为()A0.5~1.0mmB1.5~2.0mmC1.0~3.0mmD1.0~4.0mmE4.0mm

单选题下颌处于休息状态时,上下牙弓自然分开成一楔形间隙称()A颌间隙B息止牙合间隙C颌间距离D验高度E垂直距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