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知1t铁的渣量为750Kg,渣中二氧化硅=40.1%,每批料出铁量为30t,炉渣碱度变化0.1,假定石灰石有效氧化钙含量为50%,求每批料的石灰石变动量为多少?

已知1t铁的渣量为750Kg,渣中二氧化硅=40.1%,每批料出铁量为30t,炉渣碱度变化0.1,假定石灰石有效氧化钙含量为50%,求每批料的石灰石变动量为多少?


相关考题:

VOD冶炼软铁时,钢水量为30t,入罐时,渣量为1%,Ls=100,钢液含[S]入=0.01%,精炼过程中,渣料等外来材料带入3kg硫,精炼结束后,渣量为3%,渣中硫(S)出=0.40%,求精炼结束后,钢渣间硫的分配比Ls出和钢液含硫量[S]出?(不考虑冶炼过程中S的挥发)

渣、铁罐内的最高渣、铁液面,应低于罐沿()m,正用于出渣、铁的渣、铁罐,不应移动。A、0.3B、0.5C、0.4D、1

某高炉炉缸堆积,需用萤石洗炉,为了使渣中含CaF2达5%,每批料需配多少萤石?(矿批重16000kg,矿耗1.6,渣铁比330kg/t,萤石中CaF2含量80%)

()是指一次铁的上渣量(从渣口放出的渣量)和下渣量(从铁口出的渣量)之比。

高炉采用水冲渣时,下渣沟打炮的主要原因是()。A、下渣量太大B、冲渣水量不足C、下渣中带铁较多

为避免渣口爆炸,当炉缸中的存铁量超过(),严禁放渣。

已知:某高炉料批组成为:烧结矿44t,球团矿11t,烧结矿含铁量56%,球团矿含铁量60%,二次铁间下料20批,渣铁比300kg/t,冶炼炼钢铁。求(1)该高炉的批出铁量为多少?(2)这次铁应该出铁多少?(3)这次铁应该出渣多少?(炼钢铁[Fe]=95%)

渣铁不能按时出净,使炉缸内积存过多的渣铁,导致烧坏风渣口,甚至造成风渣口爆炸的重大事故。

炉凉严重时,出完铁后撇渣器上面多撒保温料,以防冻结。

出钢挡渣操作是为了()。A、控制出钢前期下渣量B、控制出钢后期下渣量C、控制出钢中期下渣量D、以上答案都不对

钢液量30000kg需加入渣料总量为钢液量3%渣料的配比为石灰:萤石:火砖块=4:1:1,计算总渣料加入量及石灰、萤石和火砖块分别加入量。

已知烧结矿中含Fe为45.5%,TiO2为9.58%。渣中(TiO2)23.50%,生铁中(Ti)0.18%,(Fe)94.5%,总铁损5.0%,求吨铁渣量是多少?

下面哪几种情况属于非正常炉况标志:()A、风口明亮,风压曲线表现呆滞,料尺有停滞滑落现象。B、风口明亮,圆周工作均匀,风口不挂渣、涌渣,渣铁物理热充足,上、下渣温一致,风量、风压曲线均匀圆滑,料线均匀正常。C、风口发暗,有时涌渣,风压高,有波动,出渣、出铁前风压升高,风量下降,上、下渣温差别大。D、风口很明亮,但不活跃,渣、铁物理热低。

渣量U=(CaO料-CaO尘)/(CaO渣)。

已知某高炉每批料配比为:矿石15.5吨,焦炭3800公斤,废铁100公斤,其中矿石含铁55%,焦炭灰分12.35%,灰中含铁5%。生铁含铁按93%,废铁含铁按90%。计算每批料出铁量。

引起铁口过浅的原因()。A、渣铁出不净B、下渣量达C、炮泥质量差D、打泥量少

渣铁出净的标志就是实际出铁量和理论出铁量相符。

渣铁不能按时出净,使炉缸内积存过多的渣铁,导致烧坏风渣口,甚至造成()的重大事故。

计算题:某高炉渣铁比为0.42t/t,理论批铁为20t/批,本次铁铁间上料批数为18批,(假设此前铁不亏渣,且每个渣罐装30t),求本次铁至少需几个渣罐?

某高炉原渣R2=1.15,现要求渣R2提至1.20,求每批料需补Q量为多少?(矿批重16t,矿耗1.6,渣铁比330kg/t,渣中SiO2=36%)

计算题:高炉一次铁的上渣量为140t,下渣量为40t,计算出上下渣比。

计算题:VOD冶炼软铁时,钢水量为30t,入罐时,渣量为1%,Ls=100,钢液含[S]入=0.01%,精炼过程中,渣料等外来材料带入3kg硫,精炼结束后,渣量为3%,渣中硫(S)出=0.40%,求精炼结束后,钢渣间硫的分配比Ls出和钢液含硫量[S]出?(不考虑冶炼过程中S的挥发)

计算题:已知:1000kg钢铁料含锰0.58%,终点钢水余锰(一般为装入量的30%~40%,取30%)为0.17%,渣中MnO含量为3.92%,钢水量(按装入量的90%计算)为900kg,求渣量占钢水的比例。(Mn原子量55,O原子量16%)

已知炼钢过程中各种炉料带入的磷有P料公斤,出钢量Q吨,渣中4CaO、P2O5含量为a%,吨钢渣量为b公斤/吨,列出钢水中的[P]含量的计算公式(钢中回磷不计)。

炉温剧凉而又悬料时,处理过程中()A、以处理悬料为主B、以处理炉凉为主C、见渣后坐料D、出完铁就坐料

锅炉运行中,应根据出渣量调整干排渣机链条速度。

单选题渣、铁罐内的最高渣、铁液面,应低于罐沿()m,正用于出渣、铁的渣、铁罐,不应移动。A0.3B0.5C0.4D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