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量测量装置的频率测量精度误差应不超过多少Hz()A、0.0001B、0.001C、0.01D、0.1

相量测量装置的频率测量精度误差应不超过多少Hz()

  • A、0.0001
  • B、0.001
  • C、0.01
  • D、0.1

相关考题:

已知测量齿轮齿数Z=18,采用变磁通感应式传感器测量工作轴转速(如下图所示)。若测得输出电动势的交变频率为 24(Hz),求:被测轴的转速 n(r/min)为多少?当分辨误差为±1 齿时,转速测量误差是多少?

用测量法检测零件时,测量精度取决于______和______。 A.量具精度/测量技术B.量具精度/测量精度C.读数误差/测量精度D.测量技术/读数误差

结构静载试验对量测仪器精度要求为下列哪一项?(  )A、测量最大误差不超过5%B、测量最大误差不超过2%C、测量误差不超过5‰D、测量误差不超过2‰

在轴向位移保护装置中,位移表的误差应不超过测量范围的±4%。A对B错

检定0.2级变送器的检定装置,装置中输出测量用仪表允许的测量误差不超过()。A、±0.05%;B、±0.02%;C、±0.01%;D、±0.1%。

电测量变送器检定装置电压回路的电压损耗应不超过检定装置基本误差限的1/5。

关于同步相量测量的技术指标不正确的是()A、相量测量,幅度误差0.2%,角度误差不超过0.2度B、频率测量,45-55Hz,误差不超过0.01HzC、动态记录,连续记录,最快100Hz数据存储D、实时通信,按照标准协议传送动态数据:20Hz,50Hz,100Hz

在数字测量控制领域中,两种最基本、最重要的信号是电压量和频率量。其中频率量较电压量()A、测量精度更高,适合高精度测量B、测量速度更快,适合高速测量C、抗干扰性强,适合远距离传输D、以上都不对

在额定频率时相量测量装置对基波电压和电流幅值的测量误差应不超过多少()A、0.2B、0.5C、0.8D、1

相量测量装置的暂态数据应至少保存多少个() A、100B、1000C、10000D、100000

同步相量测量利用同步时钟秒脉冲作为同步相量测量装置的采样脉冲,采样脉冲的同步误差应不大于()A、±1μsB、±1msC、±1.5msD、±1s

测量结果与真实值接近程度的量称为测量精度,测量精度一般用最大相对百分误差的倒数表示。

频率测量时应考虑测量方法、被测信号的调制、测量过程中基准频率、测量包括读数精度的技术特性、传播路径等因素引起的误差。

在频率测量时,通常测量设备的精度应优于发射机频率容限()。频率标准和测量方法产生的各类误差()之和构成整个系统的最大误差。

频率测量时,引入误差的因素有()。A、测量方法引起的误差B、被测信号的调制引起的误差C、测量过程中基准频率引起的误差D、测量包括读数精度的技术特性引起的误差

下列关于相量测量装置的对时功能的说法,正确的是()A、相量测量单元应具有采用全站统一时钟系统对时接口B、时钟的对时精度优于±1µs,守时精度1小时内不超过55µsC、采用IRIG-B(DC.对时时,接口需采用光纤接口D、当接收授时信号丢失或者异常时,应能维持正常工作,并建立事件标识

用某一阶传感器测量100Hz的正弦信号,如要求幅值误差限制在±5%以内,时间常数应取多少?如果用该传感器测量50Hz的正弦信号,其幅值误差和相位误差各为多少?

侦察设备测量频率误差的大小称为测频精度。

同步相量测量装置在45Hz~55Hz范围内,频率测量误差应不大于()Hz。A、0.001HzB、0.002HzC、0.005HzD、0.01Hz

下列()量是由相量测量装置通过采样计算得出的。A、三相电压和三相电流B、有功和无功C、正序电压相量D、频率和频率变化率

机床几何精度标准中,对有些项目的公差规定了测量范围。角度公差规定在1m长度上不超过0.02mm,但在实际测量角度误差时,很少去测量1m的距离,这时可按比例来确定所用测量范围的( )。A、公差精度B、角度误差C、测量值D、公差值

检定0.5级变送器的检定装置,装置中输出测量用仪表允许的测量误差应不超过()。A、±0.1%;B、±0.05%;C、±0.02%;D、±0.01%。

装置任一相电流回路产生的交变磁场,引起其他相电能测量误差的变化,不应超过装置最大允许误差的1/6。

在轴向位移保护装置中,位移表的误差应不超过测量范围的±4%。

单选题结构静载试验时量测仪器精度要求为下例哪一项?A测量最大误差不超过5%B测量最大误差不超过2%C测量误差不超过5%D测量误差不超过2%

单选题结构静载试验对量测仪器精度要求为下列哪一项?(  )[2013年真题]A测量最大误差不超过5%B测量最大误差不超过2%C测量误差不超过5‰D测量误差不超过2‰

多选题频率测量时,引入误差的因素有:()。A测量方法引起的误差B被测信号的调制引起的误差C测量过程中基准频率引起的误差D测量包括读数精度的技术特性引起的误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