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大娘,68岁,糖尿病史15年。2个月前跌倒后发生股骨颈骨折,一直卧床休息。为避免李大娘长期卧床,以下措施正确的是()A、积极治疗骨折B、积极治疗糖尿病C、让老人尽早康复训练D、让老人尽早下床活动E、应减少活动,绝对卧床休息

李大娘,68岁,糖尿病史15年。2个月前跌倒后发生股骨颈骨折,一直卧床休息。为避免李大娘长期卧床,以下措施正确的是()

  • A、积极治疗骨折
  • B、积极治疗糖尿病
  • C、让老人尽早康复训练
  • D、让老人尽早下床活动
  • E、应减少活动,绝对卧床休息

相关考题:

问:养父母解除收养关系后可否要求养子女支付在抚养期间的生活费、教育费等费用? 李大娘,现年70岁,她和丈夫没有生育孩子。30多年前,李大娘夫妇抱回一男孩回家抚养,唤名为李三。经李大娘精心照顾,李三长大成人。李三19岁时,李大娘夫妇为给儿子成亲,倾其所有,东挪西凑,盖了一幢两层的楼房。李三成亲后常因家务琐事和婆媳关系,与李大娘发生争吵。在李大娘丈夫去世后,李三更是变本加厉,对老母亲的生活起居不管不问,为此村邻及乡干部多次做工作都无济于事。2004年,李大娘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解除与李三的收养关系,并要求李三支付在其抚养期间的生活费、教育费及其他各项开支8万元。对李大娘的诉讼请求法院是否会予以支持?

李老太,81岁,独居,傍晚时分邻居发现其跌倒在家门外,当即不能站立。老人诉右髋部疼痛异常,送往医院。主诉高血压病史20余年,一直服用2种降压药,具体药名不详。有慢性青光眼病史,视力较差。双膝骨关节炎10余年。前一次跌倒是在2个月前的如厕后,当时可站立和行走,无其他不适。体格检查:体温 37.1℃,脉搏80次/分钟,呼吸20次/分钟,血压140/85mmHg,全身体检未见明显异常。X线摄片检查,显示老人股骨颈头下型骨折,完全移位。问题:(1).李老太发生跌倒的危险因素可能有哪些?(2).李老太出院以前,护士应该从哪几个方面指导病人和家属预防再跌倒?

李大娘,68岁,2个月前跌倒后发生股骨颈骨折,一直卧床休息。既往糖尿病史15年。为避免李大娘长期卧床,以下措施不正确的是A、积极治疗骨折B、积极治疗糖尿病C、让老人尽早康复训练D、让老人尽早下床活动E、为促进老人骨折尽早愈合,让老人减少活动,绝对卧床休息关于李大娘饮食护理,最恰当的是A、高蛋白质、糖、脂肪、维生素、矿物质和纤维素食物B、高蛋白质、糖、脂肪、维生素、矿物质和纤维素食物,多饮水C、高糖、脂肪、维生素、矿物质和纤维素食物,多饮水D、高蛋白质、脂肪、维生素、矿物质和纤维素食物,多饮水E、高蛋白质、脂肪、维生素和矿物质食物,多饮水

男性,65岁,跌倒后造成右股骨颈骨折,若其X线片显示其远端骨折线与两髂嵴连线的夹角(Pauwells角)为20°,说明此骨折属于( )A.股骨头下骨折B.经股骨颈骨折C.股骨颈基底骨折D.内收型骨折E.外展型骨折

为避免李大娘长期卧床,以下措施不正确的是李大娘,68岁,2个月前跌倒后发生股骨颈骨折,一直卧床休息。既往糖尿病史15年。

关于李大娘饮食护理,最恰当的是李大娘,68岁,2个月前跌倒后发生股骨颈骨折,一直卧床休息。既往糖尿病史15年。

患者李某,女性,68岁,2个月前跌倒后发生股骨颈骨折,一直卧床休息。既往糖尿病史15年。为避免患者长期卧床,以下措施不正确的是A.为促进老人骨折尽早愈合,让老人减少活动,绝对卧床休息B.让老人尽早康复训练C.积极治疗骨折D.积极治疗糖尿病E.让老人尽早下床活动

李大娘,68岁,2个月前跌倒后发生股骨颈骨折,一直卧床休息。既往糖尿病史15年。关于李大娘饮食护理,最恰当的是A.高蛋白质、糖、脂肪、维生素、矿物质和纤维素食物B.高蛋白质、糖、脂肪、维生素、矿物质和纤维素食物,多饮水C.高糖、脂肪、维生素、矿物质和纤维素食物,多饮水D.高蛋白质、脂肪、维生素、矿物质和纤维素食物,多饮水E.高蛋白质、脂肪、维生素和矿物质食物,多饮水

患者李某,女性,68岁,2个月前跌倒后发生股骨颈骨折,一直卧床休息。既往糖尿病史15年。关于患者饮食护理,最恰当的是A.高蛋白质、脂肪、维生素和矿物质食物,多饮水B.高糖、脂肪、维生素、矿物质和纤维素食物,多饮水C.高蛋白质、糖、脂肪、维生素、矿物质和纤维素食物D.高蛋白质、脂肪、维生素、矿物质和纤维素食物,多饮水E.高蛋白质、糖、脂肪、维生素、矿物质和纤维素食物,多饮水

李大娘,68岁,2个月前跌倒后发生股骨颈骨折,一直卧床休息。既往糖尿病史15年。为避免李大娘长期卧床,以下措施不正确的是A.积极治疗骨折B.积极治疗糖尿病C.让老人尽早康复训练D.让老人尽早下床活动E.为促进老人骨折尽早愈合,让老人减少活动,绝对卧床休息

李老太,女,81岁,独居,傍晚时分邻居发现其跌倒在家门外,当即不能站立。老人诉左髋部疼痛异常,送往医院。有高血压史20余年,一直服用2种降压药,具体不详。有慢性青光眼病史,视力较差。双膝骨关节炎10余年。前一次跌倒是在2个月前的如厕后,当时可站立和行走,无其他不适。 体格检查:体温37.1℃,脉搏80次/分钟,呼吸20次/分钟,血压140/85mmHg,全身体检未见明显异常。X线摄片检查,显示病人股骨颈头下型骨折,完全移位。老太发生跌倒的危险因素可能有哪些?

李老太,女,81岁,独居,傍晚时分邻居发现其跌倒在家门外,当即不能站立。老人诉左髋部疼痛异常,送往医院。有高血压史20余年,一直服用2种降压药,具体不详。有慢性青光眼病史,视力较差。双膝骨关节炎10余年。前一次跌倒是在2个月前的如厕后,当时可站立和行走,无其他不适。 体格检查:体温37.1℃,脉搏80次/分钟,呼吸20次/分钟,血压140/85mmHg,全身体检未见明显异常。X线摄片检查,显示病人股骨颈头下型骨折,完全移位。李老太出院以前,护士应该从哪几个方面指导病人和家属预防再跌倒?

李大娘,68岁,糖尿病史15年。2个月前跌倒后发生股骨颈骨折,一直卧床休息。关于李大娘饮食护理最恰当的是()A、高蛋白质、糖、脂肪、维生素、矿物质和纤维素食物B、高蛋白质、脂肪、维生素和矿物质食物、多饮水C、高糖、脂肪、维生素、矿物质和纤维素食物、多饮水D、高蛋白质、脂肪、维生素、矿物质和纤维素食物、多饮水

王大娘,71岁,早晨上台阶时,摔倒在地(臀部着地),不能站立和行走,自感局部剧痛,神志尚清楚,家人随即将其送往医院。老人平常视力不好,最近未服用药物,患类风湿关节炎20年,颈椎病5年,曾跌倒过1次。该老人最可能发生了()。A、髌骨骨折B、上肢前臂骨折C、头部外伤D、股骨颈骨折E、髋关节脱位

患者,80岁,独居,傍晚时分邻居发现其跌倒在家门外,当即不能站立。患者诉右髋部疼痛异常,送往医院。主诉高血压病史20余年,一直服用2种降压药,具体药名不详。有慢性青光眼病史,视力较差。双膝骨关节炎10余年。前一次跌倒是在2个月前的如厕后,当时可站立和行走,无其他不适。全身体检未见明显异常。X线摄片检查,显示患者股骨颈头下型骨折,完全移位。患者发生跌倒的危险因素可能有哪些?

李大娘,68岁,2个月前跌倒后发生股骨颈骨折,一直卧床休息。既往糖尿病史15年。关于李大娘饮食护理,最恰当的是()。A、高蛋白质、糖、脂肪、维生素、矿物质和纤维素食物B、高蛋白质、糖、脂肪、维生素、矿物质和纤维素食物,多饮水C、高糖、脂肪、维生素、矿物质和纤维素食物,多饮水D、高蛋白质、脂肪、维生素、矿物质和纤维素食物,多饮水E、高蛋白质、脂肪、维生素和矿物质食物,多饮水

问答题李老太,女,81岁,独居,傍晚时分邻居发现其跌倒在家门外,当即不能站立。老人诉左髋部疼痛异常,送往医院。有高血压史20余年,一直服用2种降压药,具体不详。有慢性青光眼病史,视力较差。双膝骨关节炎10余年。前一次跌倒是在2个月前的如厕后,当时可站立和行走,无其他不适。 体格检查:体温37.1℃,脉搏80次/分钟,呼吸20次/分钟,血压140/85mmHg,全身体检未见明显异常。X线摄片检查,显示病人股骨颈头下型骨折,完全移位。李老太出院以前,护士应该从哪几个方面指导病人和家属预防再跌倒?

单选题李大娘,68岁,糖尿病史15年。2个月前跌倒后发生股骨颈骨折,一直卧床休息。关于李大娘饮食护理最恰当的是()A高蛋白质、糖、脂肪、维生素、矿物质和纤维素食物B高蛋白质、脂肪、维生素和矿物质食物、多饮水C高糖、脂肪、维生素、矿物质和纤维素食物、多饮水D高蛋白质、脂肪、维生素、矿物质和纤维素食物、多饮水

单选题男性,65岁,跌倒后造成右股骨颈骨折,若其X线片显示其远端骨折线与两髂嵴连线的夹角(Pauwells角)为20°,说明此骨折属于()A股骨头下骨折B经股骨颈骨折C股骨颈基底骨折D内收型骨折E外展型骨折

单选题李大娘,68岁,2个月前跌倒后发生股骨颈骨折,一直卧床休息。既往糖尿病史15年。为避免李大娘长期卧床,以下措施不正确的是()A积极治疗骨折B积极治疗糖尿病C让老人尽早康复训练D让老人尽早下床活动E为促进老人骨折尽早愈合,让老人减少活动,绝对卧床休息

问答题李老太,女,81岁,独居,傍晚时分邻居发现其跌倒在家门外,当即不能站立。老人诉左髋部疼痛异常,送往医院。有高血压史20余年,一直服用2种降压药,具体不详。有慢性青光眼病史,视力较差。双膝骨关节炎10余年。前一次跌倒是在2个月前的如厕后,当时可站立和行走,无其他不适。 体格检查:体温37.1℃,脉搏80次/分钟,呼吸20次/分钟,血压140/85mmHg,全身体检未见明显异常。X线摄片检查,显示病人股骨颈头下型骨折,完全移位。老太发生跌倒的危险因素可能有哪些?

多选题李大娘,68岁,糖尿病史15年。2个月前跌倒后发生股骨颈骨折,一直卧床休息。为避免李大娘长期卧床,以下措施正确的是()A积极治疗骨折B积极治疗糖尿病C让老人尽早康复训练D让老人尽早下床活动E应减少活动,绝对卧床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