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差测量中两大类基准是()。

公差测量中两大类基准是()。


相关考题:

形位公差分为形状公差和位置公差两大类。()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机床几何精度标准中,对有些项目的公差规定了测量范围。角度公差规定在( )长度上不超过0.02mm,但在实际测量角度误差时,很少去测量1m的距离,这时可按比例来确定所用测量范围的公差值。A.0.5mB.1mC.1.5mD.2m

整车式车身是否发生断裂变形可通过( )来判断。 A、测量部件长度是否超出配合公差B、测量车身部件的高度是否超出配合公差C、测量车身宽度是否超出配合公差

焊装的白车身测量报告中,关于红、黄、绿色的测量点,下列哪些说法是错误的()。A、绿色的测量点是指小于或等于50%公差的测量点B、黄色的测量点是指大于75%公差且小于等于100%公差的测量点C、红色的测量点是指超出130%公差的测量点D、等于100%公差的测量点的颜色应为红色

测量要求中,车身主要RPS点的校准公差为+/-0.5mm,辅助RPS点的校准公差为+/-1.0mm。

技术测量中的测量要素有()。A、被测对象B、测量方法C、测量准确度D、形位公差

φ12H8表示()。A、φ12为基本尺寸B、φ12为测量尺寸C、H为基本偏差D、8为公差等级E、为基孔制间隙配合

在基孔制配合中,基准孔的公差带确定后,配合的最小间隙或最小过盈由轴的()确定。A、基本偏差B、公差等级C、公差数值D、实际偏差

公差标准是对()的限制性措施,采用()是贯彻公差与配合制的技术保证。

()是孔的公差带位置不变,只改变轴的公差带位置。A、基孔制B、基轴制C、标准公差

基孔制的轴孔间隙配合中的轴径公差应标注()。A、正公差B、负公差C、零公差D、正负公差

形位公差共分两大类:一类是形状公差,有6项;另一类是(),有8项。

相对测量(比较测量)中,仪器的示值范围应大于被测尺寸的公差值。

一般用手动式基节仪或万能测齿仪测量()。A、公称基节B、基节误差C、基节公差D、基节偏差

一般用手动式基节仪或万能测量仪测量()。A、公称基节B、基节误差C、基节公差D、基节偏差

在形位公差测量中,基准的体验形式只能采用直接法。

基孔制配合中,基准孔公差带确定后,配合最小间隙或最小过盈由轴的()确定。A、基本偏差B、公差等级C、公差数值D、实际偏差

在相对测量中,测量器具的示值范围,应大于被测尺寸的公差。

作业验收标准是线路维护中各种作业的公差界限,验收标准必须从严制订。

当同样满足功能要求时,应该选用测量()的项目代替测量()的项目。例如,同轴度公差常常可以用径向跳动公差或径向全跳动公差来代替。用端面圆跳动代替端面垂直度公差

机械和仪器制造中的重要基础标准是()A、公差带B、基本偏差C、标准公差D、公差配合

按照国家标准规定,形位公差分()和()两大类。

相同规格的零件具有互换性,允许零件的几何参数有一个变动量,也就是允许加工误差有一个范围,这个允许的变动量称为公差。它包括()。A、测量公差、形状公差、位置公差B、尺寸公差、精度公差、位置公差C、尺寸公差、形状公差、位置公差D、测量公差、精度公差、仪器公差

公差配合中,()代表基孔制,h代表基轴制。A、AB、FC、HD、I

机床几何精度标准中,对有些项目的公差规定了测量范围。角度公差规定在1m长度上不超过0.02mm,但在实际测量角度误差时,很少去测量1m的距离,这时可按比例来确定所用测量范围的( )。A、公差精度B、角度误差C、测量值D、公差值

填空题公差标准是对()的限制性措施,采用()是贯彻公差与配合制的技术保证。

单选题机械和仪器制造中的重要基础标准是()A公差带B基本偏差C标准公差D公差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