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管弯管后,测量壁厚减薄时应在弯头内弯处测厚。

钢管弯管后,测量壁厚减薄时应在弯头内弯处测厚。


相关考题:

圆筒形元件附加壁厚考虑的主要因素包括( )。A、钢板或管子的下偏差B、元件使用期间的腐蚀减薄量C、钢板卷制时的工艺减薄量D、弯管时的工艺减薄量及弯管应力所产生的影响

冷煨钢管时,每对胎具只能煨一种()的弯管。 A、壁厚B、外径C、内径D、公称直径

画焊制弯头下料图时要做壁厚处理,否则下料组对后弯管的角度()预定的角度。 A、大于B、等于C、小于

管子煨弯时高压管壁厚的减薄率,要求不超过壁厚的()%。 A、5B、10C、15

对需重点管理的管道或有明显腐蚀和冲刷减薄的弯头、三通、管径突变部位及相邻直管部位应在全面检验时采取定点测厚或抽查的方式进行壁厚测定,在线检验时不必检验()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附加壁厚的考虑因素不包括( )。A.弯管时的工艺减薄及弯管应力所产生的影响B.钢板或管子的上偏差C.钢板卷制时的工艺减薄量D.元件使用期间的腐蚀减薄量

管道壁厚的减薄率的计算公式为()。A、弯制前的壁厚-弯制后的壁厚/弯制前的壁厚B、弯制前的壁厚-弯制后的壁厚/弯制后的壁厚C、弯制后的壁厚-弯制前的壁厚/弯制前的壁厚D、弯制后的壁厚-弯制前的壁厚/弯制后的壁厚

DL/T438-2009规定:每次A级检修应对以下管件进行硬度、金相组织检验,硬度和金相组织检验点应在前次检验点处或附近区域,不包括()。A、安装前硬度、金相组织异常的管件B、安装前不圆度较大、外弧侧壁厚较薄的弯头/弯管C、锅炉入口第一个弯头/弯管

机炉外管道外表面(含弯头、弯管)应无()。缺陷经处理后,壁厚小于最小理论壁厚或减薄余量不够一个检修周期的应进行更换。A、裂纹B、褶皱、腐蚀坑C、过度氧化、划痕D、机械损伤和明显变形

液压、气动、润滑系统管路应采用无缝弯头或冲压焊接弯头,其弯管应符合下列要求()。A、弯制焊接钢管时,应使焊缝位于弯曲方向的侧面;B、管子外径小于30mm时,管子的短、长径比不应小于90%,并不得出现波纹和扭曲;管子外径大于等于30mm时,管子短、长径比不应小于80%,并不得有明显的凹痕及压扁现象。C、液压、润滑系统管子应采用机械常温弯曲,气动系统管子宜采用机械常温弯曲;对大直径、厚壁管子采用热弯时,弯制后应保持管内的清洁度要求;D、管壁冷弯的壁厚减薄量不应大于壁厚的15%,热弯的壁厚减薄量不应大于壁厚的20%;

对于弯头处允许的壁厚减薄量δ,当弯管半径R≥3.5D时,应小于()。A、20%B、15%C、10%D、5%

弯曲()的钢管时,应在管内灌满灌实沙子后再进行。A、直径大、壁厚B、直径小、壁薄C、直径小、壁厚D、直径大、壁薄

弯管时,弯头外侧管壁要减薄,但最大减薄量不能超过管壁厚度的()。A、5%B、10%C、15%D、20%

对于有明显腐蚀和冲刷减薄的弯头、三通、管径突变部位及相邻直管部位应采用()的方式进行壁厚测定。A、定点测厚B、射线检查C、蠕胀测点检查D、磁粉或着色检查

对需重点管理的管道或有明显腐蚀和冲刷减薄的弯头、三通、管径突变部位及相邻直管部位应在全面检验时采取定点测厚或抽查的方式进行壁厚测定,在线检验时不必检验。

高压管弯制后,壁厚减薄率不超过(),且最小壁厚不小于()。

20号钢管冷弯后,钢管公称壁厚小于()不需要进行热处理。

管子弯制后,弯管部分壁厚减薄率=()。

关于管子的相对壁厚,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弯管的变形与相对壁厚有关B、弯管的变形与相对壁厚无关C、相对壁厚=壁厚/直径D、相对壁厚是用来选择一般弯管弯曲半径的依据

弯管制作时,()应符合规定的要求。A、下料长度B、弯曲半径C、管子壁厚D、壁厚减薄率

壁厚千分尺主要用于测量弯管或弧形工件的壁厚。

弯管质量有()A、圆度B、不确定C、波纹度D、璧厚减薄量

多选题机炉外管道外表面(含弯头、弯管)应无()。缺陷经处理后,壁厚小于最小理论壁厚或减薄余量不够一个检修周期的应进行更换。A裂纹B褶皱、腐蚀坑C过度氧化、划痕D机械损伤和明显变形

填空题高压管弯制后,壁厚减薄率不超过(),且最小壁厚不小于()。

单选题管道壁厚的减薄率的计算公式为()。A弯制前的壁厚-弯制后的壁厚/弯制前的壁厚B弯制前的壁厚-弯制后的壁厚/弯制后的壁厚C弯制后的壁厚-弯制前的壁厚/弯制前的壁厚D弯制后的壁厚-弯制前的壁厚/弯制后的壁厚

单选题画焊制弯头下料图时要做壁厚处理,否则下料组对后弯管的角度()预定的角度。A大于B等于C小于

多选题弯管制作时,()应符合规定的要求。A下料长度B弯曲半径C管子壁厚D壁厚减薄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