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定开口闪点时,内坩埚内剩余洗涤剂应()。A、烘箱干燥B、自然干燥C、空气吹干D、煤气灯加热

测定开口闪点时,内坩埚内剩余洗涤剂应()。

  • A、烘箱干燥
  • B、自然干燥
  • C、空气吹干
  • D、煤气灯加热

相关考题:

测定残炭含量时,外铁坩埚内沙层厚度约为25毫米。()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测定开口闪点的测定装置应放在避风的地方并用防护屏围着,以使闪点能够看得更清楚。()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透平油的闪点用开口式仪器测定,绝缘油的闪点用闭口式仪器测定

开口杯法测定闪点值比闭口杯法测定的闪点值低些。

测定残炭含量时,量取好试样后,应将试样放入()。A、内铁坩埚中央B、外铁坩埚中央C、内铁坩埚靠近火焰处D、外铁坩埚靠近火焰处

开口杯法测定石油产品的闪点,闪点低于210℃的试样,内坩埚试样液面距离坩埚口部()毫米。A、10B、11C、12D、13

在油品闪点的测定中,测轻质油的闪点时应采用()方法。A、开口杯法B、闭口杯法C、两种方法均可D、都不行

测定康氏残炭含量时,量取好试样后,应将试样放入()。A、内铁坩埚中央B、外铁坩埚中央C、内铁坩埚靠近火焰处D、外铁坩埚靠近火焰处

测定挥发分后坩埚内的残留物就是固定碳。

测定开口闪点,点火器火焰长度应预先调整为3-4mm。

测定残炭含量时,外铁坩埚内沙层厚度约为25mm。

测定开口闪点,温度到达预计闪点前40℃时,应控制升温速度为()℃。A、4±1B、3±1C、2±1D、5±1

开口杯法测定燃点,对于砂层规定的描述正确的是()。A、两坩埚之间砂层厚度可为6mmB、两坩埚之间的砂层厚度应为4-8mmC、细纱的表面应距离内坩埚口部边缘约11mmD、细纱的表面应距离内坩埚口部边缘约13mm

测定开口闪点时,点火器火焰从坩埚一边移至另一边需要时间为()s。A、1B、2-3C、2-4D、3-4

测定开口闪点的测定装置应放在避风的地方并用防护屏围着,以使闪点能够看得更清楚。

开口杯和闭口杯闪点测定仪的区别是()。A、仪器不同B、温度计不同C、加热和引火条件不同D、坩埚不同

在油品闪点的测定中,测轻质油的闪点时应采用哪种方法?()A、开口杯法B、闭口杯法C、两种方法均可

开口杯法测定燃点,内坩埚底部与外坩埚底部应保持厚度()毫米的砂层。A、3-4B、4-6C、5-8D、4-8

测定油品闪点的方法有闭口闪点法和开口闪点法,同一油品的开口闪点比闭口闪点()A、高B、低C、不高也不低D、或高或低

康氏残炭测定设备不包括()。A、样品管B、内铁坩埚C、外铁坩埚D、瓷坩埚

测定克利夫兰开口闪点时,点火应从预计闪点前()开始。A、10℃B、20℃C、28℃D、56℃

测定试油开口闪点,试油注入内坩埚时,对于闪点在210℃及以下的试油,液面距离坩埚上部边缘为()毫米,对于闪点高于210℃的试油,液面距离上部边缘为()毫米。

单选题采用开口杯法测定油品闪点时,温度计应垂直放在内坩埚试油中,温度计水银球的伴必须放在()。A内坩埚中心,并与坩埚底和试油液面成为不相等的距离B内坩埚中心,并与坩埚底和试油液面成为相等的距离C内坩埚中心,并位于坩埚底和坩埚口的下1/3处

填空题测定试油开口闪点时,当试油温度达到预计闪点前()℃时,将点火器(火焰长度应预先调到3~4毫米)放在距离试油液面()毫米处,并沿着坩埚内径的水平面作直线移动,从坩埚的一边移至另一边所需时间2~3秒。

填空题测定试油开口闪点,试油注入内坩埚时,对于闪点在210℃及以下的试油,液面距离坩埚上部边缘为()毫米,对于闪点高于210℃的试油,液面距离上部边缘为()毫米。

单选题采用开口杯法测定油品闪点时,点火器从坩埚的一边移至另一边所需的时间应为()。A1~2SB2~3SC3~4S

单选题轻质润滑油测定的闪点是()A闭口闪点B开口闪点C可能是闭口闪点,也可能是开口闪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