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8年3月,毛泽东、周恩来、任弼时率党中央领导机关东渡黄河,前往晋察冀解放区,最后于4、5月到达()。A、大同B、太原C、西柏坡D、石家庄

1948年3月,毛泽东、周恩来、任弼时率党中央领导机关东渡黄河,前往晋察冀解放区,最后于4、5月到达()。

  • A、大同
  • B、太原
  • C、西柏坡
  • D、石家庄

相关考题:

毛泽东、周恩来、任弼时率中共中央工委来到西柏坡的时间是()。 A.1947年3月B.1948年3月C.1948年5月D.1947年5月

1947年11月12日石门的解放,使晋察冀和晋冀鲁豫两大解放区连成一片,( )对此给予了高度的评价,称之为“夺取大城市之创例”,并以《喜闻收复石门》为题赋诗祝贺。A、毛泽东 B、朱德 C、周恩来 D、聂荣臻

1947年7月至9月,在()主持下,中共中央工作委员会在河北平山县西柏坡召开全国土地会议,制定了《中国土地法大纲》。A、毛泽东 B、周恩来 C、刘少奇 D、任弼时

92.1947 年7 月至9 月,在( )主持下,中共中央工作委员会在河北平山县西柏坡召开全国土地会议,制定了《中国土地法大纲》。A.毛泽东B.周恩来C.刘少奇D.任弼时

毛泽东和党中央在河北平山县西柏坡指导了抗日战争()。A、正确B、错误

遵义会议改组了中央领导机关。在行军途中又成立了由()组成的三人军事领导小组。A、毛泽东周恩来王稼祥B、周恩来毛泽东张闻天C、博古朱德毛泽东D、毛泽东周恩来朱德

中共中央在西柏坡期间的五大书记是()A、毛泽东、朱德、周恩来、刘少奇、任弼时B、毛泽东、朱德、周恩来、刘少奇、董必武C、毛泽东、朱德、董必武、刘少奇、任弼时D、毛泽东、董必武、周恩来、刘少奇、任弼时

为加强华北解放区建设,5月9日,党中央、中央军委决定晋察冀和晋冀鲁豫两大解放区合并为()解放区

1946年10月,国民党军占领晋察冀解放区首府(),达到向解放区全面进攻的顶点。A、太原B、石家庄C、承德D、张家口

为陈列馆题名“西柏坡纪念馆”的是()A、毛泽东B、邓小平C、周恩来D、江泽民

毛泽东主席进京之前在河北省保留的最完整的农村指挥所是()A、西柏坡B、城南庄晋察冀军区司令部旧址C、直隶总督署D、八路军129师司令部旧址

解放战争关键时期,党中央主要由5位同志组成的领导集体主持工作,对中国革命的最终胜利发挥了重要作用。为此,西柏坡纪念馆广场正中塑造了当时指挥“三大战役”的5位领导人铜雕,分别是()。A、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朱德、贺龙B、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朱德、任弼时C、毛泽东、刘少奇、叶剑英、朱德、贺龙D、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邓小平、贺龙

在中共七大上,分别做了重要报告的有()A、毛泽东B、刘少奇C、任弼时D、朱德E、周恩来

1945年8月,()代表中国共产党赴重庆参加了国共谈判。A、周恩来、王若飞、林伯渠B、毛泽东、林伯渠、王若飞C、毛泽东、周恩来、任弼时D、毛泽东、周恩来、王若飞

新中国成立后,党中央非常重视治黄工作,1952年,()第一次出京视察,就选了黄河,并发出了“要把黄河的事情办好”的伟大号召。A、毛泽东B、刘少奇C、周恩来

邓小平在谈到中国共产党的建党学说时指出,把列宁的建党学说发展得最完备的是()。A、毛泽东B、刘少奇C、周恩来D、任弼时

填空题为加强华北解放区建设,5月9日,党中央、中央军委决定晋察冀和晋冀鲁豫两大解放区合并为()解放区

单选题1948年3月,毛泽东、周恩来、任弼时率党中央领导机关东渡黄河,前往晋察冀解放区,最后于4、5月到达()。A大同B太原C西柏坡D石家庄

单选题1946年10月,国民党军占领晋察冀解放区首府(),达到向解放区全面进攻的顶点。A太原B石家庄C承德D张家口

单选题1947年7月至9月,在()主持下,中共中央工作委员会在河北平山县西柏坡召开全国土地会议,制定了《中国土地法大纲》。A毛泽东B周恩来C刘少奇D任弼时

问答题1949年春,为什么毛泽东把离开西柏坡前往北平比作“赶考”?

单选题邓小平在谈到中国共产党的建党学说时指出,把列宁的建党学说发展得最完备的是()。A毛泽东B刘少奇C周恩来D任弼时

单选题“面壁十年图破壁”一语出自()的诗作。A毛泽东B周恩来C朱德D任弼时

单选题遵义会议改组了中央领导机关。在行军途中又成立了由()组成的三人军事领导小组。A毛泽东周恩来王稼祥B周恩来毛泽东张闻天C博古朱德毛泽东D毛泽东周恩来朱德

多选题在中共七大上,分别做了重要报告的有()A毛泽东B刘少奇C任弼时D朱德E周恩来

单选题中共中央在西柏坡期间的五大书记是()A毛泽东、朱德、周恩来、刘少奇、任弼时B毛泽东、朱德、周恩来、刘少奇、董必武C毛泽东、朱德、董必武、刘少奇、任弼时D毛泽东、董必武、周恩来、刘少奇、任弼时

单选题为陈列馆题名“西柏坡纪念馆”的是()A毛泽东B邓小平C周恩来D江泽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