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革命后,尤其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随着中国的民族工业迅速发展,到1919年,中国近代产业工人已经达到了()人左右。A、60万B、100万C、200万D、500万

辛亥革命后,尤其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随着中国的民族工业迅速发展,到1919年,中国近代产业工人已经达到了()人左右。

  • A、60万
  • B、100万
  • C、200万
  • D、500万

相关考题:

外汇管理随着世界经济政治的变化而时松时紧,它最早起源于( )。A.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B.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C.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D.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近代工业尤其是轻工业发展迅速,其中,发展最快的是()。A.缫丝业B.纺织业C.火柴业D.面粉业

根据下列材料设计教学片段:(1)《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规定:以张謇兴办实业为例.初步认识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2)课文摘录:张謇是江苏南通人,清末状元。《马关条约》签订后,外国人纷纷在中国开办工厂、开采矿山,利用中国廉价的原料和劳动力,直接剥削中国人民。张謇深感要挽回中国的利益,必须发展本国的工商业。于是他提出了“实业救国”的口号。并身体力行,主动放弃高官厚禄,毅然回乡创办了大生纱厂等一系列企业。从洋务运动到清朝末年.我国虽然出现了一些民族工业的萌芽,但这些民族工业往往受到封建制度的阻碍。难以生存和发展。辛亥革命的成功,冲击了封建制度,使民族资产阶级一度受到鼓舞。他们认为:“所谓产业革命者,今也其时矣。”各种实业团体如雨后春笋,纷纷出现。海外华侨也竞相投资国内近代工业。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帝国主义国家忙于战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经济的掠夺,中国民族工业得到了一个发展机会.进入了“黄金时代”。要求:根据《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版)》要求的课文内容,设计出相关的教学过程,包括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和学生活动。

中国第一条自行设计修建的铁路是在( )。A.洋务运动期间B.戊戌变法期间C.清末新政期间D.辛亥革命期间

一战期间,中国民族工业出现短暂春天的主要原因是(  )A.欧洲列强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B.“实业救国”思潮的影响C.新文化运动的推动D.辛亥革命创造了条件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张謇创办的南通大生纱厂等民族企业发展迅速,但战后很快走下坡路。其直接原因是(  )A.中国仍然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B.一战后西方列强卷土重来C.巴黎和会中国外交的失败D.北洋政府对民族工业扶植不力

()期间,欧洲各帝国主义国家忙于战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侵略,中国的民族工业有了迅速发展。A、日俄战争B、甲午战争C、第一次世界大战D、第二次世界大战

中国民族工商业得到较快发展,出现“短暂的春天”是在()。A、洋务运动期间B、维新运动期间C、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D、抗日战争期间

辛亥革命后,尤其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发展迅猛。其特点主要是()A、面粉、棉纺、化工等行业发展迅猛B、以机器制造业带动全局C、东南沿海地区成为工商业中心D、中国工业品大量出口

“它打开了中国近代工业化的大门,是中国最早的工业化文明,具有里程碑的作用和意义。”材料所评论的事件是()A、洋务运动B、民族工业的萌芽C、辛亥革命D、新文化运动

一战期间发展最快的民族工业部门在一战后所受的打击也最严重,这主要说明()A、民族工业投资总量较少B、战争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有密切关系C、民族工业发展的主要障碍是帝国主义D、民族工业应优先、重点发展重工业

我国近代民族工业出现“短暂春天”是在()A、19世纪六七十年代B、19世纪90年代C、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D、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

中国民族工业遭受毁灭性打击应当是在()A、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B、国民政府统治前期C、抗日战争时期D、解放战争时期

随着生理上的成熟,言语知觉的发展,幼儿的发音能力也迅速发展,特别是4-5岁期间发展尤为迅速。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近代工业尤其是轻工业发展迅速,其中,发展最快的是()。A、缫丝业B、纺织业C、火柴业D、面粉业

“民族工业的黄金时代在近代中国经济发展中占有特殊地位,是转瞬即逝的没有前途的经济奇迹。”材料中的“黄金时代”主要发生在()A、洋务运动期间B、戊戌变法期间C、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D、解放战争期间

新中国成立前10年,我国民族工业呈现何种状况?试分析原因。新中国成立后10年,我国工业是怎样发展起来的?这20年民族工业的发展历史说明了什么道理?

中国第一次转型中被称为“过渡期”的是()。A、戊戌变法到辛亥革命时期B、洋务运动到五四运动时期C、辛亥革命到五四运动时期D、辛亥革命期间

典型论是随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传入我国的,时间大约是()。A、五四以后B、辛亥革命前后C、鸦片战争以后D、新中国成立后

经济史专家认为中国近代工业发展曾出现三次热潮: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资本主义工业兴起;19世纪末20世纪初,民族工业获得初步发展;一战期间,民族工业出现了短暂的春天。这“三次热潮”的相同作用是()A、根本上动摇了传统生产方式和政治制度B、促进资产阶级民主共和思想的传播C、一定程度上瓦解着中国传统的自然经济D、为辛亥革命奠定了物质和阶级基础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尤其是对于()技术和容错技术的深入研究,出现了计算机联锁。A、安全性B、及时性C、可靠性

单选题美国汉学家费正清曾把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称为“没有前途的经济奇迹”。他说的“没有前途”,主要是指中国民族工业()A工业结构存在不合理B地区分布存在不平衡C缺少技术领先的企业D生存环境未根本改变

单选题典型论是随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传入我国的,时间大约是()。A五四以后B辛亥革命前后C鸦片战争以后D新中国成立后

单选题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尤其是对于()技术和容错技术的深入研究,出现了计算机联锁。A安全性B及时性C可靠性

单选题辛亥革命后,尤其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随着中国的民族工业迅速发展,到1919年,中国近代产业工人已经达到了()人左右。A60万B100万C200万D500万

单选题“民族工业的黄金时代在近代中国经济发展中占有特殊地位,是转瞬即逝的没有前途的经济奇迹。”材料中的“黄金时代”主要发生在()A洋务运动期间B戊戌变法期间C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D解放战争期间

单选题中国民族工商业得到较快发展,出现“短暂的春天”是在()。A洋务运动期间B维新运动期间C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D抗日战争期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