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椎类动物中,有灭绝危险的物种数占已经发现的物种数百分比最高的是()A、哺乳类B、鸟类C、爬行类D、两栖类
脊椎类动物中,有灭绝危险的物种数占已经发现的物种数百分比最高的是()
- A、哺乳类
- B、鸟类
- C、爬行类
- D、两栖类
相关考题:
从上图可以看出的结论是( )。A.人口增长过快、过量会导致物种加速灭绝B.鸟类的灭绝种数一直高于哺乳类的灭绝种数C·1650一1750年这一百年来世界物种维持一个稳定态势D.这几百年哺乳类的灭绝种类一直处于增长态势
根据上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三百年来鸟类灭绝数一直处于增加趋势B.哺乳类的灭绝数一直低于鸟类灭绝数C·1850一1900年哺乳类的灭绝速度远高于同期鸟类的灭绝速度D.1650一1850年世界物种灭绝数处于较低水平缘于当时人口对自然环境破坏程度小
我国是世界上生物种类最丰富的国家之一,高等植物和野生动物物种均占世界10%左右。然而,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导致了动植物生存环境的破坏,物种数量急剧减少,有的物种已经灭绝,据统计,近50年约有200种高等植物灭绝,平均每年灭绝4种;野生动物中约有400种处于濒危或受威胁的状态。这段文字意在说明:A.动植物灭绝速度逐年加快B.环境恶化导致动植物灭绝或濒危C.我国动植物物种比较丰富D.高等植物比野生动物更需要保护
12 . 我国是世界上生物种类最丰富的国家之一 , 高等植物和野生动物物种均占世界 10 %左右 。 然而 , 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导致了动植物生存环境的破坏 , 物种数量急剧减少 , 有的物种已经灭绝。据统计,近 50 年约有 200 种高等植物灭绝,平均每年灭绝 4 种;野生动物中约有 400 种处于濒危或受威胁的状态。这段文字意在说明:A 动植物灭绝速度逐年加快B 环境恶化导致动植物灭绝或濒危C 我国动植物物种比较丰富D 高等植物比野生动物更需要保护
生物集群灭绝是指在一个相对短暂的地质时段中,在一个以上地理区域范围内,数量众多的生物突然死亡,从而造成生物物种数量短时间突然大幅下降。根据上述定义,下列属于生物集群灭绝的是( )。A.1987年6月6日,最后一只黑海雀死去后,这种南美洲特有的雀科鸣鸟在地球上永远消失了B.在过去的40年中,英国本土的鸟类种类减少了54%,本土的野生植物种类减少了28%,而本土蝴蝶的种类更是惊人地减少了71%C.有研究显示,巴西中西部热带草原地区的163种树木中将有70%以上的树种灭绝D.距今约2.5亿年前的二叠纪末期,地球上有96%的物种灭绝,其中90%的海洋生物和70%的陆地脊椎动物灭绝
根据上述材料,以下表述错误的是( )。 A.德国比较重视对现有物种和濒危物种的保护 B.美国的哺乳动物的濒危物种占哺乳动物的比重很大,较其他生物物种而言,其生 存面临更大威胁 C.越南平均每1 000种高植株物种中就有14种物种面临灭绝 D.鸟类濒危物种最多的国家其哺乳动物濒危物种占哺乳动物物种的比重在表中所列国家中是最高的
香农-威纳指数(Shannon-WeinerIndex)是物种多样性调查最常用的方法,其计算公式为()(注:Pi为属于第i物种在全部采样中的比例,S是物种数,N是总个体数)。A:B:C:D:
某地区共同生活着具有捕食关系的甲乙两种动物,两者个体数长期保持稳定,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乙物种灭绝必然导致甲物种的灭绝,反之亦然B、在长期进化中,甲乙两物种必然互为选择因素C、甲物种的基因突变必然导致乙物种的基因突变,反之亦然D、甲乙两物种个体数长期保持稳定说明两种群的基因频率没有改变
1983年,美国物理学家对地球上2.5×108年以来古生物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后发现,在这段时间里至少发生过七次周期性的大规模物种灭绝事件,其中灭绝率最高的一次发生在()。在这次生物大灭绝事件中,物种灭绝达70%,恐龙从此消失。A、三叠纪;B、侏罗纪;C、白垩纪;D、第三纪
某地区共同生活着具有捕食关系的甲、乙两种动物,两者的个体数长期保持稳定,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乙物种的灭绝必然导致甲物种的灭绝,反之亦然B、在长期进化中,甲、乙两物种必然互为选择因素C、甲物种基因的突变必然导致乙物种基因的突变,反之亦然D、甲、乙个体数的长期稳定说明两个种群的基因频率没有改变
单选题某地区共同生活着具有捕食关系的甲、乙两种动物。两者的个体数长期保持稳定。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乙物种的灭绝必然导致甲物种的灭绝,反之亦然B在长期进化中,甲、乙两物种必然互为选择因素C甲物种基因的突变必然导致乙物种基因的突变,反之亦然D甲、乙个体数的长期稳定说明两个种群的基因频率没有改变
判断题人类毁林、滥捕等活动加快了物种灭绝的速度,近四百年来灭绝的物种中,有99%是人类活动所致。A对B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