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INS标准,药物渗出或药物外渗应如何进行临床判断?

按照INS标准,药物渗出或药物外渗应如何进行临床判断?


相关考题:

关于液体渗出与外渗的叙述正确的是( )A、渗出是指由于输液管理疏忽造成的腐蚀性药物或溶液进入周围组织B、外渗是指由于输液管理疏忽造成的腐蚀性药物或溶液进入周围组织C、外渗是指由于输液管理疏忽造成的非腐蚀性药物或溶液进入周围组织D、一切药液渗漏到血管以外均称为外渗

药液渗出和外渗后护理文件记录的内容不包括() A.记录发生渗出和外渗的药液名称和时间B.记录渗出和外渗的临床表现C.记录渗出和外渗的处理措施及效果D.记录导管拔出的时间E.记录导管置入的时间

药物渗出和药物外渗的区别是渗出的范围不同。()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按照INS标准,渗出分为()级。 A、5级B、1级C、2级D、3级E、4级

皮肤发白,水肿范围最小>15cm,皮肤发凉,轻到中等疼痛,按照INS标准,此渗出为()级。 A、5级B、1级C、2级D、3级E、4级

皮肤发白,半透明状,皮肤紧绷,有渗出;有凹陷性水肿,皮肤变色,有瘀斑,肿胀,水肿范围最小>15cm,按照INS标准,此渗出为()级。 A、5级B、1级C、2级D、3级E、4级

药物外溢是指在药物配置及使用过程中,()暴露于环境中,如皮肤表面、桌面、地面等。A、非腐蚀性药物B、腐蚀性药物C、药物意外溢出D、药物意外渗出E、刺激性药物

按照INS标准分级,渗出临床表现为3级的是()A、没有症状B、皮肤发白,水肿范围最大直径2.5~15cm,皮肤发凉,伴有或不伴有疼痛C、皮肤发白,水肿范围最小直径大于15cm,皮肤发凉,轻到中度疼痛,可能有麻木感D、皮肤发白,半透明状,皮肤紧绷,有渗出

按照INS的标准,渗出的临床表现:皮肤发白,半透明状,皮肤紧绷,有渗出;可凹陷性水肿,皮肤变色、有淤斑、肿胀,水肿范围最小直径15cm,循环障碍轻度到中度程度疼痛,任何容量的血制品、发疱剂或刺激性液体渗出,属于()级A、1B、2C、3D、4

医疗机构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将抗菌药物如何分级?分级目的是什么?

液体渗出的临床表现与分级中,按照INS的标准分级中,临床表现为皮肤发白,水肿范围最大直径2.5~15cm,皮肤发凉,伴有或不伴有疼痛可判定的级别为()。A、1级B、2级C、3级D、4级

临床研究机构和临床研究者有义务采取必要措施,保障受试者安全。密切注意药物不良反应,按照规定进行报告和处理。出现大范围、非预期的药物不良反应,或确证临床试验药物有严重质量问题,SFDA或省FDA,可以责令暂停或终止临床研究。

关于渗出/外渗说法正确的有()。A、电子输液泵报警可以发现渗出/外渗B、发疱药物包括抗肿瘤药物和非细胞毒性药物,都与各种类型的组织损伤有关C、非发疱溶液和药物可能导致新生儿或婴儿的组织损伤D、大量输液(无论是发泡性、非发疱性还是刺激性溶液)都可能引起筋膜室综合征E、临床医师应该在每次输液前或定期对外周和中心血管通路置入部位的渗出和外渗症状/体征进行评估

化疗药物外渗后如何处理?

使用PORT期间发生药物渗出或外渗的原因除外()A、无损伤针松脱B、无损伤针过长C、导管锁脱落D、注射座损坏

按照INS的标准,渗出的临床表现:皮肤发白,水肿范围最大直径2.5cm,皮肤发凉,伴有或不伴有疼痛,属于()级A、1B、2C、3D、4

临床工作(不含药学)特殊药物输液外渗处理的要求是什么?

出现化疗药物外渗时,护士应评估患者药物外渗后的哪些内容?

出现化疗药物外渗时,护士应如何处理?

如何预防抗癌药物静脉外渗?

药物渗出或药物外渗处理原则是什么?

药效学是研究()A、药物临床疗效B、提高药物疗效的途径C、如何改善药物的质量D、机体如何对药物进行处置E、药物对机体的作用及作用机制

判断题临床应用抗菌药物时应严格按照适应症选药。A对B错

问答题药物渗出或药物外渗处理原则是什么?

问答题抗癌药物发生外渗如何处理?

问答题如何预防抗癌药物静脉外渗?

问答题按照INS标准,药物渗出或药物外渗应如何进行临床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