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I级粉煤灰充罐前应检测()A、细度B、净浆流动度C、需水比D、酸检滴定

II级粉煤灰充罐前应检测()

  • A、细度
  • B、净浆流动度
  • C、需水比
  • D、酸检滴定

相关考题:

满足以下技术指标的粉煤灰的等级为():细度≤20%,烧失量≤8%,需水量比≤105%,三氧化硫含量≤3.5%,含水量≤1%。 A、Ⅰ级灰B、Ⅱ级灰C、Ⅲ级灰D、等外灰

粉煤灰需水量比是在一定流动度范围内是()之比。 A、水泥胶砂/粉煤灰水泥胶砂(用水量)B、水泥胶砂/粉煤灰水泥胶砂(流动度)C、粉煤灰水泥胶砂/水泥胶砂(用水量)D、粉煤灰水泥胶砂/水泥胶砂(流动度)

粉煤灰国际(GB/T 1596-2017)规定的II级灰技术指标包括() A、烧失量≤8.0%B、需水量比≤105%C、45μm筛余细度≤25%D、活性指数≥70%

粉煤灰的需水量比检测,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按《水泥胶砂流动度测定方法》测定试验胶砂和对比胶砂的流动度B.对比胶砂的水泥:砂:水=250:750:120,试验胶砂的水泥:粉煤灰:砂=175:75:750C.试验胶砂的加水量根据流动度是否达到(145mm~155mm)来确定D.粉煤灰的需水量比=(对比胶砂的需水量/试验胶砂的需水量)×100%

根据《水运工程质量检验标准》(JTS257-2008),混凝土用粉煤灰进场检测必检项目包括:细度、烧失量及()。 A.需水量比B.氧化钙含量C.三氧化硫含量D.28天抗压强度比

混凝土矿物掺合料中粉煤灰的主要控制项目应包括()A、活性指数B、细度C、流动度比D、烧失量E、需水量化

拌制混凝土和砂浆用粉煤灰细度要求中,II级F类粉煤灰应不大于()。A、12%B、15%C、25%D、45%

粉煤灰基准流动度标定中,水泥净浆流动度应在()A、170±5mmB、175±5mmC、180±5mmD、185±5mm

Ⅰ级粉煤灰净浆流动度测定,称取水泥 210g,Ⅰ级粉煤灰 90g,倒入搅拌锅中,加入减水剂(用量为基准流动度下的外加剂用量)及水,立即搅拌()A、82.7gB、87gC、90gD、91.4g

粉煤灰净浆流动度测定时,将截锥圆模按垂直方向提起,开启秒表计时,任净浆在玻璃板上流动,至(),用直尺量取流淌部分互相垂直的两个方向的最大直径,取平均值作为粉煤灰净浆流动度

下列符合级Ⅰ粉煤灰技术要求的是:()A、细度(45μm方孔筛筛余)≤12%,需水量比≤105%,烧失量≤5%B、细度(45μm方孔筛筛余)≤25%,需水量比≤105%,烧失量≤8%C、细度(45μm方孔筛筛余)≤45%,需水量比≤115%,烧失量≤15%D、细度(45μm方孔筛筛余)≤12%,需水量比≤95%,烧失量≤5%

I级粉煤灰充罐前应检测()A、细度B、净浆流动度C、显微镜检查D、酸检滴定

Ⅱ级粉煤灰净浆流动度测定,使用的水的用量为 91.4g()A、82.7gB、87gC、90gD、91.4g

粉煤灰必试项目是()。A、细度B、烧失量C、需水量比D、含水量

下列不属于粉煤灰的必试项目的有()。A、细度B、烧失量C、需水量比D、活性指数

用于预拌混凝土和砂浆用II级粉煤灰细度和需水比技术指标分别为:()A、≤12%,≤105%B、≤12%,≤95%C、≤25%,≤105%D、≤25%,≤100%

粉煤灰的技术指标包括()。A、细度B、需水量比C、烧失量D、三氧化硫含量E、氧化硅含量

粉煤灰复验时,应做()检验。A、细度B、需水量C、烧失量D、含水量

粉煤灰进场检验的必试项目不包括()。A、含水量;B、细度;C、烧失量;D、需水量比.

测定粉煤灰的需水量比的试验中,应测定试验样品流动度达到()时的需水量。A、115~125mmB、125~135mmC、130~140mmD、100~120mm

多选题粉煤灰的技术指标包括()。A细度B三氧化硫含量C烧失量D需水量比

单选题测定粉煤灰的需水量比的试验中,应测定试验样品流动度达到()时的需水量。A115~125mmB125~135mmC130~140mmD100~120mm

多选题粉煤灰必试项目是()。A细度B烧失量C需水量比D含水量

多选题粉煤灰复验时,应做()检验。A细度B需水量C烧失量D含水量

单选题用于预拌混凝土和砂浆用II级粉煤灰细度和需水比技术指标分别为:()A≤12%,≤105%B≤12%,≤95%C≤25%,≤105%D≤25%,≤100%

多选题粉煤灰的技术要求包括()。A细度B需水量比C烧失量D三氧化硫含量

多选题混凝土矿物掺合料中粉煤灰的主要控制项目应包括()A活性指数B细度C流动度比D烧失量E需水量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