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后干气中硫化氢的含量可用调节胺液循环量来控制。

脱后干气中硫化氢的含量可用调节胺液循环量来控制。


相关考题:

下列措施中的(),可以用于处理干气脱后硫化氢超标。 A、提高胺液循环量B、降低胺液循环量C、提高入塔干气量D、降低胺液浓度

在操作正常时,如脱前干气中硫化氢含量增加,再生塔会出现()。 A、塔顶温度下降B、塔顶温度上升C、塔底液位下降D、塔底液位上升

下列操作变化中,会对脱后干气中硫化氢的含量产生影响的是()。 A、胺液循环量的变化B、富液温度的变化C、酸性气流量的变化D、再生塔液面的变化

干气脱后硫化氢超标后,应()。 A、提高胺液浓度B、提高胺液循环量C、降低贫液入塔温度D、降低胺液循环量

控制脱后干气中硫化氢的含量可通过调节()来实现。 A、脱硫塔压力B、系统胺液浓度C、贫液温度D、脱硫塔液面

在触媒使用一段时间后,如果循环气中一氧化碳含量持续上升,为控制其含量的稳定,采用调节()。 A.增加循环机转速B.降低循环气中的惰性气含量C.提高触媒床层温度D.提高循环量

加氢装置下游燃料气脱硫装置脱硫后燃料气中硫化氢含量超高的原因分析正确的是()。 A、脱硫塔的压力高B、胺液循环量小C、胺液浓度偏高

干气脱后硫化氢超标后可以提高胺液的浓度。()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脱后干气中硫化氢的含量可用调节胺液循环量来控制。()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胺溶液循环量不足,引起()。A、液化气铜片腐蚀不合格B、干气中硫化氢超高C、胺溶液循环泵气蚀D、设备腐蚀速率加快

干气脱后硫化氢超标后可以提高胺液的浓度。

会影响干气质量的是()。A、贫液中硫化氢含量过高B、贫液冷后温度过高C、再吸收塔吸收剂量过小D、胺液浓度过低

在触媒使用一段时间后,如果循环气中一氧化碳含量持续上升,为控制其含量的稳定,采用调节()。A、增加循环机转速B、降低循环气中的惰性气含量C、提高触媒床层温度D、提高循环量

计算题:某脱硫塔进料气流量为1500Nm3/h,H2S含量12%(V),贫液胺浓度为20g/100mL,含H2S1.4g/L,如果要求富液的酸性气负荷不大于0.35,脱硫后气体硫化氢含量为0%,求胺液的最小循环量。(H2S分子量为34,MDEA分子量为105,胺液密度约为1000kg/m3)

影响脱后干气中H2S含量的因素,如何调整?

净化干气及液化气硫化氢含量的影响因素及调节方法是什么?

脱硫胺液中焦粉量较多时,操作中可采取的措施有()。A、适当提高胺液浓度并降低胺液循环量B、适当提高胺液浓度并提高胺液循环量C、适当降低胺液浓度并降低胺液循环量D、适当降低胺液浓度并提高胺液循环量

不会影响干气质量的是()。A、胺液循环量B、贫液冷后温度C、闪蒸罐压力D、干气入脱硫塔温度

处理脱硫贫液中硫化氢含量超标的错误方法是()。A、降低再生塔压力B、降低脱硫剂循环量C、提高再生蒸汽量D、控制好再生塔液面

正常情况下通过脱吸塔进料调节阀控制含硫水去含硫污水脱油脱气罐量来调节压缩富气分液罐液面。()

当干气脱硫效果不好时正确的操作调整方法是()。A、提高胺溶液进塔温度B、降低精制温度,减少硫化氢生成C、提高胺溶液循环量

属于蜡油加氢裂化装置催化剂性能考察分析项目内容的是()。A、脱硫前循环氢硫化氢含量B、脱硫后循环氢硫化氢含量C、脱硫后干气的硫化氢含量D、新氢纯度分析

胺处理系统再生塔的作用是:()A、利用压力差来解析胺溶液中吸附的硫化氢B、利用提高温度来解析胺溶液中吸附的硫化氢C、利用密度差来解析胺溶液中吸附的硫化氢D、利用气液分离作用来解析吸附在胺溶液中的硫化氢

下面对控制脱后循环氢硫化氢含量作用描述不正确的是()。A、通过控制硫化氢含量来减少管线及设备的腐蚀B、通过控制硫化氢含量来减少气体产品脱硫系统的负荷C、通过控制硫化氢含量来提高循环氢纯度D、通过控制硫化氢含量来减少液体中硫含量

胺处理系统再生塔的作用是()。A、用压力差来解析胺溶液中吸附的硫化氢B、利用蒸汽加热来解析胺溶液中吸附的硫化氢C、利用密度差来解析胺溶液中吸附的硫化氢D、利用气液分离作用来解析吸附在胺溶液中的硫化氢

贫胺液中硫化氢含量(),可以停止热循环。A、50B、70C、80D、100

单选题当干气脱硫效果不好时正确的操作调整方法是()A提高胺溶液进塔温度B降低精制温度,减少硫化氢生成C提高胺溶液循环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