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知包玉刚先生欲建立宁波大学之后,谁称赞他“爱国爱乡,有见识”,并给宁大题写校名?()A、赵安中B、邓小平C、谷牧D、李鹏

得知包玉刚先生欲建立宁波大学之后,谁称赞他“爱国爱乡,有见识”,并给宁大题写校名?()

  • A、赵安中
  • B、邓小平
  • C、谷牧
  • D、李鹏

相关考题:

宁波大学是1986年由世界船王包玉刚先生捐资创立。

宁波大学的包玉刚体育中心,由包玉刚捐资500万港币建造,于1992年9月落成,包玉刚亲笔题词为“持横健身,勤俭建业”。

宁波大学有下列哪位宁波帮人士首先捐赠建立?()A、包玉刚B、赵安中C、朱绣山D、包玉书

包玉刚先生的壮举极大地激发起海外宁波籍人士的爱乡热情,此后,“宁波帮”们纷纷出钱出力,投身到宁波大学的建设之中。这其中就包括范思舜先生,以下关于他说法正确的() ①他以范思禹基金会名义,出资500万元人民币,捐建了宁波大学“思禹建工楼” ②他曾代表其兄妹为圆其父在故乡捐学助校之梦,出资200万在海曙区兴办了范桂馥小学 ③宁波市人大常委会早于1998年授予其“宁波市荣誉市民”的称号 ④他创下了一年之内连续向宁波大学捐建两个项目的新记录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

1986年由包玉刚先生捐资创建建宁波历史上第一座高等学府—宁波大学,并且()亲笔为校名题字。A、江泽民B、包玉刚C、邓小平D、赵安中

1992年5月12日,()为宁波大学包玉刚图书馆题词“爱国爱乡,造福桑梓”。A、邓小平B、江泽民C、胡锦涛D、李鹏

包玉刚先生对宁波大学的大力支持激发了一大批海外宁波籍人事的爱乡热情,其中谁出资建成了宁大“范桂馥教工活动中心”?()A、范思舜B、严信才C、叶杰全D、朱英龙

()先生的亲力亲为,穿针引线,众多海外“宁波帮”人士共同支持宁大的新一页终于被揭开。宁波大学在经过几年的沉寂之后,终于迎来了海外“宁波帮”捐资兴学的第二个春天。A、包玉刚B、李嘉诚C、赵安中D、邵逸夫

以下哪个被认为是闽南华侨的光荣传统:()A、爱党爱国B、爱国爱乡C、爱乡爱民D、爱党爱民

(),是爱国情操的延伸,爱国,是爱乡情操的升华。A、爱乡B、爱国C、爱情

宁波大学行政楼是由谁出资建立的?()A、黄庆苗B、包玉刚C、叶耀珍D、顾国华

在包玉刚先生开始积极为成立宁波大学董事会筹划、奔波之际,就在刚刚完成第一期建设工程之后不久,(),包玉刚先生在香港寓所溘然长逝。A、1991年9月23日B、1992年8月23日C、1992年9月23日D、1991年8月23日

宁波大学的“包玉刚图书馆”由包玉刚捐资630万人名币建造,于1992年8月竣工,江泽民为图书馆题词“爱国爱乡,造福桑梓”。

下列哪位先生的儿子为宁波大学的建立和发展提供了最初资金和后续支持?()A、包兆龙B、包玉书C、包玉刚D、包陪庆

下列哪个项目不是包玉刚先生为宁波大学投资捐建的?()A、风雨操场B、室内游泳池C、图书馆D、宁波大学4号楼

1989年11月24日,()先生捐赠500万元港币,兴建宁波大学风雨操场并附室内游泳池。A、包玉刚B、包玉书C、李达三D、赵安中

包玉刚先生为了宁波大学的建设投入了大量财力精力,更多次走校园看望教师同学。他先后共()次走进宁大校园。A、3B、4C、5D、6

“宁波帮”帮家乡的例子中,最典型的莫过于宁波大学。一九八五年,著名爱国华侨()率先捐资创立宁波大学。A、赵安中B、包玉书C、包玉刚D、李达三

包玉刚先生为了帮助宁波大学稳定教师队伍,给学校捐赠了500万元人民币,作为“奖教金”。

包玉刚率先捐资助建宁波大学,海内外的宁波人都为之振奋。然而,1991年,包玉刚先生辞世,这使得正处于起步发展中的宁波大学遇到了困难。谁紧随其后向宁波大学生出援助之手,建成了哪两个项目?

宁波大学最初是谁捐建的?()A、赵安中B、包玉刚C、包玉书D、曹光彪

1992年9月,宁波大学体育中心落成典礼暨()先生铜像揭幕仪式。A、包玉刚B、赵安中C、曹光彪D、黄庆苗

1990年10月8日包玉刚致函宁波大学,决定将由他捐资兴建的风雨操场命名为宁波大学体育中心,并题词()A、爱国爱乡,造福桑梓B、健身为国C、持恒健身、勤俭建业D、坚持不懈

2000年9月15日宁波大学举行纪念包玉刚先生逝世9周年可持续发展学术研讨会暨()一书首发仪式。A、《邓小平与包玉刚》B、《包玉刚》C、《包玉刚传》D、《传奇人物》

2006年6月23日“安中大楼”落成典礼暨()赠书仪式在安中大楼广场举行。A、《宁波帮》B、《赵安中传》C、《爱国爱乡,造福桑梓》D、《宁波大学与宁波帮》

在宁波大学包玉刚纪念厅里,有幅()同志的题词:纪念包玉刚爱国爱乡,造福桑梓。这不仅是对包玉刚个人的赞扬,也是对爱国爱乡的宁波帮人士的高度评价。A、江泽民B、邓小平C、李鹏D、李瑞环

包玉刚先生对宁波大学建设作出巨大贡献,其子女也继承了父辈的传统,在包先生去世后捐出500万,后来其中的380万用于建造了()号教学楼。A、3B、4C、5D、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