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精制温度在该油品()温度为佳。A、凝点B、闪点C、沸点D、熔点

一般精制温度在该油品()温度为佳。

  • A、凝点
  • B、闪点
  • C、沸点
  • D、熔点

相关考题:

同一油品在温度较低时为自动()型氧化,温度较高时为自动()型氧化。

一般温度升高,油品粘度();油品温度降低,其粘度()。 A、上升、下降B、上升、上升C、下降、上升D、下降、下降

手提式储罐量测仪在一次操作中能完成的测量项目包括()。 A、空高、油高、油品温度、油品视密度B、空高、油高、油水界面、油品温度C、油高、油水界面、油品温度、油品计重密度D、油高、油品温度、油水界面、油品视密度

用水银温度计测得油品温度为20.3℃,该温度用高一等级温度计测量值为20.2℃,则测量结果的相对误差为0.5%。()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某油品的标准密度为764.9kg/m3,计量温度为29.7℃,计量温度下油品体积为6789.987m3,则该油品的标准体积为()。 A.6705.113m3B.0.9886m3C.6712.580m3D.6712.581m3

燃用不同品种的燃油,加热温度也不同,在雾化加热器中的温度应按()。 A、该油品的密度确定B、该油品的分离温度确定C、燃油的粘温曲线图的进机粘度确定加温温度D、该油品的闪点确定

燃用不同品种的燃油,加热温度也不同,在雾化加热器中的温度应按( )。A.该油品的密度确定B.该油品的分离温度确定C.燃油的黏温曲线图的进机黏度确定加温温度D.该油品的闪点确定

在一定的试验条件下加热油品,当油品蒸气与空气所形成的混合气遇到明火时,发生闪火,此时油品的( )为所测试油品的闪点。A.温度B.最低温度C.最高温度D.绝对温度

油品从初馏点到终馏点这一温度范围为该油品的馏程。

白土和油的接触温度对白土精制的影响较大。接触温度高,油品(),流动性好,与白土混合性好,油品中的非理想组分易扩散到白土孔内,白土的内表面能充分发挥作用,因此白土精制效果好。A、粘度小B、比色小C、闪点低D、比重大

给罐内油品加温的正确方法是()A、在油品温度接近设定值之前,关闭蒸汽加热阀B、在油品温度达到设定值之后,关闭蒸汽加热阀C、在油品温度达到设定值时,关闭蒸汽加热阀D、无法确定

单位油品温度升高℃,所需的热量称为该油品的比热。

测量某油品观温为12.6℃,已知该温度计在10℃的修正值为0.4℃,在20℃的修正值为-0.7℃,则该油品温度的真实值为()。A、12.4℃B、12.6℃C、12.5℃D、12.7℃

计量油品重量时,计量温度为30℃,用公式m=V´D时,下列说明正确的是()。A、V—标准温度下油品的体积,D—30℃时油品密度B、V—标准温度下油品的体积,D—标准温度下油品密度C、V—30℃时油品的体积,D—标准温度下油品密度D、V—30℃时油品的体积,D—30℃时油品密度

测量某油品观温12.6℃,已知该温度计在10℃的修正值0.4℃,在20℃的修正值-0.7℃,则该油品温度的真值是()。A、12.4℃B、12.5℃C、12.6℃D、12.7℃

加氢精制的反应温度为()℃。

白土精制是利用活性白土在一定温度条件下处理油料,降低油品的残炭值及(),改善油品的颜色及安定性。

试验温度指在()的液体试样温度;计量温度指()的油品在计量时的温度。

根据JJF1014规范,当罐内油品温度与标准温度在(20±10)℃之间时,量油尺未进行温度修正引起的油品体积误差为()。A、±0.012%B、±0.024%C、±0.036%D、±0.048%

通常我们测定油品的闪点是该油品的闪火的()A、上限温度B、下限温度C、平均温度

测量油品温度用的温度计,一般选用(),最小分度值为(),并附有(),()。

计量温度为储油容器或管线内的油品在计量是的温度。()

通常滑油的黏度指数大表示()。A、该油品的黏度随压力的增大变化幅度大B、当压力升高时,该油品的黏度变化幅度小C、当温度升高时,该油品黏度变化大D、当温度升高时,该油品黏度变化小

布草房的温度一般有一定的要求,温度以不超过()为佳。A、37℃B、25℃C、20℃D、15℃

单选题一般温度升高,油品粘度();油品温度降低,其粘度().A上升、下降B上升、上升C下降、上升D下降、下降

单选题燃用不同品种的燃油,加热温度也不同,在雾化加热器中的温度应按()。A该油品的密度确定B该油品的分离温度确定C燃油的黏温曲线图的进机黏度确定加温温度D该油品的闪点确定

判断题计量温度为储油容器或管线内的油品在计量是的温度。()A对B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