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题线路末端接地,直角波传到末端,电位如何?

问答题
线路末端接地,直角波传到末端,电位如何?

参考解析

解析: 暂无解析

相关考题:

零序电流I段动作电流的整定为()。 A.躲过本线路末端短路可能出现的最大短路电流B.躲过本线路末端接地短路流过保护的最大零序电流C.躲过下级线路末端接地短路流过保护的最大零序电流

线路首端电压与末端电压的( )差叫线路的电压降。A.代数B.相量C.相位D.电位

线路末端短路时,末端电压波发生()的全反射,电流波发生()的全反射。 A.负,负B.负,正C.正,负D.正,正

220kV电网按近后备原则整定的零序方向保护,其方向继电器的灵敏度应满足()。 A.本线路末端接地短路时,零序功率灵敏度不小于2B.邻线路末端接地短路时,零序功率灵敏度不小于2C.邻线路末端接地短路时,零序功率灵敏度不小于 1.5D.本线路末端接地短路时,零序功率灵敏度不小于 1.5

一幅值为U的无限长直角波作用于空载长输电线路,线路末端节点出现的最大电压是(  )。A.0B.UC.2UD.4U

如下直流电压合闸于末端开路的有限长线路,波在线路上传播时线路末端的电压波形为(  )

无限长直角波沿波阻抗是Z的线路传播,当线路末端接集中负载R时,以下正确的是( )。

无穷长直角波U0入侵变压器单相绕组时,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不论绕组末端是否接地,在大部分绕组上其实电位分布实际上接近相同B.只是在接近绕组末端,电位分布有些差异C.末端接地时最大电位将出现在绕组首端附近,其值可达1.4U0左右D.末端不接地时绕组中最大电位降出现在中性点附近,其值可达1.9U0左右

无限长直角波沿线路传播,对于线路末端短路的情况,电压波和电流波描述正确的是( )。A.电压波发生正的全反射B.电压波发生负的全反射C.电流波发生正的全反射D.电流波发生负的全反射

A.不论绕组末端是否接地,在大部分绕组上起始电位分布实际上接近相同B.只是在接近绕组末端,电位分布有些差异C.末端接地时最大电位将 出现在绕组首端附近,其值可达1.4U0左右D.末端不接地时绕组 中最大电位将出现在中性点附近,其值可达1. 9U0左右

在TN系统中,架空线路末端及沿线不得进行重复接地。A对B错

输电线路电压等级是指线路末端的电压值,因此连接在线路末端的变压器一次侧额定电压与线路末端电压数值()

在TN系统中,应于架空线路末端及沿线每隔1km处进行重复接地。

在TN系统中,架空线路末端及沿线不得进行重复接地。

波在线路上传播,当末端开路时,波传到线路末端后,末端电流(),电压()。

测量电缆线路零序阻抗,线路三相应()A、首端短接、末端开路B、首端开路、末端短接接地C、首端开路、末端开路D、首端短接、末端短接接地

接地距离II段定值按本线路末端发生金属性故障有足够灵敏度整定,并与相邻线路接地距离I段配合。

在中性点不接地的变压器的绕组中,雷电波即波过程在绕组中的电位是()最高。A、首端附近B、末端附近C、全绕组

线路末端开路,则反射波电压()入射波电压,末端电压升高一倍,电流为零。A、大于B、小于C、等于

接地距离Ⅲ段定值按本线路末端发生金属性故障有足够灵敏度整定,并与相邻线路接地距离Ⅰ段配合

方向阻抗选相元件定值应可靠躲过正常运行情况和重合闸启动后至闭锁回路可靠闭锁前的()感受阻抗,并应验算线路末端金属性接地故障时的灵敏度,短线路灵敏系数为3~4,长线路灵敏系数为1.5~2,且最小故障电流()阻抗元件精确工作电流的2倍;还应验算线路末端经电阻接地时容纳接地电阻的能力,线路末端经一定接地电阻接地时,阻抗选相元件至少能相继动作。A、最小;不小于B、最小;不大于C、最大;不小于D、最大;不大于

线路末端短路(接地)时,结果是使线路末端开路的电流增大为电流入射波的两倍。

220KV电网按近后备原则整定的零序方向保护,其方向继电器的灵敏度应满足()A、本线路末端接地短路时,零序功率灵敏度不小于2;B、线路末端接地短路时,零序功率灵敏度不小于2.5;C、线路末端接地短路时,零序功率灵敏度不小于1.5;

单选题在中性点不接地的变压器的绕组中,雷电波即波过程在绕组中的电位是()最高。A首端附近B末端附近C全绕组

填空题线路末端短路时电压反射波为(),电流反射波为()。

单选题线路末端短路时,末端电压波发生()的全反射,电流波发生()的全反射。A正,负B负,正C正,正D负,负

单选题线路末端开路,则反射波电压()入射波电压,末端电压升高一倍,电流为零。A大于B小于C等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