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选题闭合曲内收上切牙过程中,利用的支抗形式为(  )。A骨皮质支抗B颌间支抗C颌外支抗D种植体支抗E颌内支抗

单选题
闭合曲内收上切牙过程中,利用的支抗形式为(  )。
A

骨皮质支抗

B

颌间支抗

C

颌外支抗

D

种植体支抗

E

颌内支抗


参考解析

解析:
闭合曲内收上切牙的原理是在弓丝的两侧各弯制一个闭合曲,结扎后在两侧颊面管的末端拉紧弓丝并回弯,使闭合曲发生形变,产生内收的力量来关闭间隙。因此,内收过程中利用的支抗为后牙,一般为两侧的第一磨牙和第二前磨牙,所以属于颌内支抗。应选E。

相关考题:

颌间支抗是指A、支抗牙与矫治牙在同一牙弓内,利用支抗牙作为支抗而使矫治牙移动B、以枕部、颈部、头顶等部作为支抗来矫治对颌牙齿,或调整颌位关系C、以上颌(上牙弓)或下颌(下牙弓)作为支抗来矫治对颌牙齿,或调整颌位关系D、利用种植体作为支抗来移动牙齿E、以上均不正确

上颌牙前突,且有散在间隙,须用双曲唇弓内收,并适当压低上前牙时,双曲唇弓的水平部分应位于A、切牙唇面的颈1/4B、切牙唇面的颈1/3C、切牙唇面的冠1/2D、切牙唇面的切1/3E、切牙唇面的切缘

加强支抗最好的方法() A、使用支抗磨牙舌侧装置B、合并使用第二磨牙带环C、颌外支抗D、弓丝上应用停止曲和后倾曲E、种植体支抗

男,15岁,恒牙列,安氏Ⅱ类1分类,拔除4个双尖牙、固定矫治器内收前牙时使用Ⅱ类牵引的目的是A、保护下前牙的支抗B、保护上前牙的支抗C、保护下后牙的支抗D、保护上后牙的支抗E、舌倾下前牙

方丝弓矫治技术用垂直闭合曲关闭上颌拔牙间隙时,其支抗类型属于A、颌间支抗B、颌内支抗C、颌外支抗D、垂直交互支抗E、序列支抗

用方丝弓矫治器远中移动上尖牙后,剩余间障位于上颌侧切牙的远中,左右各2mm,此时尖牙已建立中性关系如果4个上切牙较直立,在内收上切牙时,上颌方丝在切牙段应加入的转矩为A、根舌向转矩B、冠舌向转矩C、根唇向转矩D、根唇向转矩+冠唇向转矩E、根舌向转矩+冠舌向转矩闭合曲内收上切牙过程中,利用的支抗形式为A、骨皮质支抗B、颌间支抗C、颌外支抗D、种植体支抗E、颌内支抗在闭合曲弓丝上,增加后牙支抗的措施中不包括A、前牙区弯制冠唇向转矩B、前牙区弯制冠舌向转矩C、将后牙段的牙齿"8"字连续结扎D、闭合曲远中臂后的弓丝朝龈向弯曲10°~15°E、后牙段弓丝弯制冠舌向转矩

支抗牙与矫治牙在同一牙弓内,利用支抗牙作为支抗而使矫治牙移动,这种支抗为颌间支抗。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用方丝弓矫治器远中移动上尖牙后,剩余间障位于上颌侧切牙的远中,左右各2mm,此时尖牙已建立中性关系。在闭合曲弓丝上,增加后牙支抗的措施中不包括()。A、前牙区弯制冠唇向转矩B、前牙区弯制冠舌向转矩C、将后牙段的牙齿"8"字连续结扎D、闭合曲远中臂后的弓丝朝龈向弯曲10°~15°E、后牙段弓丝弯制冠舌向转矩

用方丝弓矫治器远中移动上尖牙后,剩余间障位于上颌侧切牙的远中,左右各2mm,此时尖牙已建立中性关系。闭合曲内收上切牙过程中,利用的支抗形式为()。A、骨皮质支抗B、颌间支抗C、颌外支抗D、种植体支抗E、颌内支抗

患者男,21岁,下颌呈相对后退位,下颌角大,口唇闭合呈现口唇肌肉紧张。覆Ⅲ度,覆盖7mm,磨牙远中咬合关系,上颁拥挤4mm,ANB为8°,SNA为81°,下颌无拥挤,下前牙略唇倾,Spee曲线曲度3mm此患者的支抗要求是()。A、轻度支抗B、中度支抗C、强支抗D、不要求支抗E、以下颌为支抗

支抗牙与矫治牙在同一牙弓内,利用支抗牙作为支抗而使矫治牙移动,这种支抗为颌间支抗。

判断题支抗牙与矫治牙在同一牙弓内,利用支抗牙作为支抗而使矫治牙移动,这种支抗为颌间支抗。A对B错

单选题闭合曲内收上切牙过程中,利用的支抗形式为(  )。A骨皮质支抗B颌间支抗C颌外支抗D种植体支抗E颌内支抗

单选题利用的支抗形式是(  )。A牙间支抗B颌间交互支抗C颌内交互支抗D骨皮质支抗E口外支抗